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在一线」京蒙帮扶增强突泉县扶贫“造血”能力

“自从聘上村里保洁员后,我们家每年又多了3000元收入。能够通过劳动过上好日子,又能为村屯环境整洁贡献一份力量,我打心眼里高兴啊。”12月25日,突泉县宝石镇宝乐村保洁员刘德玉说,借助京蒙帮扶机遇,让自己有了稳定的工作,对脱贫也有了底气。

刘德玉是北京市房山区与突泉县展开扶贫协作受益的村民之一。北京市房山区设置公益性岗位,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眼下,由23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的保洁员队伍活跃在全县9个乡镇188个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精干力量,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2018年突泉县与北京开展京蒙扶贫协作以来,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借助京蒙帮扶资金,助推突泉县“两头牛”产业,将11750万元协调资金重点注资给突泉县“两头牛”龙头企业——天兴奶牛养殖公司和绿丰泉农牧科技公司,这两家企业利用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实施“户养企育模式”“劳力融入模式”“土地嵌入模式”“订单种植模式”“寄牛分红模式”等扶贫模式,让百姓走上脱贫之路。

天兴奶牛养殖公司借助京蒙帮扶资金4057.5万元,启动实施了“户养企育模式”,购买2800头优质奶牛,将1500头公牛犊托给1057户贫困户代养。做到农企利益联接、双方受益,使天兴奶牛养殖规模得到扩大,也让贫困户有了产业收入,助推全县奶牛产业蓬勃发展。

“你们看这3头小牛犊长得多好!感谢扶贫政策,户养企育的产业模式稳赚不赔。牛有病了,企业技术员负责给治,我一定会饲养好,将来卖个好价钱。”水泉镇德泉村贫困户张宝文一口气说了几个好,脸上洋溢着笑容。

张宝文说的“户养企育模式”,指的是天兴奶牛养殖公司将断奶阶段的公牛犊放到农户家去养,农户无需进行担保。养殖过程中企业给予养殖户免费技术指导和服务,体重达到一定分量的时候,企业以保底价回收,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农户也可以自行销售,只需返还本金即可。

同样得到京蒙帮扶资金支持的绿丰泉农牧科技公司,是突泉县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他们利用3107.5万元京蒙帮扶资金,启动实施了“放母收羔模式”,为农户发放3248头安格斯母牛,带动合作社和贫困户依靠养殖肉牛稳定脱贫,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扶贫资金带来活水源头。目前,1.1亿元的京蒙项目资金在各种利益联结模式的实施中,减贫带贫效果越来越强大。全县“资产收益模式”已带动贫困户2435人稳定增收,“放母收羔模式”已使农户代养7400只基础母羊。

搭建平台促进劳务输出。在开展京蒙扶贫协作中,北京房山区搭建就业平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经过就业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稳定脱贫。2019年,共举办5场京蒙劳务协作暨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65个,涉及保安、月嫂等445个工种。

北京房山区还扶持突泉县水泉镇步阳清洁用具有限公司、突泉县赵日霞手工剪纸艺术坊等2个扶贫车间,共培训1500人,安置就业30人,其中包含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使用京蒙帮扶资金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35人,其中15人参加集中培训,20人进行一对一送技能到家培训。经北京市房山区人社部门协调推荐,将2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输送到东部省份就业。同时,启动“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培训致富带头人90人,创业成功53人,有效带贫79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靠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先后培训126人,分别参加蒙古馅饼制作、保育员、面点培训班。(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实习生 冯玉燕)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