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渐行渐远,大数据扑面而来!冻品厂商转型,路在何方?

最近,“家乐福中国‘卖身’苏宁”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其实,近年来,外资超市在中国的经营状况普遍不佳。

2016年,沃尔玛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开始尝试B2C业务;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拿下中国市场业绩第一的大润发……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卖场风光不再。新时代,作为跟随大卖场成长起来的冻品厂商,路在何方?

中国食品报记者 刘圣蓉/文


大卖场渐行渐远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卖场在中国兴起。作为冻品厂家的重要渠道,

大卖场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知名冻品品牌成长起来,如三全、思念、湾仔码头、龙凤。通过大卖场起家的冻品经销商,也不在少数。

然而,近几年来,大卖场日渐式微,各种弊端逐渐凸显。

一方面,卖场费用高、账期长,无论厂家还是经销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新通路兴起,卖场消费者被严重分流,销售额不断下降。

“我已经从卖场通路退出来了。”一位在上海卖场耕耘了十几年的经销商说。现在,他的主要通路是餐饮团膳和便利店。

“卖场就是几个大品牌的天下。只有促销才能动销,平时基本没销量。”某企业营销总监介绍,现在走社区团购不仅销量高,成本也降了。

大卖场渐行渐远,冻品厂商都在寻找发展新引擎。

大数据时代,厂商业务模式亟须重构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喜好都被量化。这意味着,整个商业模式正在进行颠覆性重构。而冻品厂商该如何重构业务模式?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提前出手,尤其是布局餐饮通路。比如,千味央厨主要针对的就是餐饮通路;三全食品细分出“郑州快厨”;安井食品推出“冻品先生”。

重构业务模式,离不开数字化。

据了解,安井食品还推出冻品先生App,有开机页面、开机欠款信息提醒、厂家资信、新品展示、订货区数据提醒、购物车额度信息、销售报表、物流、个人信息汇总9大功能。

此外,三全食品、屏荣食品等多家企业都推出了业务App,不少经销商也有自己的平台或微信小程序。

新的时代到来,如何跟上步伐,预见未来,寻找下一轮增长新动力?

2019年8月17日,中国冷冻食品产业的“思想盛宴”——中国冷冻食品千商大会暨中国冷冻产业数字化营销峰会将盛装启动,届时全国优秀经销商代表、厂家代表、资深营销专家、新零售大咖、业内实战精英等齐聚郑州,共探新营销、渠道数字化与经销商转型之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