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寒冬持续加剧 年内104只债券现违约

在经济去杠杆、金融强监管等宏观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收紧,债券违约发生的概率进一步上升。6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自2019年以来尚不足6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104只债券违约事件,占比超过2018年全年债券违约数量的八成多,合计债券逾期本金高达452.64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成违约“重灾区”,共有97支民营企业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达410.72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违约的企业债券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债券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极低。

百余只债券违约

债券市场违约情形近期频繁出现。6月21日,银亿股份有限公司“16银亿04”出现违约,该债券发行规模7亿元,债券余额7亿元,逾期本金5.22亿元。

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在数量和面额上都呈加速趋势,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开年至今,已经发生104只债券违约事件,合计债券余额为658.76亿元,合计债券逾期本金高达452.64亿元。其中实质性违约的债券有81只,本息展期的违约债券有25只,处罚交叉条款的债券违约有1只。

从行业分布看,违约主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如国购投资有限公司违约次数高达9次,需偿还逾期本金为29.34亿元。而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共有5只债券出现违约,需偿还逾期本金为21.27亿元。此外,商业贸易、服装、服饰与奢侈品以及能源行业违约规模也较大。

在违约债券数量方面,煤炭与消费用燃料业居首,其次为石油与天然气的炼制和销售业。在违约面额方面,石油与天然气的炼制和销售业的违约金额最大,高达225亿元。

在债券违约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多家公司信用评级连续遭遇下调,6月12日,甘肃刚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联合评级将该公司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BBB”下调至“C”,同时将“17刚股01”债项信用等级由“BBB”下调至“C”。6月6日,中诚信证券将腾邦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债务评级列入评级观察(可能调低) ,当前评级为BBB。

事实上,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就频繁发生,2018年全年共发生125起债券违约事件,债券违约金额达到1209.61亿元。时间线拉长来看,2015年、2016年、2017年债券违约金额呈阶梯式增长,分别为115.19亿元、393.77亿元、312.49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在债市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违约将趋于常态化,未来低资质民企整体再融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或受到较大的信用冲击。

民营企业成违约“重灾区”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然成债券违约的“重灾区”。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23日期间,共有97支民营企业债券违约,违约金额410.72亿元,违约债券类型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其中提前到期未兑付的债券有24只、未按时兑付本息的债券有26只,未按时兑付本金的债券有1只。

从2019年至今已兑付的8只民营企业债券来看,其发行主体大致通本息展期、技术性违约等方式实现债券违约兑付。例如“18东方园林CP002”发行规模为5亿元的一般短期融资券,已通过技术性违约方式兑付。此外,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7奥马01”、“ 17奥马01”、“17奥马02”、“17奥马01”4只违约债券均通过本息展期的方式兑付。

在分析人士看来,民营企业成违约“重灾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金融强监管之后民营企业表外融资大幅萎缩,周期性行业中民营企业的到期债务再融资难以继续。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企出现违约根本的原因仍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导致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一些弱化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终端产品市场疲软、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出现紧张等局面。这些问题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偿付能力下降的问题。王红英进一步指出,企业偿付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之前的商业模式效率低下、整个产品的销售出现了一定困难。这种情况跟民营企业过去不太重视技术研发、技术研发实力不强有直接的关系。

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债券违约事件的集中爆发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而在违约发生后,处置、风险化解工作的耗时也往往较长,为违约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助于形成有效疏导风险的机制安排

证监会近日指导沪、深交易所分别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关于为上市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违约债券等特定债券的转让、结算、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等事项作出安排。

证监会表示,为违约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助于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化解债券违约风险,促进信用风险出清;有助于投资者及时处置不良债券,满足产品到期清算要求等。但仍需注意到,目前违约债券的转让机制仍处于尝试阶段,未来建立市场化处理机制,形成专门的违约债市场将成为违约债券的处置趋势。

债券违约会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分析认为,“从长期看,我们对企业债券违约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恐慌。企业债券违约其实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之一,是市场出清的一种方式。目前违约的企业债券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债券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他同时表示,违约风险事件发生,将推动市场各方更加重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更加注重对投资人权利的保护。“发债企业要牢记‘借钱是要还的’这一道理,理性举债,将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买者自负’理念。监管部门等还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理性投资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