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无视警戒线,致8岁儿子走失:这些保护孩子的方法,家长却不知道

文 / 涵煜妈妈

最近发生了一则令人心痛的事情,8岁男孩随母亲出游时失联,至今下落不明。乍一看,有点像悬疑事件,也有可能是景区安全防护做得不到位,但当这件事的细节曝光之后,却是发人深思的。

8岁男孩景区失踪

8月2日中午,湖北的李女士和儿子温景尧及朋友来到四川海螺沟森林公园游玩。当天中午,8岁的温景尧在红石滩附近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发现温景尧失联后,景区成立了专门的搜救小组,组织工作人员、民警、救援人员累计超过500人,曾出动3台无人机进行搜寻。可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孩子的踪影。

8岁的孩子也不小了,怎么能在景区中走失?说起原因,孩子的妈妈后悔不已。

原来,景区在红石滩禁止游客游玩的地方设有警戒线,偏偏孩子在游玩过程中喜欢上了警戒线外的石头,并且嚷着让妈妈带他越过警戒线去找石头。

小朋友的妈妈看警戒线处无人看管,索性就带着孩子越过,没想到,在玩石头的过程中,母亲只是一低头的功夫,孩子就没了踪影。

搜救队员推测,很有可能是贪玩的孩子走进了周边的树林迷了路。

事情发生后,大多数网友都表示愤慨。明晃晃的警戒线,在母亲的眼中却形同虚设。

家长的“侥幸心理”有多可怕

今年4月10日,苏州报道了一起因为家长在外吃饭时玩手机,而导致孩子走失的事情。好在孩子走到了非机动车道上,被巡逻的民警发现,帮助孩子找到了父母。

孩子心智未开,许多道理和规则都不懂,但是身为家长,却常常明知故犯,这就说不过去了。其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但是许多规则常常不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而是隐藏在我们约定俗成的各个角落。忽视这些规则,缺乏规则意识,极容易把孩子带入到危险的边缘。

孩子,我要怎么做,才能保护你?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束缚我们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在保护我们呢?

当你带着孩子走出家门,不管你的孩子年龄多大,不管他受到过怎样的教育,社会都不会对他心软,我们必须先假设危险无处不在,而规则就是保护我们的准绳。

孩子们天生没有规则意识,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冲动,让他们做起事来常常考虑不到后果。身为家长,我们就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到底怎样才能保护好孩子,为她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这是身为爸妈的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安全意识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安全意识在我心”,这并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给予每个家长最为直白的提醒。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凯诺·布林斯特曾说:

我们小时候,会在外面的巷子里与小朋友们玩到路灯亮起,那仿佛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告诉我们“妈妈的饭做好了,得回家了”。

但是现在,在超市里,或是在大厦一楼,或是在酒店大堂,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如果孩子不见了一分钟,家长就要求助或报警,因为时代在变,危险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减少,反而各种各样新型的坏人不断登场,这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危险无处不在,保护孩子第一步是要将安全意识深扎于自己的心里。

有孩子在身边时,就不要盯着手机看;

带孩子去野外玩耍,要注意警戒线的位置,万万不能越过;

生活中任何会对孩子产生危险的事物,都不要轻易去挑战。

这些虽然看起来像老生常谈的一桩桩小事,如果家长都能按规则来做,那么就会远离侥幸心理,将孩子时刻锁定在安全线以内。

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不是我们不善良,只因孩子在身边,我们就要时时提防,事事小心。

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把握好安全的绳索,孩子才能够顺利地通过独木桥。

当家长足够警惕、以身作则,自然也就能够把安全意识传递给孩子——出门在外,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对身体无益的东西不能乱吃乱喝;碰到举止怪异的陌生人就赶快离开……

二、利用智能设备,防患于未然

现代科技发达,各种智能设备也是层出不穷。家长可以选择给孩子佩戴智能手表、手环等,尤其是在野外时,利用智能设备会助家长一臂之力。

如果孩子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习惯,那也要教会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比如,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指南针,正确使用电话等,这样即便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甚至走失,也能够增加归来的希望。

三、用孩子可接受的方式“立规矩”

父母平时要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并引导他们遵守,这样孩子在外出时自觉远离危险,家长也就少一分侥幸,多一份安心。

孩子的理性思维远远不如成年人,用具象化、可视化的东西来帮帮他们,远比枯燥的念叨要好得多。

比如前段时间我和孩子一起去看了《狮子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就会对他讲,童年的辛巴因为不听爸爸的劝导,私自去危险的地方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样孩子心中就会对安全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也更容易理解“规矩”的重要性。

白岩松先生曾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安全,就是每个孩子家长必须坚守的底线。因为每个与危险擦肩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深深受伤的家庭。

身为父母,我们也有松懈或疲惫的时候,这可以理解,但是为了孩子,即使再累,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对于这个小小的生命,我们有责任去守护他。

我们无法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但是却可以成为孩子安全的一道铠甲。我们无法帮助孩子逃避世界的黑暗,但是却可以指导孩子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安全堡垒。

不心存侥幸,是每一个父母安全进阶的开始,愿我们使自己强大起来,然后成为孩子的超人。

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