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物理与物质的局限,我们的生命永远都可以活出新的可能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曾有过这样的报道:上个世纪,研究人员在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极大推动了科学进步;即物理学家发现了支配亚原子世界的神奇反直觉规则,与此同时,我们对大脑工作原理的认识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


但在量子物理和认知科学的全新领域,仍有许多未解的难题和谜团。


比如,为什么量子态在被测量时会突然坍缩,这是否从表面上说明了“有意识的大脑观测,可以改变现实世界”?而关于意识,它又带来了什么样的信息?

对此,早期的量子物理学家通过双缝实验,来观察光子穿过狭缝进入另一侧的观测屏时,试图测量它们的举动会否改变它们的行为;但测量会导致光的波动性行为被破坏,迫使其表现出更多的粒子性。


虽然这项实验回答了“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表现属性取决于环境。


而这项实验,却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用人类思维来观察世界的行为,真的会导致世界发生变化(尽管变化可能极其微小),那又该怎么办?


于是,尤金·维格纳、约翰·贝尔,以及后来的罗杰·彭罗斯等著名科学家,都开始思考这样一种观点:意识可能是一种量子现象。


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乌尔夫·丹尼尔松,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观察,认为量子物理学和意识之间会发生联系。


因为,量子层面的过程完全是随机性的,这就意味着,就连物理学家在量子实验中,所能得出的最佳计算也仅仅是概率。


由此可见,自由意志作为一种意识要素的存在,似乎也是一个深层的非确定性概念。这就如我们对于非确定性函数或系统一样,即使提供相同输入值,结果总是不同。


这种非确定性概念,正如《转折点》书中所描述的——量子物理把一个观点发挥的很透彻,即生命或物质的世界随时都充满着不确定的可能;就似一个粒子,你知道它的位置,就无法知道它的动量,反之亦然。


而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正好说明了——生命,不只是眼前的可能,我们永远都可以活出新的可能。


本书作者杨定一博士,美籍华人,天才科学家,医学与生化双料博士。


书中从科学、文化、文明、价值、历史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此提醒我们:通过意识层面的颠覆,从观念、认知和思考上重新起步,完成更深层次的意识升级,在当下这个“人类伟大转折点的时代”,不要错失生命觉醒和突围的良机,从固化的、有限的世界里,活出生命本有的丰盛。



一、突破限制,不被“人生剧本”所欺骗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拿宇宙来掷骰子。”


这表明,爱因斯坦既不相信眼前的生命或世界,存在有无限的可能,也不认同这些可能性会不断地裂变,不断地变多。


但通过几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朗克、波耳、海森堡、薛定谔、迪拉克等人的努力,量子力学已经变成物理学的“传统领域”;即使如此,量子物理所描述的,依然不怎么像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


而对于量子物理和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又该如何理解?


丹尼尔松认为,意识由大脑涌现而出,表面上看,这是纯物理性现象;但“意识现象”还可以从新的物理学中寻找解释,而非仅限于量子力学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对于我们来说,“现实”是由一件件线性事件所构成,且有先后次序。


比如,人类的历史,就是沿着时间顺序而展开;可见历史并不像量子物理所描述的,点点滴滴都只是一种可能,即不会通过念头(意识)固定下来。


事实上,这个所谓的“现实”,其实在我们每个人未来到人间之前,都早已选定。


因为,在一个比分子更微细的世界里(人间的源头),一切都早已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所在的这个人间,也可称作牛顿力学的世界,即一个有重力、时-空的世界——人类体会到的现实,其实都是通过业力所连贯起来的物质现象;就是这样的一套逻辑,犹如把人类“困于网中”。


由此推算,量子物理和意识的联系,其实也是受范围的限定。这也表明,人的一生,其实并不自由,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作为,最多只能称为“观察和见证”。


我们所观察和见证的,也仅仅只是一生的体验;而生命里的点点滴滴,就如一套提前写好的剧本,限定且难以改变,这便是所谓的“命”。


有人说,“我命有我不由天”;可以理解为,改“命”难如登天,但仍有改变的可能。


而想要改写“人生剧本”,按杨定一博士的建议来说,唯一的可能就是,“将一切落回到一切的出发点”,才能看穿眼前的现象,去彻底体会一切现象的来源,即体、心、全部、一体、绝对、意识、空。


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破错觉,突破限制,不再被狭窄的“人生剧本”所欺骗。


二、接近宇宙统一的“意识场”,让生命往全新的方向前行


到了这个点,我们似乎突然意识到:注意力回转过来了,才能找回自由,而人间或地球,仅仅只是一个层面的代表。


因此,杨定一博士说,我们的五官和头脑常常以为狭窄的“剧本”和人间(地球)就是代表了全部;然而,即使在这样的限制下,人类仍有人想去探讨是否有“其他”的智慧、生命、意识形态,甚至包括想探讨有没有一种东西叫作“唯识”。


不难看出,正是这种限制,阻挡了人们对一切物质可能性的想象,各种可能的突破。


比如,星际旅行、能源利用效率……虽然,马斯克已迈出了民用“星际旅行”的第一步,如今的“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但这些比起杨博士所诠释的愿景,仍有很远的距离。


对于人类的种种限制,杨定一博士用E代表能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而c则代表光速,再用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来分析。


从中得到的结论为:从物质中取得的能量,是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再乘上光速的平方而计算出来;由此可知,这个质能转换公式,锁定了我们从物质中取得能量的上限,是因为它含了一个边界条件,也就是光的速度 。


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光的速度?


我们知道,光在真空中行进的速度是每秒299792千米,这是人类移动速度的上限。以此试想,如果人类想做星际旅行,从地球到最近的“大犬座矮星系的距离是2.5万光年,即使用光速前进,也需要耗费2.5万年,才能完成一趟单程跨星系旅行。


这样的框架自然会限制我们的想象,而让人认为即使有其它的文明存在,也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无法触及。


但是,杨定一博士指出,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信息:人类正要进入一种量子式跳跃的“瞬间”变化,其幅度比“从青蛙到人类之间的演化距离还大”;要完成这样的跳跃,方法很简单,只要感知和思考框架的彻底转变即可。


这种转变,会带着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检视过去的历史和价值观,以此获得全新的诠释和启发。


进一步,我们会突然发现,人类并非自以为的那么发达。


从个人的层面来分析,我们把精力投入到了错误的、限制的范围中,并且不断地费力和劳苦,才换来那一点点勉强的生活质量。


可以说,这样的观点与人类一直以来的集体意识,以及过去的所有认知,都是截然相反的。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重新从源头采取一个唯识的模型,或许就能让我们省去无数的痛苦和消耗,更早一些与其他太空文明接轨。


这样,我们才算接近了杨定一博士所说的,宇宙统一的“意识场”,通过无限大的信息场,来突破人间的所有限制,让生命往全新的方向前行。


三、彻底清醒,抓住“转折点”的契机


至此,我们需要再一次探讨: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场?


好比量子物理与意识的关联一样,生命与物质也是在相互转化中,让意识形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螺旋场;而意识场,则是要将它的转速慢下来,因此而凝聚出物质。


这种“凝聚物质”,是接近于物质,但仍未成型的状态;人们可以透过互动、意识去影响它;而人类的一些聪明或意识,却与这种生物材料昔昔相关,它因此被称为“有生质”。


从原子层面来看,这种“有生质”仍是人类目前的知识体系所框架不了的物质。


因为,这样的物质,可以和人类的意识互动,杨定一博士称其为“未来的科学材料“。


比如,佛陀的舍利子,便是一个含着高速螺旋场的物质,它是佛陀涅槃之后,肉身通过高温火化后留下的一粒粒芝麻大小的固体(含氧生物陶瓷材料);而佛陀的肉身,每个角落都与成道、全部意识完全接轨,如此而得的舍利子,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为了论证这种物质,杨定一博士多年前就发现舍利子对于生命触媒的作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他还将这个原理转到微量元素的开发,并从中确定了舍利子,对于人的生理反应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书中一再强调,这些不在现代人想象中的未来材料和认识,会随着人类的不断领悟、觉醒,发挥出无限可能的作用。


而这一切,也与宇宙“统一的意识场”一样,终将推动人类走向新的轨道,彻底清醒过来,抓住“转折点”的契机,随时应对各种危机。


所以,这就是人类为什么,可以称之为“真正开化、得到启蒙的种族”的原因。


比如,早期的人类,和动物一样,都没有受到物质和肉体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活出一个统一的意识场状态;因为,那时的人类,与万物之间没有隔阂,甚至与其他智慧,以及宇宙中所有的文明,都不存在任何的隔阂。


由此可见,只有将注意力回归,才能走向小我,乃至大我的整体、合一,甚至没有“我在”的念头,而让灵性和意识穿梭自如,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甚至随时回到当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这种颠倒的认知,走向全身心的自由?


杨定一博士建议:通过参和臣服,不断地修行、领悟,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圆满和丰盛。


四、结语


《转折点》一书指导我们:如何在信息洪流的时代里,突破物理与物质的有限世界,让生命活出无限的可能。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再聪明的头脑,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它最多只是把自己带到意识的门前。


只有通过观念、认知和思考上的重新起步,完成更深层次的意识升级,才能让我们在 “人类伟大转折点的时代”,最终获得觉醒和突围,让我们可以轻松地打断头脑所带来的联结,以及看穿人间的一切剧本,从而跳出业力的滚轮。


薛定谔说,人活着就要对抗熵增。


同理,一切梦想,也需要通过践行才能实现。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跳出二元对立的世界,从微小的事情开始,慢慢颠覆过去的一切认知、习性,让身心走上新的轨道。


比如,你用正向的眼光,与早已弃之一旁、自生自灭的小盆栽进行互动;就会发现,它带给你的,会是一份久违的感动。


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告诉我们,如果把自己框定在某一个模式中,就永远不可能知道——生命,永远都可以活出新的可能。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