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 打回去还是忍下去

最近网上一段小视频引起了许多家长的疑问:孩子在幼儿园被打,家长应该怎样处理?是否该让孩子打回去?太原市民赵女士致电山西晚报说,她的孩子小威在幼儿园常常受欺负,无论是教孩子打回去,还是让孩子学会忍让,似乎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赵女士遇到的问题也不是个例。1月9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家长、幼儿园老师,以及幼儿心理学教育的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一个孩子带了伤 两边家长都闹心

9日一早,山西晚报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家公立幼儿园门口见到了小威和她的妈妈赵女士。小威是一个很听话的小男孩,跟他打招呼,他还有一些害羞。

一见面,赵女士就将小威手上的手套取下来。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小威的手上还有被小朋友挖的血痕。赵女士说,前两天孩子回家,看着心情就不好,当看到孩子手上的伤痕后,一问孩子,“哇”地就哭。他说老师分配玩具时,将小飞机分给了他,但是另一个叫诺诺的小孩也想要,就发生了争抢,抢夺的过程中,那个孩子就用手将小威的手抓破。

赵女士说,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经常有伤口,每次的“肇事者”总是这个叫诺诺的小孩。她把情况跟老师反映过,建议将这两个孩子分开,老师说会注意,不过幼儿园的孩子多,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到。

随后,山西晚报记者也见到了诺诺的妈妈。说起自己的孩子总是动手这件事,诺诺妈妈也很郁闷。“孩子上了一年幼儿园,我几乎天天都要跟别的家长道歉,我多次教育孩子有事要好好说、别动手,还因此惩罚过他,但都没用,他就是改不了,我也很闹心!”

两种性格的孩子 一样忧心的父母

在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像小威这样的孩子大都性格较为腼腆、安静,而像诺诺这样的孩子截然相反,他们都比较好动,精力充沛。这两种孩子的家长也有着两种不同的担心。

前者的妈妈总是会说,看着孩子受欺负感到很心疼,一点儿忙也帮不上,教孩子打回去,可孩子天性就弱,根本学不会。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为了让孩子学会还击,还会跟孩子进行实际演练,但是孩子遇到事情还是不会。一位孩子的妈妈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她想让孩子学会打回去,不是要让孩子变得睚眦必报,只是想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方式不是一味地逃避退让,而是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要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打回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孩子会认为以后遇到事情可以以暴制暴,所以家长正确引导才最重要。

对于总是动手的孩子来说,家长同样忧心忡忡。有的家长说,自己和孩子爸爸脾气性格都很温和,跟人红脸都很少,孩子的性格却完全相反,因为跟别的小朋友打架已经受到多次惩罚。

打回去还是忍下去 专家给出建议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是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早期时候,这时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认知很重要,那么在幼儿园挨了打,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就此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师范学院幼儿心理学专家梅琳。

梅琳老师说,对于孩子而言,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个社交圈,孩子第一次尝试与除了亲人之外的其他人相处沟通。而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宝,在家里看到什么想要的,只要一把抓过来就好,所以在幼儿园他也一样会这样做,其他的孩子也会出现一样的行为,自然会出现争抢的现象,这只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并没有家长想得那么严重。而且,对于小孩子来说,打架很难分出对错,是先动手的孩子错了,还是打人出手重的孩子不对,其实他们打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着如何与人相处,相处久了一定会发生矛盾,孩子只是还没有学会怎样用友好的方式解决矛盾而已,家长大可不必太过担心。

家长要明白,孩子在幼儿园不论是打架还是被打,这是必修课,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期待孩子不会遇到打人的孩子,也不要苛求幼儿园对于孩子挨打零容忍,这样反而失去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人为规避孩子日常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剥夺了他们正常的交往能力,对日后孩子的亲密关系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构建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那么,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挨打了,到底要不要打回去?梅琳建议,不要教。梅琳说,教孩子任何处理被打的方法都是不对的。而家长要做的是相信,相信孩子遇到的问题自己会学着解决。如果孩子说他被打了,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安抚孩子的情绪,问问他还疼不疼,亲亲他的小脸蛋,告诉他没事了。先将孩子的心理压力缓解之后,再跟他聊聊,如果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他想怎么办?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要孩子挨打了,家长责怪他这么没用,为什么不敢打回去?如果这样跟孩子说,下次孩子遇上相同的问题会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勇气还手,他会觉得自己的委屈跟爸爸妈妈都不能说。

梅琳说,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光是去让孩子解决面前实际遇到的问题,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建设,让孩子明白,在困难面前,可以依靠自己的聪明或者勇敢来解决。还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永远在身后支持着自己,鼓励着自己,爱着自己。

如果孩子一遇到不高兴的事就举起手来打人,家长也不要太过担心,更不能从此给这个孩子扣上“坏孩子”的帽子。家长要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都很差,所以他们出现打人的行为很正常,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引导解决。首先,要更加关心这样的孩子,多跟他们沟通,想想是不是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如果是,那么这种孩子打人的目的,多半是自卫,这就需要给这个孩子更多的爱和保护;如果是因为孩子的坏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解,那么家长就要帮助孩子一起找到孩子心情不好的原因,并帮助他排解情绪;如果是一位精力十分充沛、情绪特别饱满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多给这个孩子分配一些工作,比如给老师和家长当小助手,让孩子旺盛的精力有地方发挥并且感到快乐,自然就不会将精力用在小拳头上了。

总之,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蕴藏着成长的契机。家长要做的更多是陪伴和帮助,而帮助并不是将成长路上所有的绊脚石都生生搬掉,是要让孩子自己在磕碰受伤中学会将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家长要相信他们。

山西晚报记者 姚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