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基于新华社B站账号内容共创实践的思考

日期: 来源:青年记者收集编辑:青年记者

 作者:黄康懿(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编辑,新华社B站账号负责人)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15期

近年来,因传播媒介的迭代更新,在媒体的融合发展中,“跨界”成为新闻机构的必修课。“跨界”融合之于新闻机构,已不仅限于在诸如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资讯内容,平台的“人格化”社交属性正深刻影响着媒体产业变革,换言之,新闻机构正以更加贴近受众的方式进行内容传播。《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超过即时通信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2023年B站Q1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B站月平均活跃用户数达3.15亿,B站23-32岁的“90后”用户群体占比达40.38%,是B站内容创作、互动交流的主力军。[1]数据反映出音视频已成为现今互联网最大内容消费品;在以B站为代表的年轻群体“聚居”的互联网社区中,用户之间往往互为内容消费者与生产者,并时而作为“合伙人”共同创作。作为一个庞大的内容社区,经过十余年发展,B站已经从ACG(动画、漫画、游戏)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发展成科技知识、传统文化、公益生活、国际传播等多赛道、分众化趋势明显的内容创作平台,为不同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创作沃土。

B站作为UP主的孵化器,不断在用户中挖潜,博采众长。进驻B站的新闻机构,亦是其中一员。2019年9月,新华社进驻B站,截至2023年7月29日,在新华社发布的3943条视频作品中,387条视频为共创视频,占比近10%。以播放量为传播效果考量标准,播放量前10条视频中,5条为共创视频。由此可见,共创视频已成为新华社B站账号内容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声在场,博采众长:内容共创需双向奔赴

(一)“人格化”定位催生孵化“共创IP”与“自有UP主”。作为国家通讯社进驻B站的内容发布账号,新华社B站账号避免受刻板印象捆绑,主动打造自有人格,以“稳中带皮,皮中有稳,稳得一皮”的“鲜花舍”“华子”形象深入人心。人格化定位,一方面让B站用户和新华社记者本身都得以重新认识一个B站版本的新华社;另一方面为新华社从新闻机构的固化身份中抽离,为人格化价值的体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基于此,一批深谙B站内容传播之道的新华社记者迅速成长,通过与各自所在地方的UP主联动,孵化出一批有影响力、长期更新的共创IP,作为新华社在B站的“保留节目”“流量秘密”稳定输出。以新华社江西分社为例,记者与当地农村视频博主“华农兄弟”进行内容共创,至今共发布29条共创视频,100万以上播放量稿件占4成。凭借覆盖全球的新闻采编网络,新华社记者得以在各地挖掘优质UP主资源,部分达成长期合作模式,稳定输出。

与B站各内容分区UP主不谋而合,新华社记者作为新闻内容生产的最初一环,各自在文化、教育、医疗、科技、农业等领域长期深耕,不少成长为该领域专家型记者。同时,不少记者网感好、新媒体传播意识强,再加上B站“调性”足,便逐步成长为新华社的“自有UP主”。他们中,有人在B站开设个人账号,有人成立个人工作室,以“斜杠记者”的身份,孵化极具个性化色彩的视频作品,为新华社B站账号长期输送优质内容,达成另一种形式的共创。以新华社“郑锦强工作室”制作的系列微电影“扯牌屋”为例,新华社国际部记者、编辑郑锦强因长期从事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采编运营,其以新媒体化的独特视角,戏剧化演绎美国时政热点,为新华社B站账号在国际传播赛道上开拓出全新的话语表达体系。《扯牌屋》系列作品在新华社B站账号累计播放近200万次,平均单条视频播放65万次。

(二)平台推荐,内容互鉴。在B站进行内容共创,离不开站方牵线搭桥,创造内容共创的机会。新华社B站账号运营团队与B站政务媒体运营团队形成长效沟通机制,在内容运营、日常策划、内容共创等方面协作,就具体选题进行双向推荐,达成共创。2023年6月,在高考季选题策划中,B站推荐湖北孝感市公安局民警、B站UP主“阿特警官”与新华社联投稿件《今年高考咋拍啊?》,新华社B站联动湖北分社记者,参与稿件审编发。此后,“阿特警官”与记者取得联系,在国际禁毒日陆续策划推出《这可不兴上链接啊!全部下架!》等共创短视频,逐步开启长期合作。因此,在共创UP主选择上,借由平台推荐,经由地方分社提前参与内容把关,再由新华社B站运营团队统筹审核的“三步走”方式,既为内容共创创造前提条件,又能最大程度调动国社各地方分社采编队伍,形成交流互鉴的良好采编氛围,让“博采众长”真正落到实处。

跨界发展,复调狂欢:内容共创需相得益彰

在社交媒体传播场域下,内容发布者与消费者边界渐趋模糊,去中心化趋势明显,这一趋势与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异曲同工。狂欢并非无序,共创也要有章可循。对新闻机构来说,内容共创既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又要符合自身定位,还要跨界发展,适度“狂欢”,这客观上缩小了新闻机构可选择的共创“合伙人”范围,也实际上增加了其内容共创成本。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其职责使命和严格的审稿机制,则进一步抬高内容共创门槛。内容共创,作为一种创作模式,无论对内容“合伙人”还是对目标用户而言,都希望是“1+1>2”的效果。新闻机构既要找准自身定位,又要厘清“合伙人”与自身的契合度,才能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一)基于群体认同的共创是有效共创。同样以B站为例,其成立之初的主要文化产品是ACG文化,所以早期用户拥有共同爱好,存在大量的相似点,为群体认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这一群体认同,并未因B站业务内容扩充而消解。新华社B站账号基于B站ACG文化,率先进行相关选题策划,短视频《Bin:亚运会,我们要冠军!》专访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竞项目国家队参赛选手陈泽彬,与BLG电子竞技俱乐部联投,作品既具新闻性,又符合B站群体认同,视频长尾效应明显。

新闻机构以新闻传播为己任,越是想“铁肩担道义”,就越要为未能言者言。在B站,在ACG文化深刻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的背景下,新闻机构的“在场”,绝不仅仅为实现有效共创,还要在获得群体认同的前提下,引导ACG文化朝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内容共创应具备协同性。内容共创的协同性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中阐释的“多声部”特征相似[2],内容共创者应力求在同一曲目的不同声部发挥各自影响,协同“演奏”一部交响曲。同时,要求内容共创者(两者及以上)之间具有相同的价值导向,能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新闻机构在选择内容共创对象时(通常为双向选择),时度效依然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共创对象的时度效协同性越高,达成共创的可能性就越高。新华社B站账号与“华农兄弟”“阿特警官”等已形成长期合作范式,时度效协同性高的共创对象,是长期共创“合伙人”最优选。共创的协同性还应体现为契合度。新闻机构的账号运营团队须根据选题,找准相契合的共创UP主。同时,媒体不应为了符合新闻报道样式而牺牲UP主固有创作风格,这更是一种双向协同。

(三)达成场域共鸣。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平台,因其具备可以碎片化传播、内容触达率高、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让历时性集体共鸣成为可能。社交媒体为用户的连接提供了理想的场域,社会关系在此实现了再生产,并进一步形成了社会空间。[3]某一事件引起共鸣的场域越大,影响范围越广,越有可能形成一种“梗”,被更广泛地传播。以B站为例,文、图、音视频等形态的含“梗”内容在B站均有呈现。同时,“梗”作为网民对一定语言文字符号和人物事件原型的拼接、创作,在B站更具有创作空间,创作者乐此不疲,用户百看不厌,B站应运成为“梗”文化的集大成之地。因此,内容共创的概念边界,被B站“梗”文化进一步拓宽——当一段视频中巧妙运用B站热“梗”,内容与“梗”相互点睛,互为亮点,作品则极有可能因“梗”出圈,达成场域共鸣。近期,新华社B站账号对“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进行的报道《“诸君,且听龙吟!”》,采用二次元游戏音乐《水龙吟》片段,曲调大气磅礴,既契合报道主题,又打破“次元壁”,成功探索国产二次元文化传播密码。

结  语

内容共创,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业态,值得业界关注,原因有二:一是其作为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惯常操作,正为年轻受众喜闻乐见;二是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内容共创是契合时代背景的产物,主流媒体既要“在场”,又要参透其中的传播规律,为我所用,这是青年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更是主流媒体在变革中推陈出新,拥抱新生代受众的必要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黄康懿.内容为“媒”,众声共创[J].青年记者,2023(15):23-25.

相关阅读

  • 西藏乃东秋收忙

  • 8月24日,乃东区的农民在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青稞。目前,西藏各地进入秋收时节。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农民在抓紧收获作物。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8月24日,乃东区的农民在田间收割。新华
  • 西藏阿里:“噶尔恰钦”赛马会开幕

  • 这是8月23日拍摄的赛马会比赛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文博 摄当日,西藏阿里地区“噶尔恰钦”赛马会在噶尔县赛马场开幕。来自阿里地区各县的数十名骑手参加了马术表演、走马、跑
  • 认真做电商,唯体验与信任不可辜负

  •   过去几年,电商行业的竞争卷出天际。如果说,让利消费者是商家“揽客”的初级形态,那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和信任度就是电商的永恒课题。  以抖音电商为例,成立三年以来,从
  • 人民号五周年,一起汇聚人民的力量

  • 2023年,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运营的人民号平台迎来上线5周年。5年来,人民号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致力于打造兼具主流价值和创新
  • 福岛冷清的海岸和低迷的旅游业

  •   这是8月23日在日本福岛县磐城市拍摄的一家酒店空旷的餐厅。  福岛核电站事故以来,前来福岛地区旅游的游客锐减,外国游客更是几乎为零。如今,日本政府做出排核污染水入海
  • 全面排查!事关蚌埠所有中小学开学!

  • 8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秋季开学在即。近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对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各类媒介发布的校外培训广告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系统整治,持续净化校外培训
  • 商业传播平台内容价值共创的经验与启示

  • 作者:申玲玲(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15期近十年,商业传播平台快速发展,其发展基础来自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更离不开其在内容生产与分发环节中的价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基于新华社B站账号内容共创实践的思考

  • 作者:黄康懿(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编辑,新华社B站账号负责人)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15期近年来,因传播媒介的迭代更新,在媒体的融合发展中,“跨界”成为新闻机构的必修课。“跨界”
  • 德州警方抓获15人,查扣涉案资金40余万元

  • 8月12日德州齐河县发生一起网络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冒充公司领导诈骗30余万元接到报警后齐河警方迅速行动连夜向外省两地与诈骗分子拼速度破案!挽损!抛诱饵一线牵出11人经调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