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人类圈与生物圈

日期: 来源:西部决策网收集编辑:西部决策网

  

       人在自然之中,构成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圈在生物圈之中,构成生物圈的一部分。人类圈是生物圈演化生成的最大变量和最不确定变局。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圈与生物圈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历史,就是人类圈与生物圈的历史。人类制造不了“永动机”,而生物圈却是自然造化的无休止演化的“永动机”。生物圈是元生圈,是天赋的第一自然;人类圈是次生圈,是人为的第二自然。人类圈在持续扩张中,而虎圈象圈熊猫圈却在不断退缩。在人类圈作用下,生物圈改变了本来的演化模式,增加了未来演进的不确定性。反过来,日益增加的生物圈演化不确定性,正在增强人类圈发展的风险和危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圈管理、生物圈管理,己经成为21世纪人类地球家园——家政管理的核心要务。

  人们发现,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命。人类也不例外,参与在有机碳链的过程中。生物碳链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根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地球与太阳、地球与宇宙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生命与物质环境共同作用,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绿色生命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主角,也是人类与人类历史的作者。人是长时间自然进化形成的无比精妙且充满智慧的生化“机器”,其复杂性、精致性明确宣告了这一自然作品的纯正性、杰出性。大约35亿年前,海洋生化反应形成了能够直接吸收转化太阳能的原核生物——蓝绿藻,逐步演化出海洋生命系统。大约5亿年前,海洋生命登上了陆地,开始构建生机盎然的生物圈。大约3.6亿年前,生物圈有了与真菌共生的树。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宣告结束,哺乳动物晋级为生物圈的明星大腕。大约2000万年前,部分灵长类动物开始了地面生活。大约700万年前,类人猿开始双脚站立,向人类进化迈出了一大步。大约300万年前,人类晋级为独立的物种,这是生物圈的小切口、大事件。大约200万年前,出现了会用石质工具的能人,开启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大约25万年前,涌现出协同联动、集体捕食的采集狩猎者,人类凭借智慧晋级为生物圈的无冕之王。大约在1.17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不少大型哺乳动物已经从地球消失,地球生物圈成为人类的伊甸园,播下了人类圈的火种。那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农田、乡村、道路、城镇,还是原始的森林、草地、湿地。当地球进入温暖期后,生物圈迎来了万物复荣的新阶段,生态系统生产力上升,为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启新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此后,进入了人类深刻改变地球生物圈面貌的“大发展”时期、“大折腾”时期,人类在生物圈内营建自己的圈子——人类圈。本文将人类圈“大发展”“大折腾”的历史时期,统一称为“人类世”(大体对应地质记年“全新世”以来的历史)。人类世就是人类圈发展演化的历史。人类从在生物圈中索取生态产品转向创造农业生态系统,从地表折腾到地下折腾,挖掘矿藏资源,再后来深入到大海、上升到太空……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智能时代,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进步史。人类折腾的本领一波高过一波,发展的势头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流、物流、能流和信息流已使全球人类命运相互联结为一个整体——人类圈。在地球生物圈中,人类圈的力量高歌猛进,自然的力量黯然失色,绿色的大地悄然隐退。然而,人类终归是高级智慧生物,终究意识到人类圈再蹦跶也出不了生物圈。当发展的锋芒过后,人与自然关系再平衡,人类促进自然的力量再复苏,大地的绿色再回归,终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形态,人类圈与生物圈协同演进的光明前景、绿色未来。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站在推动社会革命高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出发,把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社会)主义社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最重要的“财产”是生态资产,生态系统提供了地道的生态产品。相较于稀少的人口,生态产品呈无限供给态势。超过人类需要的生态产品,可称之为“绿色盈余”。因存在着“绿色盈余”,生态资产不具有稀缺性,即是公共领域、是“共产”。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氏族、血亲共享的领地。随后,发展出共享领地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在部落成员之间,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随着人口增长,部落领地“绿色盈余”渐渐消失,直至“绿色赤字”。由此,出现领地扩张要求,领地竞争、领地战争在所难免。胜出的一方,获得新领地。失败的一方,丧失了领地,也受奴役、做奴隶,奴隶与奴隶主成为一对社会矛盾。当依赖领地扩张难以获得“绿色盈余”时,创造新形态的“绿色盈余”成为必由之路。从自然生态系统中发展出种植养殖,开辟出农田、牧场,在自然生态产品之外,生产了农产品,农民与地主成为一对社会矛盾。国家登上历史舞台。在土地、劳动力之后,资本也加入生产要素行列,并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在农产品之外,生产了工业品,工人与资本家成为一对社会矛盾。国家分工协作,形成国家联盟、国际体系。再后来,知识、信息、物流、能流、规制……也加入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生产关系越来越复杂,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日益丰富,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国家之间深度链接,地球村成为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共同创造了人类圈、共同创造了人类历史。无数次社会紊乱、政治动荡、朝代更替,其背后都隐藏着生态环境变迁的深层逻辑。自然进化并非事先设计的,人类圈发展亦是如此。人类在改变着自然的样貌,自然也在改变人类。人类有自己的历史,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历史是人与自然的合著,不是人类的独著。万物互联共生的生物圈是一个覆盖地球表面的大圈,人类圈只是生物圈中的一个小圈。人类圈镶嵌在生物圈中、寄生在生物圈中,从生物圈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人类圈越来越大,但终究摆脱不了生物圈的束缚。人类历史是人类圈中的历史,也是人类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历史。

  人在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人体需求而生。人体是经历30多亿年自然生态演化而形成的高度复杂的生命系统,人体生命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藕合而生,如果离开了自然生态系统支持,人体只是化学元素而已。人体生命过程是一场连绵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自然设定了这一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人体生命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六大基本需求,也即“六大生命需求”“六大生命之根”,亦可称之为分析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六纲”。即(1)氧供给,人体重量的61%是氧(O),氧(O)元素廉价而又重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红血球承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输送之责,人体时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的空气质量十分重要。(2)水供给,水由氢(H)、氧(O)原子组成,人体重量的60-70%是水,大脑80%是水,饮入水、排出水,水源地、水库、水渠、水厂、水管、水龙头,维持人体水循环、水平衡,水供给、水质量十分重要。(3)食物供给,人体24种基本元素,其中氧(O)、氢(H)、碳(C)、氮(N)四种元素占90%以上,一日三餐,吃喝拉撒,从采集渔猎到种植养殖、从田园到餐桌、从厨房到厕所,维持进出有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供给、食物质量十分重要。(4)维持体温,人体是由37.2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小宇宙,人体细胞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四种有机分子,维持体温就是维持小宇宙内细胞的有机分子生化机制,皮肤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调节体温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衣着服饰、坑穴窑洞、茅草土坯房到高楼大厦,从冬暖夏凉到全年智慧控温,生产生活场所舒适十分重要。(5)空间移动,人体生命移动以获得水、食物与爱,诗与远方,从徒步而行到人力车、牛马车,再到机动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从林间小道到乡间小道,从古栈道、秦直道到现代公路、高速、地铁、高铁、航空航天航海,空间移动的动能十分重要。(6)抗御天敌,看得见的猛兽己经远去,看不见的毒物、病原体、自然灾害不减,人口聚集导致瘟疫成为主要天敌,建立健全疾控体系和救助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十分重要。迄今为止,人类圈的发展进步,就是更好地满足上述“六大生命需求”。为此,人类付出了巨大努力,自然付出了巨大代价。毫无疑问,从生物圈中开辟出人类圈,意味着人类已经成为生物圈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霸主,有幸生存下来的物种也已经顺从了人类霸权。人类圈持续“增生”,不断“分化”,从生物圈所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空间移动、维持体温、食物供给方面,表现出卓越的能力。除(1)(6)项外,其余四项已经可计量计价,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不同需求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尤其是(4)(5)项需求满足程度提高,大量排放了污染之物,严重影响到(1)(2)项甚至(3)(6)项的供给质量,导致人体生命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圈与生物圈的双重健康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以及新污染物己经成为人类圈与生物圈共同抗御的新的“天敌”。人类圈由内向外不断扩张,直逼生物圈边界,威胁生物圈安全。这是生物圈忧患,也是人类圈忧患、地球霸主忧患。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人类及人类圈也在不断的适应新变化,在适应变化中获得新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体生命系统需求。

  长久以来,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类圈与生物圈交织影响,形成极为复杂的寄生关系。人类圈之初,人类与其他的哺乳动物一样,是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参与者,从生物圈获得地道的生态产品——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药物、木柴薪材。人类圈初成之时,人类驯服了部分动物植物,完全控制了生物圈部分土地空间,自主开发出农业——农、林、牧、渔,在收获生态产品的基础上开始收获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的农产品。再后来,人类突破生物圈,进入岩石圈,挖掘地下矿藏,获取地球封存已久的物质、能量,形成了工业制造业产品。也因为如此,人类圈向生物圈、水圈、大气圈排放人类圈未利用、不能利用的废物、废水、废气。于是,地球生物圈既要(1)向人类圈输入物质、能量,又要(2)接纳人类圈排放的废弃物,还要(3)为人类圈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农田、牧场、厂矿、村庄、城镇、道路。全球约30%的陆地生物圈已被人类圈完全占有。可以说,人类圈从“拿”“放”“占”三个维度上给生物圈形成了系统性挤压。“拿”“放”“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关键维度,也是人类圈与生物圈关系之“三维”。人类圈寄生于生物圈,生物圈是人类圈唯一寄主,自然生态系统免不了被人类“拿”被“放”被“占”。问题的症结不是拿不拿、放不放、占不占,而是如何拿?如何放?如何占?要让拿、放、占的方式方法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既有利于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又统筹兼顾人的六大生命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圈与生物圈协同演化。

  人类圈与生物圈演化共同遵循天选原理。人类圈演化中的创新,如同生物圈演化中的突变,具有更强适应性的创新被保留下来,并得到了有效复制传承。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治理体系创新。比如,火,熟食,文字、文化,家庭、宗族,农场、牧场,工厂、银行,电力、电器,汽车、飞机、舰船,公司、政府、学校、医院、国家、法治……如果撇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人类圈演化以及人类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出发,可以把人类世以来的历史划分为五个时代,也是人类世五纪,即(1)森林纪,采集渔猎与刀耕火种并行的原始农业时代;(2)农业纪,世代经验支撑、牛拉马曳铁木农具的传统农业时代;(3)工业纪,科学技术支撑、电气推动制造业的现代工业时代;(4)全新纪,知识与技能创造主导、人类圈与生物圈双向互馈的新质生产力时代;(5)绿色未来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圈与生物圈协同进化的绿色时代。著作真正全球意义的人与自然史,尚需要更多的知识与信息积累。

  中华家园是生物圈中经典的人类家园,中华家园演化是人类家园演化的微缩影像。(1)中国是地理景观丰富的国家。从东向西,由低到高,由海平面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呈现东、中、西三个巨大的阶梯。(2)中国是生态系统生产力梯度分布的国家。从东南向西北,季风带来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澡、植被越来越稀疏,从热带雨林到沙漠戈壁,生态系统生产力梯度分布、渐次降低。(3)中国是多高山多大河流的国家。黄河、长江是世界级大河,同源于青藏高原,同向奔赴太平洋,把中国的三大阶梯连接为一体,把昆仑-秦岭连接为一体,把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渤海湾曲以及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紧密结合为一体。(4)中国是生态系统多样化的国家。从世界最高山到世界最深海、从雪域高原到蓝海珊瑚、从沙漠戈壁到热带雨林,中国拥有599个独立的生态系统类型。(5)中华家园是599个生态类型拼接成的一幅美丽生态画卷。在这幅美丽的生态画卷里,蕴含着北半球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6)中华家园是人类家园中的老园、核心园,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3至1/5,中国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时间连续性、空间完整性。(7)21世纪中国创新生态环境理念、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人与自然再平衡,为人类圈与生物圈协同演化、绿色未来叙事提供了完美的范例。(8)黄土高原为中国独有,黄河因穿行黄土高原多泥沙而得其名。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亦是黄河之心、黄土高原之心,因而渭河关中平原成为中华家园人类圈与生物圈演化故事率先生发之地,也是揭示人类圈与生物圈相互连通、交互影响的理想样本。

  注:本文为党双忍著《绿色未来——生态空间理论与实践》内容节选。2024年2月6日于磨香斋。


相关阅读

  • 周口文化 | 浅谈“习惯成自然”

  • 蔡斌“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出自《汉书·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大意是说,做人做事的方式习惯了,就很难改变,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人生活在社会中,注定要主动或被动
  • 工作70年不退休,影史最高评分,98岁男神又出神作

  • 他,英国人,与女王同岁,今年,就要98岁了。作为一个太爷爷级的老头儿,却仍在以让年轻人都叹服的强度工作,仅刚刚过去的2023年,他就推出了4部纪录片。他就是行走的英国国宝、“世界自
  • 赤壁市开展“鄂惠登”送证到家暖春活动

  • 瑞雪纷飞辞旧岁,送证上门暖新春。近日,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调查登记股、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开展“鄂惠登”送证到家暖春活动。此
  • 渑池县:节前慰问送关怀 岁寒情深暖人心

  • 2月1日,三门峡市渑池县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陈村乡苜蓿村、段村乡中朝村、柏龙村等分包帮扶村进行扶贫慰问,同时到本单位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家中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
  • 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挠力河样板”

  • 从党建引领到团队建设,从筑牢生态屏障到生物多样性监测,从湿地修复到全景展示,从弘扬北大荒精神到践行“挠力河品质”……黑土地上,人们细数着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光
  • AI for Science,开启智能科学时代!

  • 人类知识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漫漫历史长河中,唯有科学的发展才让我们得以认清这个世界……人类存在了三百万年,现代科学发展才一千年;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几十年,直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人类圈与生物圈

  •   人在自然之中,构成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圈在生物圈之中,构成生物圈的一部分。人类圈是生物圈演化生成的最大变量和最不确定变局。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圈与生物圈的
  • 雨雪天气摔倒自救指南

  • 武汉晚报讯(记者赵怡然 通讯员杨诗雨)近几日,武汉遭遇冰雪天气,湿滑的道路大大增加了人们摔倒的风险。摔倒不仅可能导致皮肤擦伤、淤青,更有可能引起骨折、扭伤等严重伤害。武汉
  • 小众目的地走俏 为春节市场添活力

  • 某在线旅游平台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一些小众目的地城市因政策利好、交通便利和性价比高等因素,旅游预订数据显著增长,成为出游新宠。186个旅游目的地城市,成为今年
  • 图片新闻|这场“雪仗”,他们申请出战

  • 本报2月5日讯 为助力市民雨雪冰冻天气下安全出行,青岛团市委、青岛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4日晚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参与扫雪除冰志愿服务工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