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就是电动汽车?那可不一定

伴随着全球化快速的工业发展和汽车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地球资源也受到了千疮百孔的破坏。环境污染的同时,人们也对资源枯竭产生了恐慌,想要开发出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锂电,似乎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替代产品,因此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研发与之相关的汽车产品,电动车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汽车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瓶颈,很难突破现有水平,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成为了电动车发展的第一大问题。此外,电池的衰减也是目前无法攻克的第二大难关,例如一辆在北京行驶了3年的北汽EV200新能源汽车,其目前在冬季的续航能力只能达到官方标准的70%上下。如果继续使用,电池衰减会越来越严重,重新购买电池组无非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至于电动车真的环保嘛?我们从电能产生的源头来看,热电站排放的废气也会让这种说法显得并不尽然。其实,早在20世纪中期,人们就已经思考过能否用其它能源替代石油的问题。

核能(nuclear energy)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发现,利用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自20世纪50年代核能发电以来,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福特公司也正是抓住了这一创新机会,推出了历史上首款核动力概念车-Nucleon。概念车上的核动力装置是可互换的部件,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自由选择反应堆配置。与内燃机车型所带来的噪音相比,核能将会更加安静,通过把水变成高压蒸汽,再推动涡轮叶片驱动汽车。因为驱动装置的不同,Nucleon的外观造型也显得尤为另类。

就在2009年1月,凯迪拉克也推出了一款名为WTF(Cadillac WTF)的核动力概念车,作为全球第二辆出现在大家视线中的核动力车型,该车的动力系统主要靠钍燃料。钍是一种放射性的金属元素,它的储量基本同铅一样丰富。钍在核反应中可以转化为原子燃料铀-233,它的储藏能量很高,但是相比于铀要安全很多。目前中国的核电站也正在逐步的将燃料从铀替换为钍。虽然概念车上的钍元素使用量较少,但是因为燃料的高能量密度,预计发动机使用年限为100年左右。

除了核动力车型,1992年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开始研发氢动力车型,丰田旗下的首款量产氢动力汽车丰田Mirai也于2014年亮相。据统计,2017年全球共销售6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而其中大多数在加利福尼亚洲。

显然,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为氢动力做出准备,每个大洲只有几十座加氢站,并不能像电动车一样实现在家就能充能的效果。并且目前Mirai每公里的成本使用,同比电动车要贵出不少,经济性也是一大问题。同理,核动力也有很多的缺陷,核反应需要很厚和密度很大的挡板来阻挡核辐射,而这样厚度的挡板放在汽车上会让车辆的尺寸剧增。另外,如果核动力车型出现意外事故,有可能会出现核泄漏的现象,产生的辐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而对于恐怖分子窃取核能源危害地球安全的事情在美国大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毕竟这是种不可控的因素,谁也不想把风险扩大化。

尽管氢能汽车和核动力汽车有着这么多不靠谱的因素,但是对于本篇文章的命题“未来汽车”,它们又显得不那么的突兀。难道那你能够保证五十年后的地球不会量产这样的汽车嘛。又或许在未来我们不再使用汽车这类形态的交通工具,更高效的产品及动能方式将完全替代我们目前所驾驶的汽车,至于电动车,我认为它或许不属于未来也不那么的适用于当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