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紫东太初”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在光谷发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 通讯员 涂兴佩

只需使用少量行业样本数据,通过一键微调或输入少量的参数进行优化,即可产出行业相关的大模型。9月26日下午,以“共创产业智能新高度”为主题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第二次会议在武汉光谷召开,“紫东太初”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在会上正式发布。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多模态基础大模型技术白皮书》也在会上重磅发布,对当前多模态技术及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议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指导,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昇思MindSpore开源社区协办,旨在通过与联合体成员的密切协作,形成多模态智能产业推进、应用推广、服务提升的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力量。

助力武汉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活动现场,共为45家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的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按照联合体决议,各成员单位将携手共创,围绕“紫东太初”加快产业化落地,共同推动各行各业技术发展,提升产业界整体实力。

会上,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罗霄凌表示,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的成立以及“紫东太初”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平台的发布,通过技术引领、生态构造、统筹发展,必将加速多模态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努力把光谷建设成引领全国人工智能发展创新集聚区,助力武汉打造全国一流人工智能集聚区和产业高地。

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徐波表示,多模态大模型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所面临的需求碎片化、多样化等长尾问题的有效方式。他对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提出了3点倡议:一是加强数据开放与信息共享,鼓励成员单位之间建立数据共享与信息开放机制,围绕大模型核心基础研发和应用落地开展广泛交流;二是注重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培育一批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行业领域专家,加强跨领域交流合作,打通人工智能从研发到应用落地的人才壁垒;三是构筑创新模式和产业生态,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联合体的技术和产业资源,跨越研发和应用之间的鸿沟,探索产研融合的创新模式,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闭环,创建和繁荣多模态大模型的产业生态。同时,徐波还带来了“多模态人工智能: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主题报告分享。

华为高级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武汉通过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为以“紫东太初”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孵化提供公共算力基础,更为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实现政产学研用有效协同,打通科研创新到产业落地关键路径。华为在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的协作中,根据“紫东太初”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使大模型从创新到落地的全流程体系,并将推广到各个大模型领域,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旨在依托基于昇腾AI的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构建产业应用新生态,探索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截止目前,联合体成员基于“紫东太初”大模型快速进行自身业务AI融合创新,陆续孵化出了新媒体内容检索平台、智能座舱、南宋御街数字人、手语教考一体机等场景化行业应用,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产业价值。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介绍,“紫东太初”从2021年引入到武汉以后,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实现了千亿模型的参数,最近把知识增强和目标场景的关系也有效地融合到模型之中,使模型具有了更多的融合内容,可以更好地实现“多专多能”的能力。

AI平台部首席架构师张开林介绍,“紫东太初”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主要面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专业开发人员以及算法贡献者,拥有四大优势:一是低代码一站式开发,二是全栈国产化、自主可控,三是开发效率高、赋能代价低,四是普惠算力。

会上,同期重磅发布了《多模态基础大模型技术白皮书》,该白皮书主要围绕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及产业发展,对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语音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了包含“紫东太初”在内的不同大模型的关键技术,围绕大模型产业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大模型的潜在应用行业或场景,并对我国的大模型发展规划进行了建议,为大模型前沿探索和赋能千行百业指明了方向。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