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一批养殖大王、种植大王们年赚千万的农业项目!

南川重楼王

重庆市南川区大有镇的张中正,被称为“南川重楼王”,他靠种植重楼年收入几百万元。

张中正原本在云南等地做生意,偶然的机会,回到家乡重庆市南川区考察野生药材时,发现家乡气候湿润、土质疏松、富含营养有机质,非常适合种植重楼,就毅然返乡创业种植重楼。

重楼是珍稀中药材,收购价格高,但投入成本也很高。张中正承包100亩土地,投入了几千万的成本。他辛辛苦苦地忙碌了5年,才获得丰收。这些年重楼需求量大增,收购价格猛增,张正中的重楼每亩获得收入35万元,100亩地能收3000多万元。

张中正建议广大有意种植重楼的种植户,可以先小规模种植,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规模种植。另外,种植重楼一定要选好种苗,张中正种植的是滇重楼。

孔雀王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张桥镇大魏村的何效刚,因为养殖孔雀发了大财,被乡亲们称为“孔雀王”。

何效刚一直想通过特色养殖赚钱,他建起了村里的第一个养鸡场,可连续养了20年也没赚到大钱,非常灰心。他发现养殖蓝孔雀很不错,就关了养鸡场,拿出全部积蓄购置种苗,养起了蓝孔雀。

因为有养鸡的经验,何效刚养殖孔雀非常顺手,并且顺利拿到了经营许可证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还成立了合作社。目前他养殖的孔雀达到1300多只。

何效刚说,孔雀浑身都是宝,孔雀蛋、孔雀肉、孔雀幼苗都能卖钱,即使是孔雀自然脱落的孔雀毛也能做成工艺品出售。

目前,何效刚又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道,他的孔雀养殖场每年都会接待很多来旅游的游客,他也因此多赚了一大笔。

蜂王

四川省宜宾县有4位年青小伙子洪伟、洪峰、黄桃、冯天宇,被当地人称为“蜂王”。

2103年的一天,这4位青年在电视上无意间看到养殖胡蜂致富的新闻,就萌发了养殖胡蜂的想法。4人提起行李就赶到云南学习胡蜂养殖技术。

学成归来了,他们的父母却不让他们养殖胡蜂,认为这是“瞎折腾”,不会赚到钱的。可这4人不信邪,硬是顶着父辈的压力办起了养蜂场。

真正开始养蜂,他们才知道,当初学习的那点书本知识实在有限,根本无法用到实践上。4人便边干边摸索,用了2年时间,才真正掌握养殖胡蜂的技术。

胡蜂浑身都是宝,胡蜂酒、胡蜂王、胡蜂毒、蜂蛹、胡蜂房在市场上需求都非常大。他们的养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雇佣200名工人一起养蜂,年收入达到500多万。

豆米大王

单加文是云南人,从小就喜欢折腾,16岁的时候,他借500元钱创业。在创业期间,他主要做农产品贸易,靠贩卖过核桃、蔬菜、瓜子等,赚到了第一桶金。

单加文做生意的时候,发现蚕豆在云南当地非常畅销。只是当地的蚕豆都是连皮出售,消费者买回去后还得剥皮,非常麻烦。他便办了一个加工厂,专门收购蚕豆,剥皮出售,果然畅销,而且能多赚几倍钱。

在办厂的过程中,他发现越早上市的蚕豆卖价越贵,便投资反季节蚕豆种植基地,成为当地有名的蚕豆供应商。但真正被称为“豆米之王”,则是因为他对蚕豆品质的死磕。

有一次,他发现一批蚕豆质量有问题,立即将这批价值十几万的蚕豆召回,不顾员工的反对,以一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养牛场做饲料。他也因此在业内赢得了信誉,被称为“豆米大王”。

如今,单加文不仅把蚕豆生意做大了,而且涉足特色蔬菜种植,办起了养殖场,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