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秋冬季就不湿热了?湿气未除,吃再多补药也没有用

我是大医生,和我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中医上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未除,吃再多补药也没有用。而秋冬季重在进补,因此此时平补祛湿,抵御湿气,也是这个时期的养生重点。

湿热,夏季最为严重,但并非夏季专有,一些常待空调房,喜欢重口味饮食,爱沾冷与冰的东西,又不爱运动的人,无论哪个季节体内都会有湿。

秋冬湿热,不降反升

告别了高温潮湿的夏季,以为自己的湿疹、口腔溃疡、面部出油终于要好起来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虽然这些症状与高温的夏季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体内湿热过重导致的。

1、观舌辨“湿毒”

我们可以对着镜子自检,以下几点都是体内湿热蕴毒的表现: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所以舌象也是疾病的窗户,通过观察舌象,可以了解我们体内脏腑的健康情况。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体大小适中,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出现舌苔红而胖达,舌边齿痕明显,舌苔厚腻,则可能预示“湿毒”入体。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因为湿热在体内排不出去,所以就会找各种发泄的出口,因此就会有多样的外部症状表现。“湿热蕴毒”如果一直得不到祛除,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痛风和一些并发症。

2、“湿毒”表现及危害

这里所说的“湿毒”其实就是“脾虚湿盛”。脾虚,运化功能减退,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堆积,形成痰湿。具体还有以下表现:

①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② 大便粘滞不畅,小便浑浊;

③ 面色淡黄发暗,胸闷乏力,嗜睡肢肿;

④ 小腿肚子常发酸、发沉,身体困重;

⑤ 睡觉流口水,起床时头发昏,耳内湿;

⑥ 小肚子变大,体型肥胖,人懒不爱动。

如果“湿毒”一直得不到祛除,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痛风和一些并发症。如:痛风肾病泌尿系结石、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还会导致尿毒症。

因此,一旦符合上面1-2条症状表现,祛湿调理刻不容缓。

3、高危人群

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负担大,情绪郁结也容易体内产生湿气。

湿热交织,更需调理

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和热是两种不同的邪气,交织在一起要比单独一种的调理更复杂。所谓“湿热相煎,如油裹面”,是说湿与热结合在一起就如同油入面,会缠绵不休。试想一下,把油和面和到一起再分开是何等困难!

湿热体质,不宜进补太过

爱吃辛辣、肥腻,喜欢饮酒;经常熬夜、失眠;心情不好、抑郁或脾气不好;长期服药。以上这些生活习惯都容易造成湿热太过。

尤其到了秋冬季,天气转冷,到了进补的时节,但并非所有的体质都适合进补。例如湿热体质的人,滋补不当,滋补过度就相当于火上浇油,本来体内已经够热了,脾胃运化不开,只会更加重湿热症状。

祛湿除热,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的人,需要从调理自己的生活习惯入手。少吃辛辣、甜食、冷饮等,像牛羊肉这类的高热量食物也不宜多吃;平时还要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

食疗方面,中医认为:湿热困脾,累及肺肾。因此想要达到祛湿效果,还需兼顾这几点:利水渗湿 + 健脾 + 补肾 + 理气 + 温性食材。

首先,利水渗湿是基础,将多余的湿气排出体外。但湿气重的人普遍脾脏功能不好,单独食用一些祛湿食物,偏寒凉,易伤脾胃。而脾运化水湿,所以祛湿同时也要健脾。脾脏好了,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变强,湿气也就容易排出。

其次,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光健脾还不够,脾胃与肾相互依存,肾好了,脾才会更好,所以要兼顾补肾。

再次,湿气重的人,由于痰湿阻滞,气血往往容易受阻。中医理论中讲到“治湿不理气,非其治也”。想要化湿,必须有理气,否则这个湿不好祛。所以也要理气活血,才更有利于祛湿。

最后,在配方中配以温性食材,同样非常关键。张仲景有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说,调理湿气时,还要配以一些温性的药材,才能加快湿气的发散。湿气,就好比一锅水,如果不点火,水难以蒸发完全。加上温性的食材,就相当于点火。如此搭配,食疗总体性质更为温和、平性,可以长期食用。

湿气使人残,养生先祛湿

1、穴位祛湿法

足三里、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的作用。经常点按或用刮痧的方式刺激腿部阴陵泉穴,不仅可以达到祛痰湿排湿毒的效果,还对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水肿有缓解作用。

① 刮痧前可以涂抹刮痧油,以减少皮肉痛苦;

② 如果家中没有刮痧板,也可以用梳子、硬币、勺子替代;

③ 不要刮太快,如果感觉不顺畅,有结节或是疼痛感,可以把刮痧板放平增大接触面积并采用刮、揉的方法。

④ 刮痧时间不宜过长,坚持每天三分钟即可。

2、祛湿食疗方,红豆薏米粥

红豆、薏米是常用的药膳食材,又是人们常吃的食物:薏米,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红豆,行血补血,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对内调理脾胃,利水祛湿有很好的功效。

① 红豆、薏米、燕麦、荞麦和赤小豆洗净后,放入锅中用清水浸泡4小时以上。

② 泡好后就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③ 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注意:脾虚肥胖者不宜加糖。过甜的食物会妨碍脾的运化,有湿毒的人加糖会导致痰湿更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