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未来可以“定性”了

#头条群星8月榜#

中芯国际的未来可以“定性”了!

作为国内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可以说很好地完成了“使命”,如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造芯能力上不断朝着国际大厂靠近,在已经实现量产的工艺当中,其良品率丝毫不比台积电差。

在梁孟松加入之后,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十年的成就,直接帮助中芯量产了14nm工艺,并且还有效突破了7nm制程,可惜无法获取EUV光刻机,无限期推迟了量产的时间,只能在N+1、N+2工艺上继续琢磨。

在听劝了国内院士的忠告之后,中芯近些年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28nm产能的不断扩建,赶超台积电的新技术诞生,会给中国半导体带来什么改变?ASML的断供还能影响中芯吗?

中芯国际的道路顺畅了

包括倪光南等一众院士,此前都呼吁:“国内厂商要把精力放在成熟工艺上!”当初一度遭到了国人的不理解,但如今看到中芯的成果,总算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在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等布局全面展开之后,成熟工艺芯片的需求成倍增长,这也是全球全面陷入“缺芯”的原因,但这缺少的仅仅只是成熟工艺芯片,而先进工艺芯片一直以来都是有库存的,这也和芯片厂商执着于高端芯片有关系。

先进工艺芯片只作用于高端智能设备上,而成熟工艺芯片的范围则非常的广泛,使用占比至少达到了90%以上,也就意味着只要我们能够实现成熟工艺的自主量产,就没必要依赖于海外的芯片。

而中芯可谓是国内的“先驱者”,先后四次扩展28纳米等成熟工艺产能,累计投资额超过了1700亿元,相比于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动辄上千亿美元对先进工艺的投资,显然中芯的投资是更具备性价比的。

在老美的强行干预之下,无论是三星还是台积电,在获取中企客户的过程中,注定会遭遇诸多的阻挠,而这相当于便宜了中芯,如今它们已经开始后悔了,台积电在大陆市场扩产失败之后,开始瞄准了日、德、印市场,主要建设的正是22nm的成熟工艺。

在台积电传出要关闭部分EUV设备之后,意味着先进工艺的需求量已经在下滑,市场重心已经来到了成熟工艺上,面对芯片市场“画风”的突变,最开心的显然是ASML。

DUV光刻机的出货是不受限制的,在EUV光刻机需求量下滑的情况下,大量的出货DUV光刻机,能够有效的保证营收下滑,这也是ASML宁愿和老美“硬钢”,也要留存住中国市场DUV光刻机出货权的原因所在。

中芯的未来明目了

根据数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缩减至3.112亿台,同比下滑超过了11.8%,而第二季度继续下滑到了2.92亿台,而手机领域占据了先进芯片的大量需求,销量下滑也导致芯片厂商库存严重。

目前苹果、高通、联发科、英特尔等等芯片厂商,也意识到了相应的问题,不断地缩减订单,这也是导致台积电要关闭部分EUV光刻机的原因,一天需要消耗3万度的电,空转的成本确实太高了。

高端芯片的价格本身就高,对于厂商的成本也是一大考验,而且芯片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一旦库存超过半年的话,其实际价值就有可能折半或者更多,这对于厂商而言是消耗不起的,所以后续先进工艺可能是需要多少生产多少,并不会像之前那样大面积囤货。

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5G配套等等业务普及之后,28nm及以下工艺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这对于一心想要在高端领域比拼的台积电、三星而言,这样的市场风向转变,对它们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而中芯正确的选择,可以保证后续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在有了足够的营收之后,也可以保证有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入,而中芯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也没让人失望。

在BCD工艺上,中芯做到了55nm的突破,要知道台积电目前也仅仅停留在65nm上,将多种期间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非常符合智能汽车的使用需求,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效。

在28nm制程工艺时间节点上的优胜,让中芯国际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老美的相关限制,反而帮助其牢牢把握住了国内市场,所以才说中芯的未来已经“定性”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