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大孵化器建设掀起全域创新澎湃热潮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杨柳树 楼攀

不久前,杭州市科技局公布2022年度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名单,余杭区新增17家市级孵化器,较去年新增数量同比增长183%,新增数位列杭州市各区县(市)第一。截至8月,余杭区拥有各类孵化载体158个,累计物理空间745.94万方,共有市级以上孵化器4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8家,累计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73家。

余杭区有效整合空间、产业、政策、服务等资源,高度聚集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创新产业链,使区域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释放出澎湃的“双创”动能,持续推动高水平创新余杭的建设。

走进位于余杭区五常街道的浙江省创新器械孵化器,浙江道创检测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为一款电子产品的EMC设计与整改忙得不亦乐乎。

EMC平台-10米法半电波暗室

道创的运营发展,离不开创新器械孵化器的服务。通过该孵化器的运营主体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创新中心的帮忙,公司成功融资到位500万元,同时得以完成初创核心团队的人员组建,规范内部管理及相应的制度,并且创新中心还帮助公司在一年之内完成省级CMA和国家级CNAS资质的认证,得以能快速开展业务。

在余杭区,像这样在孵化载体内成长并助力企业比比皆是。“孵化器促进了企业、人才、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成为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余杭区科技局科创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玲介绍,该区孵化载体累计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7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据了解,孵化载体已成为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重要平台。2021年新认定的507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中,279家来自孵化载体,占总数的55%,创历年新高。

数量上大幅增长的同时,余杭也更加注重科创孵化载体内涵建设,在产业孵化、专业化运营等方面积极探路。在余杭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和技术难点,建设专业孵化载体,并利用自身的市场资源、行业影响力,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优势,逐渐形成一批能够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和抢占前沿技术发展先机的孵化平台,并孕育出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形成科技赋能产业的供给高地。

“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介入研发,在MAH制度下能为企业节省30%-60%的资金投入。”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婷说。为了强化服务能力,该创新中心成立了由行业内知名企业及创新孵化企业组成的医疗器械产业联盟,联盟的成立也让创新器械孵化器在服务赋能之外,还具备了资源赋能、技术赋能和平台赋能。

该创新中心已成功引进或孵化60余家高性能体外诊断技术、微创手术器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穿戴等领域的优质企业,聚集了明峰医疗、中翰盛泰、键嘉机器人等“大牛”。

而属于“湖畔良仓”品牌旗下的浙江数智引擎创新园,则拥有阿里系和浙大系的庞大优质社会资源,能帮助在孵企业更好地找钱、找人、打磨产品。“我们经过多年的运营积累,沉淀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能很好地为入孵企业作市场化的链接,积极推动他们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浙江数智引擎创新园副总王峰说。

浙江数智引擎创新园

今年以来,余杭区科技局主动出击,通过线上直播培训、线下重点走访、专家材料预评审大会、材料终审等工作,对市级孵化器申报单位进行辅导,提高认定率,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上半年,余杭区科技局协同区财政局、三大平台等部门,全面修订孵化载体认定奖励、创新创业活动补助及服务券政策细则,为大孵化器战略实施提供方向引领、业务指导和政策保障,加快孵化载体建设。

“和原来的政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奖励资金一步到位,不再分三年拨付,有效缓解疫情期间孵化载体运营困难。”李玲说。截至2022年上半年,共累计兑现区本级资金1452.5万元,上级转拨资金2270万元。

一项项“心贴心”的服务、实打实的举措,如同播撒阳光的种子一般,推动着孵化载体的快速发展。下一步,余杭区科技局将制定全区孵化空间发展规划,在重点保障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三大平台以外,在有条件的镇街开展孵化载体创建工作,以镇街工业园区为重点,鼓励优质园区运营机构在镇街开展孵化载体创建,实现全区孵化载体布局“全覆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