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不是搞土木建设,收缩型城市就是城市老了

为什么要提都市圈,什么是收缩型城市?

6月11日,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和云河都市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开放与创新 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表示,都市圈概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融合了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验的结果之上所形成的。至于收缩型城市,随着人口情况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所有城市都扩张。

今年以来,发改委发布的两份关于城市的文件相继“走红”,其中的都市圈和收缩型城市概念成为热门关键词。

2月份,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4月份,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概念。

都市圈建设不是搞土木工程

什么是都市圈?目前官方与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周南也表示,都市圈没有统一定义,但是总体而言有几个特点,即空间连续、人口密集,在圈里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中心城市,也有比较多的小城市和城镇,这些城市和城镇之间交通的交往是比较密切的,甚至出现通勤的现象。

“在我们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大部分搞城市化工作的同志都觉得这个事情抓的对。”周南说,当然也有声音认为这是又造新词,城市群刚接受又出来都市圈。

周南介绍,国际经验表明都市圈是城市群逐步形成的,城市化在30%-70%的城市化率会加速发展,城市化率达到50%之后基本上可以形成都市圈了。原因在于中心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推高土地价格,甚至会出现城市病,这个时候自然的规律就会驱动要素向外扩展,首先会扩展到中心城市的周边,这样就形成了都市圈,是客观的规律。

都市圈概念提出后,如何建设?

周南表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主要任务不是建设而是改革,是创新、探索。都市圈建设含义不是土木工程的建设,不是城市的扩张,而是体制机制上的建设。

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交通一体化,而不少城市之间存在各种断头路、水泥桩等阻碍一体化的问题。不少地方城市间存在跨界道路打通难、已通道路畅行难、城际公交开行难的“三难”问题。

“我们希望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不是完全以行政区为界限统一规划。”周南表示,这包括地铁,按照现在的规定,一个城市修建地铁需要有人口要求,而都市圈的地铁肯定要延伸出去,因此之后要统一考虑、统一规划,最好可以统一建设。

在都市圈的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都市圈不仅仅是划圈,还要在原有的空间上加强协同、协作,树立一盘棋的思维,推动产业的协调发展。

而在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方面,能不能做到公共服务的空间共享,能不能做到生态空间的共保共治,是都市圈是否成熟的标志。

周南表示,培育都市圈的工作不强调一致,要因地制宜,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总的看都市圈已经有一些实践,但是还是进度不一,东部的地区都市圈比较成熟了,但是大部分还在培育当中。从国外经验看,培育比较成熟的都市圈至少经历了20年的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不能急于求成。

不可能像过去所有城市都扩张

“城市和人一样总有生老病死,城市不是都在成长,有一些城市就是老了。”周南表示,随着人口情况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59.8%,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城市数量从不到200个增加到67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从7438万平方公里增加到5.6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大概有8倍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空间规模都得到了空前的大幅扩张,所有的城市都在增长。

不过,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总量首次出现下降,现在我国人口发展处于很重要的转折期。

周南表示,到去年末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全国的就业人员的总量也出现了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会继续下降,出生人口从去年也开始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所有城市都扩张了,没有人了怎么扩张?”周南说。

在此次会议上,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发布了由云河都市研究院编制的《中国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指数2018》报告。

其中,在人口流动方面,周口、重庆、信阳、驻马店、阜阳、商丘、毕节、资阳、南阳、茂名10个城市人口流出最多,占到全国的25.6%。而上海、深圳、北京、东莞、广州、天津、苏州、佛山、武汉、宁波等成为人口流动排名前30的城市,这些城市接纳的流动人口占全国的80.2%。

周牧之表示,接纳人口最多的是上海、深圳、北京等,前十位城市接纳的流动人口占全国54.4%。人口的流动实际上是非常集中地流向特定的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是在流出而不是流入,前十位的流出城市占整个流出人口的四分之一,即25.6%。

周牧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现在有必要借鉴日本收缩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日本很多收缩型城市留下来的大都是行动不便的老龄人口。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