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诞辰92周年,吃水不忘挖井人,缅怀伟大的科学家


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里,令万众瞩目的最高科技奖在这里诞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成为大会上最耀眼的获奖人,奖励人民币500万。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高规模的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当时只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具体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都是之后通过媒体才了解到的。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60年代大饥荒,让袁隆平有了改变人类命运的梦想。



从此他踏上了科研之路,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整日工作在田间地头,任谁也不能相信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仿佛就是邻家大爷。
烈日下,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断努力、辛勤耕耘。



一顶草帽,一双胶鞋,汗水湿透衣背,但为了解决中国人们的温饱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不辞辛苦,几十年如一日。

他成功地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小小的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人们的命运,中国的大江南北都在他的科研成果下,应用和推广,中国人从此再也不怕挨饿了。



同在地球村,不能仅局限在中国人口吃饭的问题,在他不断探索、执着追求,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最终袁隆平让中年饥荒的非洲、亚洲的其他国家的人们,填饱了肚子。
为世界粮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袁隆平,曾有很多国家向他伸来橄榄枝,“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袁隆平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婉拒了他们。



我国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东方魔稻”的魔力,每年稻谷的增产相当于解决60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用一生的大业,造福着亿万人民的幸福。



没有任何一项科研能随随便便成功,科研成果的获得,必将付出卓绝的努力,为实现“禾下乘凉”梦想,已经90岁高龄的老人,走南闯北,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不断的探索,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30几度三亚的高温能看到他的身影,风沙四起的西北有他停留的脚步。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一种情怀,一生坚守。只为能够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产只为这伟大的梦想。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梦想,他心中装的是全人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吃水不忘打井人”,中国人乃至世界60%的人口,都是吃着袁隆平院士培育出来的粮食,今天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2周年纪念日,我们缅怀这位老人。
我们感恩这位带给我们幸福的老人,一稻济世,万家粮足。祝愿袁隆平院士的学生们,继承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继续努力,完成他”全球覆盖“的梦想。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