从半年报看中国最赚钱的两个行业

两家巨头阿里巴巴和贵州茅台分别发布了各自的半年报,这两家公司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个是上个时代消费品的辉煌,延续至今;一个是新零售的开拓者,在复杂的环境下承受压力。


一、贵州茅台的业务实质


2022年上半年,贵州茅台营业总收入 594.44 亿元,同比增长17.20%,归母净利润 297.94 亿元,同比增长 20.85%。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总营收 262.56亿元,同比增长 15.89%,归母净利润 125.49 亿元,同比增长 17.29%。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从历年中报来看,贵州茅台的成长性非常稳健,疫情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是,在分析茅台的财务数据和市值的时候,需要考虑非经营性因素。


贵州茅台的实控人是贵州国资委,从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当地政府上市融资平台的重任,同时,贵州茅台还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转移支付的压力。


一方面,公司通过高比例分红,反哺大股东;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做大市值,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基于此,贵州茅台既要做大营收,实现更高的利润,又要做大市值,实现更大的价值。


2022年上半年,茅台酒基酒产量 4.25 万吨,这个数字和往年对比,非常震惊,基酒几乎没有产能上限。星空君依稀记得当年有不少人分析来分析去认为茅台基酒产能是有上限的,事实证明,茅台有的是办法增加基酒产能。


基酒决定了未来几年茅台的销量,很显然,茅台的销量即将起飞。


除了提升基酒产能,茅台还在进行多元化转型。


星空君多次解读,茅台唯一的出路就是做成可口可乐那样,让更多的人买到茅台的产品,成为国民品牌,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现在最大的局限,茅台基酒的产能跟不上人民群众对茅台的需求量。


茅台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花了很大的营销资源来推广系列酒。但问题是,90后、00后都不喜欢喝白酒了。



星空君甚至查阅了历史上珍酒的发迹史,珍酒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搞的一次异地生产茅台酒的实验,并且大获成功。这意味着,茅台完全有可能像啤酒那样,搞全国连锁式生产,扩大生产规模。


当看到茅台冰淇淋推出的时候,星空君拍了拍脑袋表示,还是幼稚了。真正的多元化转型,一定是跨界的。



谁曾想,00后的第一口茅台,竟然是茅台冰淇淋。



和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茅台一直很有危机感。比如非常积极的尝试线上营销,推出了i茅台线上平台。


实现直接触达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


78日晚间,i茅台发布消息称,i茅台自331日上线试运行,当天正好100天。目前,i茅台注册用户数达到1900万,每日预约申购用户逾280万,日活近400万用户。


二、阿里巴巴的烦心事


阿里的股票代码很容易记。


美股的代码是BABA,港股的代码是9988



不知道搞到这些吉祥号需不需要额外收费。


84日,阿里发布了2023年第一财季财报。


因为阿里在美股、港股的财年不是自然年,而是从41日到来年331日,所以2023年第一财季,实际上是自然年的2022年二季度(20224-6月)。


2023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元,上年同期2,057.4亿元,预估2,039.7亿元;调整后每ADS收益11.73元,上年同期16.60元,预估10.33元。


2023年第一财季调整后净利润30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阿里巴巴2023年第一财季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11.1亿元,同比下降15%,预估341.9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20%,上年同期24%,预估17.4%。第一财季,云业务收入176.9亿元人民币。


如果只看数据,这份财报并不算优秀,营收原地踏步,净利润大幅下滑。但是,考虑到全球经济形势情况下,阿里的表现反而是超预期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阿里的市值和它的真实价值,很可能是有差异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概股在美股受到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退市的风险。


所以最近很多社交平台在拿阿里的市值和其他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甚至得出中国互联网企业近年的发展不如国际同行的错误结论。其实如果对比,也应该是拿营收和净利润对比才公平。


分区域来看,阿里国内外业务有涨有跌。其中,中国商业业务实现营收1419.35亿元,同比减少1%;国际商业业务实现营收154.51亿元,同比增长2%


4-6月份上海的疫情,对阿里的季报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这也意味着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公司的二财季报表以及年报有望成长性更好一些。


在营收基本原地踏步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润下降近30%,是公司经营不善吗?


从数据来看,主要是投资收益导致。


一方面,投资净收益只有5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90亿元;另一方面,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合资、联营公司)亏损35亿元,较上年同期少了95亿元。


换言之,公司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主营业务本身的问题,而是阿里投资了过多的企业,鱼龙混杂,市场环境较差的时候,整体表现不佳。


如果阿里学腾讯,把这些烫手的山芋卖出去,精兵简政,未来的业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