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榨菜大卖代表消费降级?真相还是焦虑?

“一口榨菜一口二锅头,骑着摩拜遛一遛,购物用‘9块9包邮’……”这段时间,“消费降级”成了一个新词汇。

榨菜、泡面大卖

近日,康师傅披露了2018年的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康师傅实现收益309.96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86.59%。而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公司上半年的方便面销售收入达到63.08亿元,同比增长8.40%。

涪陵榨菜发布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更是增长77.52%。

从榨菜到泡面,这些看似低端的消费品在今年上半年突然火爆,一时间,市场上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不绝于耳。

消费降级说法“有失偏颇”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市场上盛传的消费降级的说法,其实存在着不少误读的成分。

1、业绩增长不能说明问题

泡面、榨菜、啤酒等低端消费品公司业绩相对不错,但消费趋势只是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之一,企业运营策略中的产品集中度调整,价格提升等都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它们中任何一种产品的销量提高都不足以成为“消费降级”的注解。

2、消费结构的变化

目前我国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更多地反映全社会物质产品销售情况,对服务型消费、特别是网上服务型消费的情况反映是不充分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在旅行、健身、美容等方面的投入占比一直不断提升,目前的消费趋势已逐渐转变为:从购买商品到购买服务,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5.3%。

3、收入水平存在差异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是不均衡的,当前全国范围内依然存在大量低端消费人群,他们与中高收入人群对所谓“低端消费品”的看法不同。原来吃小摊上的无品牌咸菜,现在变为品质更高的涪陵榨菜,价格是增高的。

而对某些低价网购平台的青睐,也是其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体现,原来一些从自由市场购买的东西,现在转向互联网,是原有低价消费在互联网平台中的体现。

焦虑

既然消费降级不存在,为什么有关“消费降级”话题受到那么热烈的讨论呢?

其实最合理的解释是大家对物价上涨和收入减少或增速慢的担忧。

比如说,有些人这几年的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收入增加的速度没有物价上涨的速度快,中年人普遍承受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消费大头,近些年来水涨船高。

另外,不少城市新中产在承担着高额房贷车贷的同时,还要背负养娃、医疗和养老的负担,典型的“有资产,但不宽裕”。

关于这一点,一位宏观经济研究员说的很有道理,消费降级的错觉源自社会集体焦虑,而这种集体焦虑的原因,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焦虑均有涉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