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如何养生?冬至饮食要注意“三多三少”

12月22日将迎来24节气的冬至了,从冬至这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来到了。养生专家提醒,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从养生学上来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但公众在饮食养生方面要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养生专家建议,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有了食物温补方法,大家也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如果外出,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以防发生冻疮。

冬季运动,也要避免寒邪的侵袭,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劳累过度、早睡晚起、积劳成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此外,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也会更加蓬松、柔软。

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这天,太阳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古称“日短”“日短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2日之间,此时太阳黄经270度。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冬至过后,我国各地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生动形象的《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纬度地区的数九寒天冷也冷得不一样,在我国最冷的东北地区,“三九四九冻死狗”,而在我国温暖的江南地区,到了“五九”就可以“太阳开门户”了。

数九寒天,为了防寒,很多人喜欢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往往会出现干燥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冬天,气候本来就非常干燥,使用取暖器使环境中相对湿度大大降低,空气更为干燥,会使鼻咽、气管、支气管黏膜脱水,使其弹性降低,黏液分泌减少,当吸入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时不能像正常时那样迅速清除出去,容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另外,干燥的空气使表皮细胞脱水、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开裂。

专家建议,使用取暖器的家庭要注意居室的湿度,比如使用加湿器、向地上洒些水、养一些绿色植物等。此外,居室中应勤开窗通风,以减少细菌的滋生。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清热润肠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