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石斛在中医药上的运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一名林兰。生山谷。”对于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 nobile Lindl)植物而言,全世界大概有1000多种,在我国则有76种,药用植物基材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里所记载的6个品种: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其中野生的铁皮斛为《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为濒危植物。

石斛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三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补肾养肝、强筋明目的作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热病、伤暑、中暑、疰夏以及胃病、肝肾亏虚所出现的发热烦渴、口燥咽干、汗出心悸、食少呕逆阴伤津亏、病后虚热、目暗不明、胃痛嘈杂、腰脚软弱、舌红少津等症状。

做为一味中药,石斛在明代之前的医家并不常用并,直至清代,才被叶天士、王孟英等名医广泛应用起来。

现在我们在药店里面所看见的加工成螺旋状的石斛称为枫斗,这种枫斗的加工工艺在古代是没有的,直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药学大词典》才首次见于记载,只有黏性较强、形体瘦小的石斛才有可能被加工成枫斗,石斛的黏性越强多糖成分含量也就越较高,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也就相对较强。

石斛所加工成的成品主要有两种:枫斗与黄草。通常石斛黏性较弱的品种才会被加工为细长状,以流苏石斛、鼓槌石斛最为常见。而加工为枫斗的则多为霍山石斛与金钗石斛,其中以产于安徽霍山的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生津力最强;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金钗石斛清热力最强。

石斛可生用也可干用,鲜品石斛以青绿、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清热生津力强,比较适合温热病邪入营血,热津伤者;干石斛则以滋阴清补为长,多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及热病后期、阴亏虚热者。

石斛虽与玉竹均有养阴生津功效,但石斛甘咸而寒,补中有清,以养胃肾之阴为长,玉竹甘平质润,补而不腻,以养肺胃之阴为二优。二药同中有异,各具偏长。中医认为人体的肾中之火,大寒则泻而不补,微寒则补而能泻,石斛虽是寒味,但是微寒,因此也就具有以泻为补的功能,又因石斛体轻虚,能潜入于命门阴火之中,引命门之火归于肾。

石斛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

石斛的现代化学成份:

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醚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醚碱、4-羟基石斛醚碱,此外还含有倍半萜类的nobilomethylene()以及粘液质、淀粉等。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

石斛的现代药理研究:

1)、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铁皮石斛能够通过调节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水平发挥降血糖作用。通过促进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石斛的鲜品浸液对注射大肠杆菌所致家兔发热无效;

3)、可刺激小肠平滑肌的紧张与收缩;

4)、对血管运动无作用;

5)、一定剂量时可抑制pilocarpine、atropine、adrenalin对心脏与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其中抗atropine的作用较弱。dendrobinr给与家兔、土拨鼠,可引起中等程度的血糖过多症;大剂量时可降低心脏收缩力、降低血压、抑制呼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运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土拨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也有抑制作用;

6)、有弱的镇痛、解毒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系延髓。

7)、对猫的血压的影响与muscarine类似,并有类似于nicotine的兴奋作用。

8)、铁皮石斛多糖可显著提升小白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促进淋巴细胞产生移动抑制因子,能强力消除实验条件下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的加入所引发的副作用。

9)、家兔实验表明,石斛能显著提高SOD水平,从而降低LPO;从脑单胺类神经介质水平的调节角度,作为类似MAO(单胺氧化酶)的抑制剂而起到抗衰老作用,亦能升高血中游离的HYP(羟脯氨酸),而对照组则显著降低。

使用石斛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凡虚而无火或实热症、舌苔厚腻、腹胀者均忌服。

2)、忌与石膏、巴豆、僵蚕、雷丸、绿豆、萝卜等同用。

3)、量少不宜多,多了易腹泻,而且石斛碱的摄入量过大有可能会抑制心脏和呼吸、降低血压。

4)、湿温未化、燥者忌食;胃寒者禁服。

历代关于石斛的资料文献记载:

《本草经集注》:“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近道也有,次于宣城者。其生栎木上者,名来斛。其茎至虚,长大而色浅。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之用。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

《图经本草》:“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亦有之。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小竹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江南生者有二种,一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惟生石上者为胜。”

《本草汇言》:“培养五脏阴分不足之药”。

《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悦脾,咸能宜肾。”

《日华子本草》:“石斛,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轻身,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本草求真》:“石斛,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

《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

《蜀本草》:“石斛,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惊。一名林兰,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逐。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干。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新修本草》:“作干石斛,先以酒洗,捋蒸炙成,不用灰汤。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种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渍服,乃言胜干者。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

《温热经纬》:“用西洋参、干石斛、麦冬、黄连片、知母、淡竹叶、荷梗、甘草、西瓜翠衣、粳米。可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本草纲目》:“石斛名义未详。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今蜀人栽之,呼为金钗花。”“开红花。”“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

《本经逢源》:“种类最多,惟川者味甘淡、色黄、无歧,可无伤胃之虞。古称金钗者为最,以其色黄如金,旁枝如钗,故有是名。”“惟川者味甘淡、色黄、无歧,可无伤胃之虞。”“其余杂产、味苦色晦、中虚多歧者,味皆极苦,误用损人。”

《本草纲目拾遗》:“石斛,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毬者。”

《本草备要》:“石斛,平补脾肾,涩元气。甘、淡入脾,而除虚热;咸平入肾,而涩元气。益精,强阴,暖水脏,平胃气,补虚劳,壮筋骨。疗风痹脚弱,发热自汗,梦遗滑精,囊涩余沥。雷敩曰:石斛镇涎。昂按:石斛石生之草,体瘦无汁,味淡难出。置之煎剂,猝难见功。必须熬膏用之为良。”“光泽如金钗,股短而中实。生石上者良,名金钗石斛。长而虚者名木斛,不堪用。去头、根,酒浸用。恶巴豆,畏僵蚕。细剉水浸,熬膏更良。”

《本草正义》“若老人虚人,胃液不足,而不宜大寒者,则霍山石斛最佳。”

《名医别录》:“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八月采茎,阴干。”

《得配本草》:“石斛,即金钗石斛。陆英为之使。畏僵蚕、雷丸。恶凝水石、巴豆。甘、淡、微寒。入足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经。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但力薄,必须合生地奏功。配菟丝,除冷痹。精气足也。佐生地,厚肠胃。湿热去也。虚寒者用之,泄泻不止。佐以川芎搐鼻,治睫毛倒入。使以生姜煎服,治阴湿余沥。光泽如金钗股,短、中实、味甘者佳。盐水拌炒,补肾兼清肾火、清胃火,酒浸亦可,熬膏更好。长而中虚、味苦者为木斛,用之损人。”

《时病方》:“清热保津方:鲜石斛、鲜生地、天花粉、麦门冬、连翘、参叶,疗温病有汗、风热化火、热伤津液、苔黑者。”

《张氏医通》:“石斛清胃汤:石斛、藿香、枳壳、茯苓、橘皮、白扁豆、牡丹皮、赤芍药、甘草。”

《证治准绳》:“石斛汤:石斛、远志、黄芪、麦门冬、生地、茯苓、玄参、甘草。”

《药性论》:“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铁皮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铁皮石斛性平,甘凉清润,主入胃肾,作用重在中下二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能够调理五脏虚损与劳累所致的阴虚,既清胃热生津止渴,又滋肾阴退热明目,最适用于阴虚者。”

《中国药学大词典》:“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

《施今墨对药》:“鲜地黄、石斛:鲜地黄甘寒多汁液,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功专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凉血散瘀,凉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鲜石斛甘寒汁浓,功擅养胃阴,生津液,清虚热,止烦渴。二者均为甘寒之品,又同取鲜品入药,意即取其更多的汁液,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退热、泄热除烦之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