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2天,小米雷军的热度就过去了?



雷军8月11号的年度演讲刚过去2天,朋友圈里已经难觅一点踪迹了。

依稀记得前两天朋友圈里不少人摘了其中的金句分享。很励志、很鸡汤。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雷军当然会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会有很多的人生感悟。再加上其强大的知名度,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所以,其年度演讲引人关注,很多人对其抱有期待,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即使是雷军这样的领军人物,热度也不过一转而逝,想来一些东西还是让人不吐不快。

首先,雷军讲得再好,即使主题是“演讲”,本质上,还是商业性为。既然是商业行为,站在台上半天,口干舌燥,就不是来当雷锋的,最后盯着的,还是你兜里的票子。既然是商业行为,当然要讨好听众,说你想听、爱听、听起来舒服的话,才能让你愉快地掏出票子。如果像作者这样愤世嫉俗,说些不入耳的话,那恐怕货就不好卖,损失就大了。什么话听众想听、爱听、听起来舒服?——在当下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比“成功”和“财富”更让人着迷的么?加之雷军自带的“成功”和“财富”的光环,这碗励志鸡汤一熬即成,熬鸡汤的人说得带劲,喝鸡汤的人听着入迷,喝完了还不忘发朋友圈分享美味,甚至掏出票子。

雷军错了么?当然没有。在商言商,无可非议。而且,人家也在真真正正地践行自己对于市场和用户的认识,比如“哪里有用户的痛点,哪里就有创业机会”。用户爱喝鸡汤,马上奉上,包你满意。可以说人家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想不成功都难。

想说说听众。在这个物欲横流、很多时候财富多寡成为判断成功与否唯一标准的时代,无数人都处在巨大的焦虑之下。没有钱的渴望拥有财富,有了钱的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唯有财富能体现价值、体现地位、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即使众人纷纷热衷国学,研究《论语》、《易经》,也不过是想在圣贤那里暂时抚慰一下焦虑的情绪,还是跟钱挂着钩,而不是去寻找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加之信息爆炸的时代,像雷军这样成功企业家的故事迅速传播,变成巨大的示范效应,让人趋之若鹜。另一方面,焦虑驱使之下,人们既想要“成功”,又不愿意面对错综复杂的困难现实,不愿意进行长时间地付出。人们想要的,是“暴富”,希望能走捷径、从成功的造富者那里迅速拿到财富密码,进行复制。所以,近年来,各个“大师”你方唱罢我登场我登场,“年度演讲”层出不穷,励志鸡汤越熬越稠。结果呢,这些演讲的人拿了你甘愿掏出的票子,变得更加有钱、更加“成功”。而听众本身,掏了票子之后,一边还在回味鸡汤的美味,一边赶去听下一个演讲。

这不是很讽刺么?

成功不好获得,更难以复制。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可是在充满浮躁和焦虑的当下,如果有谁这么说,恐怕难免被人嘲笑,被扣上不上进的帽子。事实上,雷军也好,其它登台的人也罢,他们说过那些打了鸡血的话,有哪句超出了古往今来已然存在的格言警句的范围?诸如此类的论断,从现在倒推几千年,不止被重复过多少遍。如果这些话可以听者轻松成功,那何必非等这一场演讲,多泡泡图书馆不早就解决了么。就好像,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了2000年,依然振聋发聩,听来让人热血沸腾,比哪位当红演讲者说得不更有力度?可是,古往今来,听者亿万,成功又有几人呢?所以,成功,不在鸡汤里,是跬步千里、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持续的深刻学习和思考的。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成功——就算成功被简单定义为获取财富——也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获取财富以外的各种成功了。当然,雷军也好,其他人也罢,这些人熬的那些鸡汤,说过的那些话,固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些鸡汤不会带来什么财富密码,它的效果,跟你听一首歌、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带来的“效应”,没多大区别。

所以,雷军的钱是他自己,成功也是他自己的,跟你没关系。想要发财、想要“成功”,还是少赶场听演讲喝鸡汤、当“追星族”,老老实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更重要的,调整好心态,别总盯着钱。成功有好多种,幸福更与财富无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