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级物种关店,新零售还能走多远

近日,永辉旗下超级物种上海五角场万达店正式宣布关店,曾经轰轰烈烈开场的超级物种黯然退场,成为继“盒马生鲜”之后又一不得不关店的生鲜巨头之一。今年以来,新零售超市时常传出关店的消息。去年6月开张的首家“盒小马”苏州文体店,已于今年4月关闭;小象生鲜也已关闭位于无锡、常州的多家门店......曾今风头大盛的新零售随着其门店的不断退场,令不少人疑惑,作为新鲜事物的新零售真的不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么?新零售之路还能走多远?笔者认为,新鲜事物的出现与发展在适应现有生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新零售同样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同样要对其保持希望。

新零售本质是对传统零售的赋能,以实现客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而非对传统零售的颠覆。“新零售”该理论是马云先生于2016年提出的“五新”理论之一,其寄希望通过数据工具的赋能,让新零售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破原有的传统线下零售低效管理的堡垒。即通过城市的渗透,将阿里、京东、永辉等头部企业生鲜店的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商业模式赋能给传统生鲜零售,实现产品品质化、体验极致化、模式数字化的新零售业态。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零售业的新型化本是理所当然,其初衷也是为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效率。

但是事与愿违,新零售的发展貌似已经脱离原有轨迹,在资本的助推下进入野蛮生长的时代。从2016年盒马鲜生首店诞生,到此后“零售+餐饮”“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概念火遍大江南北,永辉、京东、苏宁、美团等快速推广自己的生鲜零售新形态。2017年,永辉第一家超级物种开店,之后开始轰轰烈烈占领地盘,曾提出2018年全国落地100家门店计划;2017年12月底,紧跟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的脚步,京东在距离盒马6公里外的亦庄大族广场,开业了第一家门店,作为京东无限零售战略的一部分,也曾计划在3-5年内在全国开设1000家门店;还有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苏宁旗下的苏宁小店打着“线上APP+配送”与“线下中央厨房+实体餐厅”的模式纷纷加入战局。在零售生鲜小店疯狂扩展背后,带来的不是遍地开花,而是不断被放大的亏损,2018年前三季度,永辉云创累计亏损高达10亿元,其中最主要的元凶就是超级物种。甚至由于亏损太严重,永辉云创甚至被剔除出了上市公司体系,苏宁小店成立仅7月亏损额也是高达2.96亿元。

以上行业巨头接连受挫是否意味着生鲜新零售模式的失败?当然,答案并不绝对。新零售之所以会面临关店危机,主要是因为前期各大巨头烧钱占市场,导致的后期供给不足。功力利些说,门店属于重资产运营,租金、人力与运营各项成本付出巨大,加之线下门店的改造升级与扩张上也需要大笔的现金支出,资金实力不足的商家根本承受不了太久,待资本撤离自是一地鸡毛。在前期的快速扩张中伴随着大规模的优惠活动和烧钱补贴,消费者大多因为新奇与优惠选择进店尝试,但优惠的目的是培养用户习惯,做不到就只剩拉新,没有留存又能支撑多久?由此可见,实质中此时的新零售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而突破这一瓶颈方得实现原有初衷。

调整原有商业模式,回归新零售本质。新零售本就是改造传统零售,以实现更大效益,但是其并无法改变“高度依赖地段、难以形成线上线下的网络效应”,疯狂扩张后带来的只能是资源浪费和无休止的填坑不损,由此在标准化与本地化之间,在大门店与小门店之间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于是,在今年3月盒马首次提出了“一大四小”的新门店体系,以优化原先的大门店布局。所谓“一大”,就是传统的盒马鲜生大门店,以繁华购物中心为中心;所谓“四小”,即前面提到的“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盒马小站”。苏宁提出将探索无人门店技术,并用AI等技术做到千人千面、千店千面,每一个小店都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人口结构、收入的不同,去做不一样的选品策略。超级物种,目前依然将目光集中在了有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年轻人身上,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了选品优化,通过引入特色商品、网红物种等,对不同门店进行了差异化运营。虽然采取的方式各异,但各家新零售头部商家都在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以得到顾客青睐。

理性发展,提升消费黏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线上生鲜零售给顾客带来方便,但是其忽略了消费者对生鲜产品新鲜度的追求。人们在挑选生鲜时,更习惯于精挑细选以保证菜品的新鲜,而生鲜零售门店的店员多是随便抓一把,这无疑降低了复购率。由此可见在保障门店整体品质的同时,保障每一位消费者所收到的均是优质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应以此提升品牌本身的口碑,加强对店员的监管,最后提升用户黏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就是客观规律。在野蛮生长过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零售自然为市场所不容,关店本是在所难免,但是由此对新零售失去信心难免偏颇。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优胜略汰亦是自然,且新零售之间的混战实则刚刚进入正轨,在大局和高度竞争红海之中,最后存活下来的自然才是新零售业态的标杆形式。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果观察( ID:Fruit_observer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及行业深度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