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物种之恋”的生殖隔离,真的不能打破吗?

01

动物园爱情故事

关于端午节最cult的童年记忆,莫过于《新白娘子传奇》,自许仙端着解酒茶撩开纱帐的那一刻起,整个暑假都笼罩上了恐蛇症,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最早接触到的跨物种之恋了。

在荧幕上,这种爱情故事总是显得特别浪漫传奇,像是拿了去年奥斯卡小金人的《水形物语》,以“唯美风”吹爆全网的《他是龙》,还有迪士尼经典的《美女与野兽》。


从超越物种藩篱开始的爱情启蒙,起点也是很高了


但当这种事发生在现实生活里,温馨中总会透出一丝丝……沙雕。之前一条打破物种次元壁的“恋爱新闻”上了热搜,一位游客发现武汉一家动物园的狼舍里,趴着一条中华田园小母狗,投诉“以狗充狼,货不对板”,更是担心生下一条变种小狼狗。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原来的狼王被“后浪”推了“前浪”,败下阵,担心两代狼王共处一室风云再起,饲养员便给老狼王升级了豪华帝王单间。在长期的独居生活中老狼王差点得了抑郁症,幸亏饲养员机智,将家里的土狗牵到动物园与老狼王相处,竟然十分投契。如今老狼王心情好了,饭量大了,还转型成了“宠妻狂魔”,总让小土狗先吃饱自己才上桌,有时还得靠饲养员开小灶。至于“爱情的结晶”似乎还没啥眉目,俩人还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柏拉图式爱恋。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狼和狗作伴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从进化角度来讲,狗就是从欧洲灰狼(对,就是吃了小红帽外婆的大灰狼)进化来的,它们的基因序列有99.5%的相似度。

狼和狗之间的血脉关系,不仅刻在基因里,也会表现在某些行为上。比如,提到狼的叫声,我们想到的都是月夜狼人变身时的长号,其实狼也会发出类似犬吠的声音,用来表示警戒;高兴的时候也会像二哈一样摇尾巴。

你在汪星人身上能见到的所有特征,狼身上都有,只不过表现得不明显,毕竟狗是被驯化了的狼。驯化过程中,某些有目的的选择行为,放大了基因上的一些特质,使汪汪狂吠、摇尾巴这些行为成为狗的招牌。


看起来,不过是马景涛飙戏前和飙戏后的区别


02

如何复活一只冰原狼

回归人类追求八卦的基因本性——“动物园恋爱故事”的男女主到底会不会有“爱情的结晶”?

这个问题“权游”粉可以回答。

《权利的游戏8》虽然扑街了,但神剧中的冰原狼还是成功地圈了一波粉,借着这个风头,狼狗(狼犬,狼形犬)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国外育犬商家甚至推出一些“最新杂交品种”,这些试验品有的可能是“混血狼”(灰狼亚种与家犬杂交品种,杂交狼-犬)。


白灵你咋了?

在美国,曾有过杂交狼-犬攻击并杀死幼童的事件,一些州禁止饲养,一些州则要求至少经过5代杂交才能合法饲养。而在英国,第一代、第二代杂交狼-犬适用的管理法则,也是用来管理狮子、老虎的。

野性,是这些动物的卖点之一。买家更倾向于挑选“狼性强”和“野性模样”的狼-犬。为了更像琼恩·雪诺的狼犬,他们愿意出5000英镑的高价。但这相当于一场赌局。

第一代杂交狼-犬的基因组中,狼和犬的比例会是50:50,但之后的繁育过程中,DNA重组,第二代则可能会有75%狼的基因,也可能只有25%。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所谓的“杂交狼-犬”可能根本名不副实,不过是为了创造出更像狼的犬,将德国牧羊犬、哈士奇、爱斯基摩犬杂交罢了,因为这三种狗看起来已经很像狼了!

我有狼——性性性性性性行不行


03

血统狗的悲哀

尽管现在有日系小清新柴犬、微笑天使萨摩耶、搞笑二货哈士奇、烫头达人泰迪、本土一霸中华田园犬等将近400个品种的汪星人,但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在19世纪后才出现的。

当时的养犬俱乐部认可一些品种,要繁育并保存这些品种,催生了严格的繁育技术,以致于一些被大众视为“名门后裔”,以为血统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实这些是新近经过杂交繁育诞生的

比如,1786年,爱尔兰已经没有狼了,所以爱尔兰猎狼犬也被卸磨杀驴;到1840年时,爱尔兰猎狼犬已经灭绝了。但英格兰一位繁育者,将一种他以为是爱尔兰猎狼犬的狗与苏格兰猎鹿犬杂交,成功使“爱尔兰猎狼犬”复活了。所以今天的爱尔兰猎狼犬和许多狗狗一样,是近亲交配产生的。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犬类几乎灭绝,后来以同样方式得以“复活”。异常严格的繁育手段,暴露了近亲交配的严重弊端,虽然有助于维持族群的特点,但增加了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爱尔兰猎狼犬中,有40%会得某种心脏病,有20%患有癫痫。达尔马西亚狗(斑点狗)耳聋风险高,拉布拉多犬容易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可卡犬容易得白内障。

这样看来,古装剧里棒打了无数表哥表妹,虽然残酷无情,但也算是起到优生优育的效果。

04

训狗高手?不存在的

那么狼是怎么变成狗的

《驯化》在一开篇用一则生动又抒情的小故事,侧写了这段古老的“建交之旅”。别看这个故事轻松好读,其实是由万千考古证据、解剖科学、生物学知识、前沿基因科学支撑起来的,绝对的无注水干货。

作者艾丽丝·罗伯茨在英国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她同时拥有解剖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病理学家等众多学科背景,被媒体称为“天才全能型专家”。同时也是作家、BBC科普节目主持人,在创作这一主题时她充分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将人类学、考古学、基因科学等领域联结到一起,贡献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有趣、迷人,史诗般的写作”。

《驯化》(英)艾丽丝·罗伯茨 著读者出版社,2019

在她的科研与叙述中,狼和人化敌为友的过程,反映出来的进化观,可能是最颠覆我们固有观念的。

谈及“驯化”,我们都难免滑入自大的陷阱,往往会以为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发现了狼的潜力,选中了它,棍棒底下出好狗,最终收服了它。事实上,这个过程要比这种一厢情愿的想象复杂得多。

在建交之初,人和狼很可能是一种温和共生关系,是一种基于互利的松散伙伴关系,甚至有可能是狼驱动了这一过程。它们也许只是在人类周围活动得多了,甚至只是在人类的废弃物中觅食,然后不知不觉地“训练”人类,使他们接受了自己——先做邻居,然后成为伙伴。

当一些狼开始与人类相处时,这种跨物种社交便充满了可能性,人们会容忍那些生性紧张但友好的狼,驱逐富有攻击性的。这种行为会对那些接近人类的狼产生一种进化上的压力,人们只选择那些最友好、攻击性最小的,这不仅会影响狼的某种行为,使之进化为狗,而且会产生更广泛的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与狗说不清楚的故事


04

我们将往何处去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动植物的驯化史。

《驯化》中,作者艾丽丝·罗伯茨,选取犬、小麦、土豆、鸡、苹果等9个早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物种,加上人类自身,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考古物证和最前沿的研究数据、实验结果等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展开百万年来人类与这些“伙伴”互相交缠的进化之旅。

小麦怎样从野草变成盘中之餐;土豆为何曾给予大地丰饶也带来过饥荒;马如何带给我们关于力量和速度的想象……《驯化》的每一页,都在为那些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动植物,进行科学可靠的溯源,讲述那些写在基因里的有趣故事,并展示出前沿科学研究带来的惊人启示。

如果你想了解更新更深的人类历史,及其所预示的未来图景,《驯化》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借用《我们人类的基因》作者亚当·卢瑟福的评价:

“在叙述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当中,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诗巨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