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买车了,以后打车就能坐宝马!

12月14日,宝马独资的网约车业务将在成都正式运营。这也是第一家在华拿到网约车牌照的跨国豪华车企业。

早在2017年3月,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明确表示宝马集团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目前宝马集团已拥有3000万用户(车主),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亿。”

查询启信宝可以发现,宝马于今年4月13日成立了一家叫做“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宝马集团100%持股,注册地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董事长为BernhardBlaettel,他同时也是宝马集团移动和能源服务副总裁。

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宝马集团在华的全资子公司,将成为网约车服务的运营主体。宝马出行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未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审批),不得开展经营活动);汽车租赁;停车服务;信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软件、电子产品销售、租赁;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服务;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不含气球广告及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

据悉,宝马初期将会在成都投入200辆宝马5系轿车,包括燃油版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并且,宝马集团为这200辆车配备了专属的网约车司机。这也意味着,成都的小伙伴将来打车都可以坐宝马5系啦!

此前,宝马在欧洲就布局出行服务,推出了分时租车业务DriveNow,服务范围已覆盖欧洲的13个城市,运营车辆达6500辆,用户数量约100万。今年3月28日,作为“死对头”宝马集团和戴姆勒集团选择将旗下的出行服务合在一起,成立合资企业以对抗美国优步等汽车新势力。自然,宝马在欧洲出行服务上的经验将有助力于此次在华网约车业务的开展。

今年10月,宝马集团增持其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股份,从现在的50%增至75%,此次交易价值为42亿美元,合资公司的合同期限将从原来的2028年延长至2040年。这也彰显了宝马大幅提高在华产能的决心。

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价值约为230亿美元,其中滴滴出行占据了90%的市场,而随着滴滴处于整改的风口浪尖,传统车企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纷纷入局网约车市场。

11月12日,上汽集团正式宣布,将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进军网约车业务。此前的10月24日,戴姆勒与吉利集团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双方各持股50%。吉利集团早前已推出了“曹操专车”网约车业务。

此外,2015年首汽集团旗下的首汽约车成立,主打中高端市场;长城汽车近期也推出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开展长短租、分时租赁和网约车业务;众泰汽车与福特合作成立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网约车领域开展合作。

网约车市场确实存在供给缺口,但在行业内部,网约车不盈利是公开的秘密也可能是长久的宿命。但为何新玩家们还在前赴后继地争相进入?

《中国网约车市场及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人民币,预计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将增至2678亿元,2022年将达5036亿元人民币。相关数据还显示,车联网是物联网体系中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2020年销售新车的联网比率有望达到50%,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国内网约车市场目前渗透率不足20%,还存在很大空间。

自身转型需求、车市寒冬、汽车销量下滑,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转型以增加分销渠道才是大势所趋。甚至有观点认为,“共享出行已成为车企输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渠道”。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出行还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而言,共享出行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将是私家车的减少,这对于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也有着极大的意义(据美国共享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每共享1辆汽车,可以减少13辆汽车的购买行为,减少75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对于宝马等传统车企而言,共享出行无疑是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