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数字化,怎么才能发挥作用?

今天来谈一谈企业数字化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很多服务机构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动工作,数字化普及率大幅提升。但在企业端,如何让数字化发挥作用,仍然是一个难题。我的理解是:单独的数字化建设,没有办法真正解决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问题,必须在推动数字化的同时,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推动企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工业化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系统不断改进,创造了工业企业,以及生产效率提高,标准化产品的产能不断扩大而带来的商业领域的不断演进,产生了商业企业。为了维持机器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叠加行政权力体系,形成机器与行政结合的复合系统。用马克思定义的概念,前者叫生产力,后者叫生产关系。而具体的企业就是这个“复合系统”支撑下的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包含了工作层面的一体化,以及人员心理层面的一体化。

在机器系统与行政权力体系的复合系统中,企业的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让机器来代替人力,让工作标准化,简单化,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傻瓜化”。让劳动者按傻瓜化的工作做到位,尽可能降低做工作的要求,尽可能使生产系统摆脱对劳动者的依赖。所以行政权力体系强调的是执行力,而不是能动性。

随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简单粗放的放量模仿,造成产品和服务的供大于求,供求关系逆转。竞争的焦点就逐渐从生产端,向顾客端转移,从渠道,走向零售,最终走向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争夺,而竞争的内涵不断深化,竞争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升级迭代。企业的价值创造系统也逐渐扩展开来,向技术或市场两端延伸,从生产活动领域,延伸到研发活动领域,或者延伸到商务活动领域。供求关系是一对矛盾,根源是生产的效率与消费的效用之间的对立。企业通过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又不断加剧供求的矛盾,动摇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企业要想活下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在更大的范围或在更高的层面上寻求对立统一的基础。因此,向研发活动领域和商务活动领域延伸,对应的就是德鲁克所说的:企业价值创造的职能只有创新和营销。

企业遇到的麻烦事情,就是在研发活动领域和商务活动领域,用什么系统支撑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这两个领域没有机器系统,那就形不成复合系统,只剩下行政权力系统了。这两个领域就无法提升价值或者创造价值,就会增加企业整体运行的成本和开支,造成人效的降低,或者是价值系统创造不出来。在这两个领域只能有一种价值创造系统,这就是以知识代替人力的价值创造系统,可以称为“知识系统”。一个是市场知识,另一个是技术知识,并且需要把两种知识结合起来,转换为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基于知识的价值创造系统,它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是来自机器,而是来自知识劳动者的天赋和创造力,以及这种天赋和创造力的发挥,并且必须按照顾客的需求加以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按照资本的需求及逻辑加以发挥。

很多数字化公司,是把握住了企业的需求的,就是在知识工作的领域,创建价值创造系统。但在实践中,数字化公司和企业都沿用了工业化的逻辑,虽然叫做工作流程建设或业务流程重组,但本质上却是希望数字化来构建新的“机器系统”,背后还是“傻瓜化”,强调执行力的行政管理思维。所以在企业叠床架屋,构建起来了ERP、SCM、PDM或者PLM等等信息系统,结果是项目完成了,工作交付了,效率感觉也有局部提高,但是价值创造的能力缺没有提升起来。所以企业也面临着困惑,本来是希望通过数字化提高企业能力的,或者是至少是像投入“机器系统”一样,提高点效率,结果是没有看到能力提升,很多情况下提高效率没有达到,反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因为业务流程或价值创造系统,离开了知识系统,只能对提高效率有意义,对价值创造的意义不大。换句话来说对营销或深化顾客关系,对创新或给顾客提供不一样的价值方面,意义不大。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当知识系统作为价值创造的核心系统的时候,以往的行政权力体系不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造成价值创造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面对价值创造领域的改变,面对价值创造从“机器系统”转变为“知识系统”,从管理上,必须从行政权力体系,转变为管理体系。其对应的企业的管理当局和职业经理人阶层在职能有了新的要求,对应的在管理哲学和管理能力方面也要发生根本上的改变,来调动和发挥知识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该如何做呢?后续将和大家分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