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融媒信息 当前,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和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0%。今年前5个月,软件业务收入超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我们支持培育了一批质量评价、资产评估、交易撮合等数据服务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不断丰富。”在日前举办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夯实发展基石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累计建成383.7万座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六成,5G用户普及率超60%,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4.65亿户,物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IPv6地址资源供给丰富,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日益稳固。
“我们稳步推进双千兆网络部署,千兆城市达207个,已经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存力总规模约为1200EB。
在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看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作支撑。“要围绕千兆光网、数据中心、5G、6G、IPv6、卫星互联网、区块链等发展需求和特点,分类施策,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辛国斌表示,应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基石,加强战略布局,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激活数据价值
如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逐步成为价值创造源泉,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动力。
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提出20条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一年后,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数据要素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但安全治理、隐私保护、流通利用等问题也制约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共享和交易等各个环节。”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建议,要为企业提供更公平、更透明、更便捷的数据流通、合规交易和安全使用环境,降低企业使用数据成本和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悉,国家数据局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
“下一步,要建立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提升数据供给水平。要健全完善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机制,保障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王崧说。(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