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刀华为,扬言给大陆赏饭吃,如今还想回国捞钱?

中国大陆造就了很多台商成为一方富豪,有人借着早期的政策红利扶摇直上,但成功之后却忘了饮水思源,直言在大陆建厂是给大陆赏饭吃。

在华为被美国“特殊关照”时背后捅刀华为,停止合作,他就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

郭台铭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押注苹果订单,郭台铭真的能高枕无忧吗?

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上风光无限,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富士康的支持。每年苹果发布iPhone时,富士康都能拿到最多的订单。为了更好地的苹果生产代工,富士康在大陆招募了80多万名工人,还在印度,越南等地区投资建厂。

也因此富士康和苹果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苹果订单的支持下,富士康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每年给母公司鸿海精密贡献丰厚的营收。

根据鸿海精密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收为3397.0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预计在第三季度鸿海还将创新营收新高,因为iPhone14的到来将增加富士康的进一步订单量。富士康的辉煌造就了谁?自然是其创始人郭台铭了。

能创建富士康这样公司的人能力自然十分出众,只不过郭台铭走上了岔路,没有摆正自己的立场。即便富士康如此成功,郭台铭也赚了大钱,也没有得到口碑回报。郭台铭是怎样走的这一步的呢?

一切可以从1973年说起。这一年郭台铭23岁,正值大好年华,在此之前郭台铭就职于台湾省复兴航运公司,如果郭台铭坚持在这家公司上班,或许可以拿不错的工资,过上稳当的生活。

可郭台铭和很多人一样都怀揣着创业的梦想,于是在23岁的时候离开了复兴航运公司。靠着借来的10万新台币与朋友一起创建了鸿海塑料有限公司。

创业之路非常艰难,这家公司举步维艰。好不容易在岳父的帮助下扭亏为盈,然后又从日本购入设备建设模具厂,这才把厂子撑起来。到了1982年,鸿海塑料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奠定了鸿海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基调。

而真的改变郭台铭命运转折点的时期是在1985年。此时在郭台铭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命名为FOXCONN(富士康) 。富士康品牌成立之后,郭台铭将其定位于电子代工厂。

既然是代工,自然是需要充足的劳动力人口,而郭台铭恰好赶上中国的一些政策红利。于是在1988年让富士康到深圳建厂,正式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代工“黄金时代”。

这几十年里富士康在大陆建起一座又一座工厂,积累的中国大陆员工也达到了80万人以上。同时郭台铭与苹果这家美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苹果订单作为基础,富士康势不可挡。在中国市场几乎是日进斗金,大赚特赚。

正因为如此,郭台铭开始有些忘乎所以了,在参加一个节目时说道:“在大陆建厂是给他们赏饭吃。”

除此之外,郭台铭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提到:“富士康随时随地有能力转移生产基地。”

从这些话就可以看出,郭台铭走岔了路,没有理解富士康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中国大陆给了其发展的机会,究竟谁给谁赏饭吃一目了然。除了郭台铭没有对富士康成功有正确的认识之外,郭台铭还做了令人愤懑的行为。

在华为刚开始被美国“特殊关照”的时候,富士康就停止了与华为的合作。本来华为正需要这些代工生产,没想到郭台铭却背后捅刀。

没有了华为订单,苹果订单有了更大的重要性。苹果抢占了空出的高端市场份额,也分给了富士康一杯羹。为了保障苹果订单生产,富士康跟着苹果加大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布局,扩建产能。

甚至在iPhone14发布以后,富士康印度工厂将于两个月后开始量产。以前都是晚于中国两到三个季度才会在印度量产新机,缩短量产时间说明苹果越发重视中国市场以外的布局,而富士康也能更快获得订单回报。

但印度市场并不稳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给生产带来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富士康一度把产能订单放回国内生产,明摆着想回国捞钱。一边跟着苹果到印度建厂,另一边眼看势头不对又回到国内。

即便郭台铭押注苹果订单,也未必能高枕无忧。因为苹果正在将订单瓜分给其它代工厂,比如立讯精密。富士康虽然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厂,但不是唯一。

以苹果的性子,往往会选择多家供应商进行合作。也就是说,如果苹果有需要,随意可以替换富士康。而富士康若没有了苹果,几十年的布局可能将付诸东流。

你如何看待郭台铭的所作所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