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之密:3D打印“握手”模具,走混合生产之路

当下,3D打印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就包括被称为“工业之母”的模具,不少人担忧3D打印将取代模具制造业;也有业内人士表示,3D打印对于模具企业来说,尚未构成威胁。

DP系列两板式注塑机+SpaceA柔性增材制造系统


事实上,在现阶段2者是互补的关系,谁也取代不了谁。

如今,已有传统的模具设备企业,拥抱3D打印,给用户多一个维度的选择,实现个性定制与规模化的混合生产。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之密)成立于2002年,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415),专注模压成型装备制造领域。

伊之密现已成立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成型机、高速包装系统、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等多个事业部,在装备制造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伊之密的8500吨大型注塑机


伊之密在今年2月推出了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 - 8500吨大型注塑机,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吨位的注塑机。就在上个月,伊之密还中标了中国长安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

伊之密通过注塑机、压铸机的双轮驱动,在模具行业的2大细分领域:注塑模具和压铸模具中站稳了脚跟,是产业链中的中上游企业。这家发展了20年的老牌企业也选择入局3D打印,而不是把它当作“敌人”或者“无视”它。

当有新事物出现时,选择拥抱,进行自我革命才是行业领先者正确的做法。

经过四年时间的开发,伊之密在2020年推出了其SpaceA系列工业3D打印机,定位于“德国设计、中国制造,全球销售”。


目前,共有3款机器型号,包括SpaceA-900-500-S、SpaceA-2000-500-S、SpaceA-2000-500-H2,其中最大的机器SpaceA-2000-500-S可以打印1.5 x 1.0 x 1.5m的模型,支持材料:TPE、PP、PMMA、PA6+GF30、PA6+CF10等。

SpaceA3D打印机,通过六轴机械臂控制


据悉,SpaceA工业3D打印机直接使用颗粒料,通过螺杆旋转产生的剪切热,对原材料进行塑化,可实现大尺寸部件的快速高效打印。

技术特点:

  • 单螺杆挤出装置,紧凑的挤出装置设计带同轴进料段和储料单元;
  • 六轴定位系统,六轴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0.05mm;
  • 标准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人机交互方式;
  • 原料预处理,配有相应的干燥机实现原料预处理。

通过SpaceA打印的汽车发动机盖

据资源库的观察,目前已有不少3D打印跨过模具直接用于制造的案例,比如:米其林和固特异的新一代3D打印无气轮胎。也有不少企业选择SLM金属3D打印直接制作模具,尤其是具有随形冷却水路、复杂排气结构、异形结构的模具使用3D打印加工更加普遍。

3D打印是模具行业的“催化剂”,帮助实现整个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

每项技术都有优缺点,目前批量化生产主要还是依靠模具制造业,而3D打印在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上更占优势,各取所长,混合生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