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潭州书院齐白石艺术研学班!

6月14日—18日,湘潭理工学院潭州书院开办一学年之际,齐白石艺术研学班(第一期)14名优秀学员创作的近百件书画、篆刻作品在三号教学楼大厅展出,作品甫一亮相,即吸引上千师生驻足观摩、品鉴,感悟艺术之美,体味文化之韵。


齐白石艺术研学班(第一期)由人文与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梁金龙担任绘画实践课指导,潭州书院副院长许媚、辅导员李丹分别担任指导兼理论老师、统筹与管理负责人。研学班目前有69名学员,全部为非美术专业在校大一本科生。

梁金龙介绍,齐白石艺术研学班是在学习、借鉴湘潭艺术名人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成立的集绘画理论课、绘画实践课、艺术讲座、户外写生于一体的诗、书、画、印兴趣社团。“开办这个班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潭州书院学子接触、学习国画艺术,多维度、立体化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造诣,增强对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热爱。”


梁金龙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湘潭市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雨湖区美协主席团成员,作品曾入选首届全国高校美术设计大奖赛、第四届湖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第三届湖南省花鸟探索展等多项重要赛事或展览。近日,他的多件作品,还入选了在窑湾举办的湘潭首届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是湖南美术界颇具潜质的“新星”。

潭州书院成立初期,梁金龙就主动申请担纲大一学生的绘画实践课指导老师,志愿为学校“五育并举”工程中的美育项目发挥自身特长。在学校和潭州书院负责人的支持下,他发起齐白石艺术研学班,吸引了大批对美术创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

图为梁金龙老师在练习国画


业余时间,梁金龙一有空,就扎入学校五教学楼二楼的“潭州画苑”,按照授课计划,对来此集中学习书画创作的研学班学员给予专业指导。“梁老师非常敬业、负责,学生们都很喜欢。”说起梁金龙的付出,潭州书院副院长许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来研学班学习的同学,以前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国画,但他们有着对绘画技艺和审美能力提升的渴求。在这里学习没有学分可加,纸墨笔砚需自费,连整个画苑的内部空间也都是由师生共同手工打造和维护。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学的起劲,加上梁金龙耐心、专业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练习后,同学们的绘画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了很大进步,创作的作品都像模像样了。


“现在,研学班里有一半以上学员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美术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创作水准。”梁金龙自豪地说。“只要热爱,只要能够沉下心来,只要按照我们的指导,我们有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艺术创作和审美能力的腾飞,哪怕他是零基础。”

当然,梁金龙老师对研学班学员的希望不止于此,他希望学员们在研学班学到的不仅仅是国画的绘画技法,还能从绘画中收获到自信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不仅掌握到画画的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实现精神的涵养。”


广告2101班学生徐子棋在参加齐白石艺术研学班之前从未接触过国画,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后,作品成功入选本次作品展。

“感谢潭州书院这个CFAP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给了我们以良好的成长平台。感谢梁金龙等老师专业、负责的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良师。通过书画学习,我明白了笔墨背后生命的张力,并开始发自内心的热爱绘画。我想,今后,学习国画将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也将在大学里,始终追随内心,坚定地将绘画学习进行到底!”

曹雅轩与徐子棋是同班同学,这次她的作品也入选了作品展。在展览入口的《序言》海报中,她写道“寻一方心往,择一位良师;同几名益友,乐在其中矣。”

曹雅轩介绍,在研学班的学习,让自己改变了许多,提升了许多,这种改变和提升集中体现在个人自律和创作水平上,“加入研学班,算是选对了!”。“进大学之初,我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八九个小时,现在,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其他时间大部分就是沉下心来跟着老师学画画,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一般不翻手机。我觉得,画画可以让人的心真正沉静下来,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更让我欣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了,不仅常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现在,我还有了自己的装裱作品。”


潭州书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传播湖湘文化,探索学生管理的书院制模式,加强通识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能担当大任的栋梁之才。齐白石艺术研学班的创立,即是从艺术、人文的角度,探索湖湘文化,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在潭州书院,我们以‘校内画室研习+校外实践研学’为桥梁,以齐白石艺术研学班为桥梁支柱,努力培养湘潭理工学院学子的审美能力及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对事物的感知力与独特的创造力。”潭州书院副院长许媚说。“齐白石艺术研学班将一直办下去,为赋能湘潭理工学院更多学子美育提升绵绵发力!”

(通讯员:钟雨轩 宋凌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