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发布超100项“中国标准”,这个研究团队助力农产品走向世界

“推进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不仅能够保障食品安全和规范农业生产,也是消除国际上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突破口。”近日,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药化学与残留代谢研究室主任张昌朋告诉记者,由他所在的研究室参与制定的“茶叶残留限量标准”目前已经形成报告草案,正式纳入国际食品法典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届时,标准的正式颁布将为我国茶叶质量安全、茶叶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试验人员在杭白菊基地进行田间施药

张昌朋告诉记者,各国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已成为我国出口茶叶遭遇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一。以2020年为例,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不合格茶叶通报15批次,农药残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提出有利于我国国情的建议,对于出口产品消除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从4000多项到突破1万项,经历了从远远落后到世界领先的大逆转,中国科学家已开始在这一领域掌握话语权,该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据张昌朋介绍,团队通过田间试验、茶叶制备、分析方法验证和样品检测,分析了鲜茶、绿茶和红茶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水平,经过膳食评估,提出了苯醚甲环唑在绿茶、红茶中最大残留限量的CAC国际标准建议值,在正式颁布后将形成标准文本在世界范围使用。

试验人员在田间采集贝母试验样品

积极开展农药残留登记研究,推进农药产业化,也是研究室的重点工作之一。据悉,研究室是全国较早专门从事农药残留登记的团队之一,具备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农药登记产品化学试验资质。

“上虞某化工企业生产的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经过我们团队的登记试验后,该产品的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像这样通过农药残留登记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案例,在这里还有很多。

目前,团队围绕农产品高质量供给和农药应用评价,已与拜耳作物科学、富美实、巴斯夫、石原产业、新安化工等国际国内农药企业合作,开展了上百项农药评价研究,服务农药产业发展。

为破解特色小宗作物生产中登记农药少、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难题,团队还开展了浙江特色小宗作物的农药残留登记研究,如杨梅、草莓、铁皮石斛、浙八味等,助力浙江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团队开展农药残留登记试验累计超过200项、产品化学试验超过300项;累计超过100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被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农药产品行业标准11项,为“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研究任重道远,走向国际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张昌朋表示,团队将继续聚焦推动农药残留标准提质扩面,完善农药残留及相关膳食数据,强化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衔接,加快特色小宗作物限量及检测方法制修订,为下一个“国际标准”的破冰修炼好“内功”。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陈路漫)

编辑:陈路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