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凤凰对话导演杨磊:作为书粉,我是来捍卫《三体》的

日期: 来源:凤凰网收集编辑:文化直播间

▎点击观看「凤凰网文化直播间」导演杨磊:如果我们的生命可以跟《三体》重合,就算没白活
四年前,杨磊把有人让他拍《三体》电视剧的消息告诉了合伙人陆贝珂,两个“骨灰级三体粉”,一个当下还是懵的,一个激动“疯”了。杨磊把自己关屋里几天没出门,一边认认真真地重读一边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影像,另一边,陆贝珂洋洋洒洒给老搭档写下了长达两万字的“陈情书”,说明为什么拍《三体》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
“如果我们的生命可以跟《三体》重合,那我们就没白活这一生。”

以下为本次对话的文字实录整理

作为一个《三体》粉,我是来捍卫这个项目的
凤凰网读书:作为书粉,在开播之前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我知道《三体》的改编已经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是开播以后评价很好,包括豆瓣评分现在已经上了8分。您作为导演,会不会也有一种悬着的心终于落下的感觉?
杨磊:当然会有。但是因为这几年我们一直都是全情的投入,从接到这个项目到开播,四年的时间,基本上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它,所以更多其实是激动,悬没有很悬,就是很激动。
凤凰网读书:我知道您也是一个《三体》粉,第一次读《三体》大概是什么时候?
杨磊:2006年《三体》在《科幻世界》连载的时候。我是一个科幻迷,大概从1993年、1994年就开始买《科幻世界》了,一直看到前些年,2006年5月份我看到了大刘在《科幻世界》上的连载,那是第一次看,看完之后很震撼,当时我就觉得,这是我看过的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

▎《三体》,刘慈欣著,最早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
凤凰网读书:后来你接这个戏应该又读了很多次,包括做了大量的资料工作,现在让你说的话,你觉得《三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它靠的到底是什么? 
杨磊:我觉得这本小说自带它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且它可以影响我过去的价值观。比如第一本《地球往事》是用了四个思想实验来完成的。它的第一个思想实验是,在这个信息时代,有没有可能一个个体会毁灭整个系统?换句话说,一个人是不是可以毁灭世界。
在过去的冷兵器时代,很难做到个体毁灭整个世界,但在今天来说有这个可能,所以他写了叶文洁,写了三体人1379号,叶文洁按动一下按钮,把外星人给招来了,世界就可能毁灭。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现实寓意的。今天的任何一个人,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触动“黑天鹅事件”,就会有可能使整个世界陷入到灾难中。

▎两个文明的命运悬在个体的纤细手指上
他第二个思想实验说的是打蛇要打七寸,一个文明的七寸是什么?刘慈欣给出的答案是科技。那么科技的七寸是什么?他给的答案是基础科学。
所以外星人派来了一个质子,这个质子非常微小,它怎么能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进展?它影响了对撞机。如果一旦对撞机永远都撞不准的话,没有数据呈现规律,那么人类的文明——科技就会停止。人类所有的应用科学,都是从基础物理发展来的,如果三体人派来的质子影响了我们的基础科学,将会导致人类的科学被锁死。这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寓意,它告诉我们人类的进步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三本书一共写了15个思想实验,这些思想实验对我们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让我们能够从中感悟到价值观、世界观。
凤凰网读书:而且它是颠覆性的,《三体》从问世以来,大家对它的称呼就是神作,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神作的导演工作会交给你来做?找到你的人他看中的是你身上什么特质?
杨磊:第一次是四年前上海电影节,白一骢(电视剧《三体》出品人、总制片人)跟我坐一起,那天他问我,你后面忙什么?我说手边在做一个,后面还没开始。他说要不然你拍《三体》吧,那一刻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三体》会跟我的生命有重合。他说完我还有点懵,我说你给我点时间,我回去再重新看一遍《三体》。回去后我跟我的合伙人,也是这部戏的视觉导演陆贝珂说,他们找我拍《三体》。陆贝珂也是一个重度“三体迷”,他都“疯”了,说你快接啊,为什么不接。我说你等我,没说不接,你让我回去好好想一想。
那天回去我就马上开始看书,陆贝珂一直给我发信息,你看到哪儿了?我也不理他,只说你等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如果我是导演,每一场戏我应该怎么拍它。而且我还是粉丝,我就是怀着热爱的态度在想,我应该怎么把它拍出来,一场一场看完。结果第二天,我收到陆贝珂的一封信,长达2万多字。
凤凰网读书:用什么写的?
杨磊:邮件,他给我发了一封信,说为什么一定要拍《三体》,如果我们的生命可以跟《三体》重合,那我们就没白活这一生,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一边看他的信一边把小说又重读了一遍,看完之后我想清楚了大概百分之七八十应该怎么呈现画面,怎么呈现小说。我觉得我可以拍,我就赶紧跟制片方通了电话,说让我拍吧,我很适合拍。
凤凰网读书:当时身边有没有反对的声音,说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别拍之类的?
杨磊:那太多了。一开始接到《三体》,周围好多朋友是行业内的人,说这是把双刃剑,别人都不敢拍你去碰,这个题材会毁了你,反正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项目都这么多年了,也没人拍出来,你这是要疯吗?
凤凰网读书:因为它自带热度,要是拍好了还好,拍砸了反而大家会记住你,觉得是你把这个神作给毁了……
杨磊:为什么要接这个项目呢?我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我是来捍卫这个项目的,我是来捍卫我的《三体》的,因为我自己是粉丝,我非常害怕如果是别人把它拍砸了怎么办。我并没有想过如果我拍砸了怎么样,我内心里就觉得这件事我一定要干,而且我们这么多年的储备,不管是对戏上、人物上的储备,还是对特效的储备,我都觉得我们应该站出来。

▎电视剧《三体》中的红岸基地
凤凰网读书:所以作为原著粉,你的一个信念就是我要捍卫我的《三体》,坚决不能魔改是吧?
杨磊:是的。我拿到项目之前,已经走了好些弯路,弄了两年的剧本,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他们也跟刘慈欣一起讨论过,当我拿到这个项目以后我就说《三体》书都已经写成这样了,高度也在这儿,照着书拍就可以。
我记得最早那个版本,前面加了一场史强出场的戏,我就非常反对,我说史强出场难道不是在汪淼家敲敲门,叼着根烟,然后说跟我走一趟吧,那不就是史强出场吗,为什么要再加一个史强出场?好在大家也都是原著粉,达成统一意见后就把这些戏拿掉了。最终还是回到原著的角度,我拿到剧本觉得非常好,基本上90%是原著,有10%的增加,加的部分也很好。总之看完之后我说,行,这个事儿稳了。

于和伟主动提出说,“我要演史强”
凤凰网读书:你提到史强,其实剧播出以后,大家对史强讨论是最多的,因为从形象上看,于和伟跟原著非常不搭,我记得原著说这个人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脏兮兮的皮夹克。但是几集看下来,大家又都爱上了他饰演的大史。你能不能跟大家说说整个选角过程中,哪些角色是最先定下来的?或者有没有哪个角色是你力主哪个人来演的?

▎史强在剧中的对白
杨磊:史强应该是最早定下来的角色。在还没有定我之前,于和伟老师就主动跟制片方申请说我能不能演史强,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三体》迷。
凤凰网读书:我看出来了,你们整个剧组全是《三体》粉吧。
杨磊:对,有的很早就是《三体》粉了,有的是接到工作读完书之后变成《三体》粉的。和伟老师主动提出说“我要演史强”,大约在我进剧组前的一年。所以我一进来他们就说史强已经定了,我问谁?他们说和伟老师。我想了想,我最初的想象跟读者们一样,大家想象中史强要更魁梧一些,更粗糙一些。
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如果能提出自己想演,那他心目中一定种下了某种基因,我是完全相信的,我觉得可行,那就和伟老师来演。他演完之后,我剪完片子,发现我都已经忘了原来看书时候史强的样子了,我觉得他就是史强。而且他做到了外表粗糙,同时又细心,幽默,耿直,智慧,所有的这些点。他的幽默简直是一下就来了,现场都已经笑喷了,我觉得他几乎就是很完美的大史的形象。包括鲁一(《三体》中饰演纳米物理学家汪淼),鲁一是我的老搭档了。
凤凰网读书:我看你跟他合作过五次是不是?
杨磊:我没数过,但我们几乎就像家人一样。为什么是他呢?第一因为我们要找一个具备科学家形象的演员,鲁一的外形是大家心目中知识分子的形态。第二是因为我跟他合作时间比较长,互相了解,在现场几乎可以零交流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他就沿着我们在阐述里设计好的方向,把汪淼这个人物给演了出来。

▎演员张鲁一,剧中饰演物理学家汪淼
凤凰网读书:在片场的时候,这些人的表现跟他们在剧里的角色像吗?比如说于和伟老师是那种话特别多的人吗?子文是很劲儿劲儿的,话少的那种人吗?
杨磊:和伟老师的话,就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他基本上是带着史强来演戏的,鲁一因为我们俩很熟,他就经常在现场和和伟老师两个人开我玩笑,子文倒是挺像统帅的。
凤凰网读书:厉害了。
杨磊:对。子文挺像统帅的,陈瑾老师我很少见她来我的监视器,这两个叶文洁都挺“统帅”的。

▎上图为王子文饰演青年叶文洁,下图为陈瑾饰演的老年版叶文洁
凤凰网读书:不怒自威是吧?
杨磊:是。
凤凰网读书:我在B站上看到很多二创,用得很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史说「我淼淼呢?」大家都说于和伟老师是整个剧的喜剧担当,你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哪些台词是他自己加的?或者说哪些是大家一起碰撞出来的?
杨磊:「我淼淼呢」就是他自己加的,他在那儿录音,场景是他在找汪淼,那个位置其实是没有口型的,他就顺嘴把「我淼淼」给加上了,本来后期要把这句话删掉的,我说,别,留着!这个太好了,这句话就放在那儿吧。
凤凰网读书:感觉不像原著里面会有的话,完全是他自己即兴的对吧。
杨磊:对。还有什么“皮裤套棉裤...”也是。
凤凰网读书:我看到还有一个网友津津乐道的梗,说于和伟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一个永远要带你吃卤煮的男人。
杨磊:对,这是小说里有的,原作里就是一直在吃卤煮的男人。只是有几场戏,我们稍微加重了几笔,比如他把汪淼从自杀的念头中拉出来那场。

90%的原著,10%的增加。
凤凰网读书:你刚才说加那几笔是第五集,我就是看到第五集的时候觉得你这个戏稳了,因为我当时真的看哭了。我这么了解剧情,知道这一步该怎么样,但是看到大史在那儿吃卤煮,跟汪淼说我会陪着你,咱什么都不怕,怕什么啊,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人物立住了。
现在大家都说这部剧特别忠实原著,作为导演,你怎么理解“忠实原著”这四个字?
杨磊:我觉得大方向一定是原著,为什么说拿到剧本的时候,看到「90%是原著,10%的增加」特别好,因为小说本身实在太精彩了,并不需要我们再往里面添加其他的东西,但是又因为它太难懂了——它有大量的物理知识,有大量藏在里面的世界观——对大多数平常观众是有一定门槛的,所以加10%的原创,一部分是为了把像汪淼这样的人物更加人物化,或者是把很难懂的剧情讲述给观众听,一部分是后面很重要的人物让他提前一点出现,让观众能更容易懂,我觉得编剧是做了这样的工作。
比如汪淼讲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剧情,他从前面的崩溃到最后的崛起,让汪淼从原书中一个很冷静的状态,变得更有温度了起来。

▎张鲁一饰演的汪淼
还有大家一直在讨论的徐冰冰,这个角色其实是把大史拆成了两个人。大史原来的一个特征,他通篇都是一个人在做事,为什么剧中把大史拆分了一部分给徐冰冰?因为他总得需要跟别人讨论,大史除了跟汪淼说话,他还需要有人跟他讨论案情是怎么回事。大史不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如果一个事情他能听懂,那么没有特别多物理常识的老百姓也应该能听懂,所以在第13集有一场戏,大史说只要让我听懂了今天咱就算过。我记得弹幕上一直在写,这不是让大史听懂,这是让观众听懂,这也是徐冰冰的功能。
凤凰网读书:因为《三体》的题材放在这,你一定是做了很多跟拍其他戏不太一样的准备工作吧,比如找一些科研机构去搞明白那些理论之类的?
杨磊:对,筹备这个项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各种科研机构中游走。因为里面出现的大量科学知识,天文,对撞机,纳米,所有这些都是第一次真正接触。
一开始剧组是保密项目,不能写名字,所以我们给自己编了个名字叫“纪元剧组”,然后去敲所有科研单位的门,说我们是个电视剧剧组叫《纪元》,希望能跟你们交流,请教一些事情。但所有科研单位都说我们不接待剧组。那怎么办呢?这些事情怎么解决?场景长什么样,纳米中心长什么样,机器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去网上查资料也非常非常少。

▎剧中良湘粒子加速对撞机是真实的科研设备
凤凰网读书:因为这些机构是保密性质的?
杨磊:多少会有一些。我们就很犯愁,对撞机长啥样呢?网上可以查到一些,但不多,美术就说这怎么搭呢,几百米长,那么复杂,到底搭成什么样?完全没有办法。
后来就说再去碰碰运气吧,要不然先别保密了,跟他们说我们是拍《三体》的,就又去了,再去敲门,一听到《三体》,所有科研人员都“疯”了,激动了,说“可以可以”“来吧来吧”,就这样我们终于把门敲开了。
我们跟纳米中心的科学家们开座谈会、研讨会,那三个多月里我们大概见了6、70位科学家,与他们深度接触,采访、学习、记笔记,像重新上了一遍高中一样,过了特别充实的三个月。
书里面所有的科学问题,都去问了一遍。比如「宇宙为你闪烁」,“闪烁”这两个字联想到的就是光,所以怎么闪,闪烁的到底是什么,怎么去拍这个?以及问他们为什么要戴3K眼镜?因为它是在可见光之外的,戴上3K眼镜之后,才可以看到可见光之外的光谱反应。

▎剧中的幽灵倒计时
我们要为一个公式跟科学家们讨论很久,每个细节都得去问,因为我们不懂,我们自己也编不出来,他们讲了很多细节,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常识。

说刘慈欣不会写人物?不是这么简单,他心中有一盘更大的棋
凤凰网读书:在拍这个戏的过程中,有没有跟刘慈欣大刘进行一些交流?比如他有没有给你们提出什么建议?包括现在他看戏了吗?他怎么说。
杨磊:他应该是看了,我记得前两天有人问他,他还评论说第一集的平行剪辑很不错。
我跟大刘接触下来,觉得他是一个很出世的人,他不是入世的状态,他不是很关心这些,他有自己很强大的内心,所以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他都是说“挺好的”“不错”,我记得第一次他还跟我开玩笑,“你特效行不行?”他没有很在意这些事情,反正接触下来我觉得他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
很多人说,他小说里面写的人物好多都是工具人,他不会写人物。
凤凰网读书:对,好多人这么说,说他不会写人物。
杨磊:那天我跟他聊完,问他大史你是怎么想的,他给我讲了一大堆他写这个人物的原因,为什么这样写,包括汪淼,每个人我挨个儿问了一遍,最后我说你给我讲讲牛顿吧,他霹雳啪啦讲一堆,我说你给我讲讲爱因斯坦吧,他也能讲一堆,就跟聊他家隔壁邻居似的。
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我自己拍电视剧经常要去考虑人物,帮每个人物找一个小传,要为每个角色想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觉得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得多,他不是不懂怎么去写,我觉得他是不屑于写,因为他有自己另外一套需要表达的东西,人物写多了可能会影响他更大的表达,所以他不屑于写这个。那天聊完,我就觉得这个人除了有那么多脑洞,别的东西他一样也不差,他非常厉害。
凤凰网读书:所以刘慈欣不是不会写人物,而是在他的小说里面,人物没有那么重要,思想实验更重要?
杨磊:也不是,要写小说,人物当然很重要,他只是考虑谁更重要一点,比如我们觉得小说中大史这个人挺有意思,是他觉得大史好,就把大史拿出来让读者可以多看到一点这个人物。总之他心中有一盘更大的棋,那么有些地方可以省略,有些地方可以加重,都是他为了这盘棋所做的构想。

拍《三体》第一件事情,先把科幻这两个字暂时忘掉
凤凰网读书:我跟很多朋友交流,包括那些没看过《三体》原著的人,他们是能看懂剧的。所以你在最早准备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片子的定位问题?是拍给《三体》粉看?拍给稍微了解一点的人看?还是说要照顾完全不了解《三体》的人?有没有需要权衡和舍弃的东西?
杨磊:我觉得还是抱着捍卫《三体》的态度来的,我肯定会想向更多的观众推广,但第一个原则是我不能离开原著。我是比较晚进组的,剧组早就开始筹备了,美术、服化道等等,定下我之后,我再跟前面定的所有主创见面。美术老师是之前合作拍《闯关东》的,造型老师是陈敏正,他一直跟张艺谋有合作,都是我的前辈,一进门他们就问:杨儿,怎么弄?我说,啊,各位前辈好。我觉得吧,第一件事情,先把科幻这两个字暂时忘掉,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咱们要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来思考这个事情。他们听完这句话就明白了,说,懂了。
现实主义的话,2007年的北京、1969年到1979年的东北,那时候大家是怎么过日子、怎么生活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7年整个北京都在筹备这件事,特别热闹,每天打开电视、收音机,里面都在播着奥运会到什么程度了。所以我们影片一开始看到的是正在播报奥运会新闻,镜头是一个质子的视角,传到北京来了。

▎剧中这一幕的时代背景是 2007 年,正在播放的动画片上映于2006年9月,共108集
我希望通过这种真实,能让观众将剧情放到现实中来理解。首先,你得先他们能代入、相信,走入这个与现实重合的世界里,再一步一步跟着剧情,看到这些奇怪的事,最后走啊走啊,有外星人了。观众需要站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下想科幻的问题。
凤凰网读书:像你说的,2007年的北京是什么样子,1969年的东北是什么样子的,那就需要大量的细节来呈现。
杨磊:对,一方面是前面说的科技细节,再是生活细节。比如1969年我没有经历过,我是1979年出生的,那是我父辈们经历的,我就很害怕说拍出来一部戏之后,他们说你这拍的不对、拍的是什么玩意儿。
所以对于细节我一定要弄明白,我记得当时我们找了近几千张照片,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一张一张向我的父辈们去讨教,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梳这样的头,因为当时很流行梳成这样;穿这样的衣服,又是什么意思。所以第十集叶文洁到了东北林场,你们能看到的细节都是从一张张照片里“抠”出来的,其实就是大家要从照片里活一遍,找到那个年代的感受。包括2007年,我们的细节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讨论了当时的6月份和7月份的不同。
凤凰网读书:场馆建设到什么进度吗?
杨磊:一个是场馆建设,一个是新闻播报的内容。我记得还有网友分享一个细节,是汪淼家窗外的一个镜头,正好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新址,放大再放大,看见一个特别特别小的建筑物,是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建造。
凤凰网读书:所以2007年中央电视台的“大裤衩”还没建起来的?
杨磊:对,那时候还有脚手架,我们查阅了资料,把中央电视台重新又回归到那个时期,其实那个镜头很小,它需要放大放大再放大之后才能看见,我们也没想到真的能有人发现。

▎尚未完工的央视总部大楼“大裤衩“(2007年底基本完工)
凤凰网读书:可不能低估网友的实力。
杨磊:对,包括汪淼在看倒计时的瞬间,他一刹车停的那条路,我们想该给这条路起个什么名字?于是在那儿藏了个小彩蛋,海淀区智子路,那么黑黑的(环境下)一个小牌子,也被发现了。
凤凰网读书:网友真是太厉害了。
杨磊:是的,所以四年时间我们要面对大量细节,一点一点地去展现每个镜头。
凤凰网读书:其实我看这个剧的时候,发现它像是多种剧的一个结合,比如刚开始的年代戏,后来有刑侦片,有游戏里的画面,有科幻戏,多种形式放在一起你怎么去平衡的?
杨磊:这个不需要平衡,拍这一部戏我确实有拍了好多部戏的感觉。前五集我希望营造出一种汪淼是怎么一步一步从正常,走向要去自杀的绝望,我管前五集叫心理恐惧戏或者心理恐怖戏。第六、七集有了游戏的内容,七、八、九三集又像一个刑侦片,或者说悬疑片,到第十集是1969年叶文洁的年代片。再到秦始皇看人类计算机,一步一步有了未来之感......这一系列下来,可能有七八种类型,像是一个导演考试。

▎第15集秦始皇人列计算机播出后,微博上“三体第15集 封神”词条登上热搜
凤凰网读书:对,突然间就明白了为什么找你来拍是合适的,搜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你之前的导演经验里面拍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剧,包括《闯关东2》包括《红色》,《红色》在豆瓣的评分太高了,9.1。

科幻的外衣下,我们要找到、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涵、世界观
凤凰网读书:提到这里,想聊聊你的个人经历,你是哪一年上的北京电影学院?
杨磊:1998年。
凤凰网读书:导演系?
杨磊:导演系。我还记得我是电影学院第一个用非线编的,我电脑用的很早,我也是电影学院第一个在布告栏里面贴海报的学生。
凤凰网读书:就是你作品的海报?
杨磊:对,我们当时自己设计的海报,贴在布告栏里面,再到阶梯教室放映。那时候学生作业很短,放完一个再放下一个,一完事儿底下鼓掌,那一刻就觉得人生太幸福了。
凤凰网读书:原来给大家看自己的作品是这样的感受?
杨磊:对,很幸福,站在那儿就觉得,我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我应该为这件事奉献我的一生。特别开心,特别满足,那一刻一直记到现在,这也是我做导演的动力,就是有人喜欢。在我早期拍片的时候,我都是带着这个记忆做事情的,为着那一刻一直在拍片子,拍了很多年。

▎电视剧《三体》工作照
但拍《三体》不一样,拍其他片子我是热爱,在拍《三体》的时候,我像是一个信徒。像陆贝珂跟我说的,我们人生能跟《三体》结合一次,就算没白活。
凤凰网读书:你还拍过一百多部广告对吗?
杨磊:对。
凤凰网读书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杨磊:那是我大二,特别偶然的机会,有人需要广告副导演,就推荐了我。拍了两个之后,他说你能拍,你是导演系的,我就开始自己拍。那一年拍广告还挺挣钱的,拿到第一笔钱就发现我可以自己交学费,从大二19岁开始,我就自己交学费,之后变得很忙,一边上学一边拍广告,到2003年我拍了有100多个广告。
凤凰网读书:都是什么类型的广告?
杨磊:什么都有,汽车,饮料,我估计你们看过很多我拍的广告,什么汇源果汁,五粮液,奔驰汽车,格力空调,很多很多。那时候接触了大量的广告,所以有机会用到了一些行业内前沿的特效、高精尖的技术。
拍了100多个后发现重复的越来越多,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在2003年我离开了广告行业,那时候也算是挣到了第一桶金,觉得可以出去为理想做点事情了。不干广告了,开始跟电影,在剧组做导演助理、跟组剪辑,拿非常少的钱,一年两、三千块钱。
凤凰网读书:一年两、三千,那你当时拍广告的时候多少钱?
杨磊:这个不能说。反正我用拍广告的钱,养了自己十年,也可能是七八年,当学徒从两三千块钱,到一年能挣七八千块钱,学徒学了七年,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开始做电视剧的B组导演,负责一些副线戏的拍摄。

▎《三体》剧组拍摄红岸基地的部分场景
凤凰网读书:那时候对导演助理的事务熟悉了吗?
杨磊:我其实万万没想到,我拍了一百多个广告,期间也做导演,反正在广告圈里已经是个导演了,但一走到剧组的时候,完全是懵的,在现场连站哪儿都不一定能知道。
我记得有一天我在现场犯了什么错误,我很紧张,现场有两三百人,我就顺嘴说这不是我干的,是莫莫老师干的,莫莫老师是当时北影厂很好的一个副导演,我跟他都是导演部门的人,我们经常接触,所以我就回答说是他干的。莫莫老师当时一点没客气,当着几百人的面指着鼻子开始骂我。我当时就觉得真是太丢人了,真的是有个老鼠缝我就能钻进去的感觉。晚上回去我想,这确实是我的错,我害怕承担责任,顺嘴就说出来了。也是从那天开始,我想明白了责任这件事。
想通之后,晚上我跑去敲莫莫老师的门,说谢谢您莫莫老师。后来每年我都会去看他,到现在我们还经常发微信,我很感谢他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知道什么叫做责任,就是你懂得了,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不扛责任,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么一个经历。
凤凰网读书:尤其作为一个导演,你更要为剧组里几百号人负责是吧?
杨磊:对,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责任范围内,每天剧组一开工,导演写的是你的名字,就要扛起导演应该扛的,无论好的,不好的,都是你的责任。

▎电视剧《三体》剧照
凤凰网读书:我能感受到你是一个特别认真的导演,尤其是刚刚看你的《三体》笔记,最后还想问你一个问题,其实是关于中国科幻的,现在有《三体》有《流浪地球》,你怎么理解现在的中国科幻?它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科幻相比有什么自己的特点?
杨磊:科幻是从西方来的,最早凡尔纳,到后来出现的科幻“三巨头”(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和艾萨克·阿西莫夫被称为世界科幻“三巨头”),他们写的这些科幻故事有很多门派,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废土、太空歌剧,这一切都是我们在认知西方科幻的时候,给我们看到的一些衣服、一些形式。但是我们得剖开衣服,看看本身它们在表现什么?有的可能是表现那个民族的历史,有些是批判阶层,它都是用科幻的外衣在表达一些……
凤凰网读书:核。
杨磊:对,他们有一个核,这是他们有生命力的地方,所以科幻一直在发展,因为总有要讲的话。舶来进入到中国之后,我们常常只是看到它的外衣,就觉得外衣很好看。
我记得有人在模仿科幻的时候,经常会说我要模仿赛博朋克,我要模仿蒸汽朋克,可是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蒸汽时代,去做那个蒸汽朋克干什么呢?这不是我们民族有的东西,我们要思考,我们这个民族应该做什么样的科幻。
我觉得刘慈欣做到了这一点,他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要表达,那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进剧组的第一天,说我们要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来拍科幻,就是你要先做到让中国观众相信你,不是相信你的那些赛博朋克,相信那些外衣,而是相信你到底要表现什么。
如果当有一天,中国观众提起科幻的时候,想到的不只是特效这两个字,而是觉得在中国的科幻里面,能看到我们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涵、世界观,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自信,科幻部分的文化自信我觉得就有了。

热门视频推荐

相关阅读

  • 国奖风采 | 李婷婷:高光不矜,低谷不馁

  • 国奖采访个人简介 李婷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先后参与
  • 科幻从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我们自身灵感的闪烁

  • 最近,腾讯出品的《三体》电视剧即将完结,追剧过程中,我想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科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问?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科幻太过于空泛,没有实际价值。 譬如有人指
  • 最近的一些操作

  • 关注加星标,好文不错过!今年的主线在文章《兔年致富路线图》说过,近期个人也在沿着这条路线操作。对于股市,再多唠一句。2022年GDP增长3%,今年的目标约5%,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 ChatGPT能否成为互联网后下一个系统性机会?

  • ChatGPT横空出世后,无论巨头大厂还是AI科学家们,都马上进入了一种非常紧张的应对状态,甚至可以说是应激状态。围绕ChatGPT,四位行业大牛展开聊12个问题文 | 李抗 陶芳波 黄旭东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人口红利,消失了...

  • 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了!人口拐点终于到来。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人口的数据,中国出现了61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在疫情开始之初就在预料之中。原因是
  • 春节消费怎样?放开后的担心很意外!

  • 春节快乐!开工第一天,鹅少祝号上的所有读者朋友们恭喜发财!刚刚过完春节假期,大家的状态可能还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中,身体已经到了工作岗位上,但是心灵还停留在年夜饭的饺子碗里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