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22级本科生 高祎迪
复旦大学2022级本科生 张楚寒
复旦大学2022级本科生 朱欣钰
复旦大学2021级本科生 涂俊荣
《卫报》于2013年10月1日刊发文章《“平衡”呈现怀疑论者观点,BBC对气候报告报道遭批评》(BBC coverage of IPCC climate report criticized for sceptics' airtime),对BBC的虚假平衡报道提出批评。此前,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气候评估报告,指出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BBC在报道此报告后,又邀请了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者——一名退休的地理学家。
在报道中,如何平衡地呈现不同观点呢?
平衡≠数量平衡
在狭义的理解中,平衡常常被理解为篇幅的对等。篇幅对等就是给予话题各方以1:1的比例呈现,具体表现为“各打五十大板”或“一方说”、“另一方说”的模式。
根据一项研究,在 1998 年至 2002 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刊载的有关气候变暖的 3543 篇文章中,52.65% 的文章以版面均等的方式呈现人为因素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张以及自然因素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张。机械地将平衡原则等同于数量平衡可能引发误导。i
2020年4月9日,南风窗发文《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随后,4月12日,财新网发文《特稿丨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南风窗与财新报道鲍毓明事件的新闻操作引发争议。
南风窗聚焦于女方李星星的视角,叙述其与鲍毓明相识的经过。而财新则将事件解读为“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两方媒体在信源的选择上均是单一化的,未能兼顾矛盾双方。
同时,在这一事件中,矛盾双方在社会地位上存在巨大差异,男方是上市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女方是未成年女性。在报道时仅仅给予双方观点同等的篇幅同样无法达成平衡,男方有更大的可能在叙述中倚仗权力捏造作假。面对事件各方权力地位天然的不平衡,仅为各方提供均等的表达机会,是对弱势一方的不公。
证据权重平衡
在科学报道领域,“证据权重平衡”被提出,它要求记者在保证新闻的平衡性基础上,呈现出学界的共识,并告诉受众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当下就某一议题的真相如何。ii
研究表明,证据权重报道可以减少受众对科学议题不确定性的感知。 iii
以疫苗报道为例,有关疫苗存在很多不同研究结论,但公众自始至终都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因此,记者需要利用证据权重平衡的准则,仔细衡量证据并以清晰的方式呈现,给予公众浅显的理解。
以财新特稿《寻找疫苗组合最优解》一文为例,记者针对加强针的接种应该如何进行,列出了不同的接种方式和疫苗种类,呈现不同学者对于不同疫苗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记者将专家身份、专家观点的支撑证据以及不同观点是否确凿、是否需要进一步核查等均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叙述。
(《寻找疫苗组合最优解》
原文:
https://weekly.caixin.com/2021-11-12/101803913.html)
《寻找疫苗组合最优解》一文对各方观点的呈现汇总
而回到鲍毓明案这样的重大社会事件,无论是南风窗还是财新都应该对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进行核实和调查——鲍毓明提供的网络聊天记录是否真实完整,他对性侵韩某某的指控有什么解释;一方提供证据,另一方是否有针对该证据的反驳?只有在反复的追问与核查中,具体的真相才能浮出水面。记者应该引导读者判断“谁的证据更具有可信度”,而非将各方意见呈现得似乎它们具有相等的有效性。
i 严俊.从“气候门”事件看美国媒体的虚假平衡报道[J].新闻记者
,2010,No.329(07):64-68.DOI:10.16057/j.cnki.31-1171/g2.2010.07.014.)
ii 金兼斌.科学传播中的科学共识与平衡叙事问题[J].中国编辑,2020,No.122,No.123(Z1):32-38.
iii KOHL P A,KIM S Y,PENG Y,et al. The influence of weight-of-evidence strategies on audience perceptions of(un)certainty when media cover contested scienc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015(8)
文字编辑丨董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