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的贬值过程是如何传导的?



超发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这是经济学的定理性命题。道理很简单:倘若假设市场上商品和货币是一一对应关系,钞票变多,则更多钞票竞逐相同商品。原来一块钱的商品,由于钞票总量翻一倍,则需要两块钱才买得到。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过程中,越稀缺并且需求强烈的商品,越受到钞票追逐。比如说北京上海的房子,它的价格上涨就远远跑过货币超发倍数。产量稳定的大宗商品,总是随着货币总体量的上升,水涨船高,逐年上涨——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会倾向于用“一篮子商品”的价格涨幅,来测定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过程中,甚至会有商品降价的情形。它们通常是由于技术进步,产量极大进步的商品。比如电脑和手机,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尽管各国都在通胀,它们的价格却不断下降。

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的过程是如何传导呢?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比较真实地解释了这一过程。在所有国家那里,货币都是由中央银行发出,再一步一阶地传递给下一个层次,引起涟漪似的层层物价上涨。一旦货币传导到社会末梢,物价上涨才宣告结束。


新钞票流入到的部门,是热腾腾的新钱。这些钱都会有实际的用途。比如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民众的福利基金,社保医保的补充基金,股市的救市基金。或者,干脆是商业银行扩充资产,新增信贷的准备金。这些新钱流出来以后,市面其他物价还未上涨。新钱流入,很自然就推动相关产业价格上涨。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推高了水泥、能源、玻璃、重工业的价格。这个时候,行业蒸蒸向上,就连工人也享受到景气的溢出,可以获得高工资。


钱流动到哪里,哪里的物价就被缓缓推高。一般而言,农村是离新钱最远的地方,农民卖了粮食一进城,绝望地看到所有物价都在涨。小地方的工薪阶层也非常惨,公司赚的是通胀的钱,和员工的努力没什么关系。只有当物价普涨,怨气四起,公司为留住人,才会象征性“涨工资”。差不多这时候,钱也就流到头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街头卖奶茶的小妹,他们更接近市场一线,都比工薪阶层提前感受市场繁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