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乔兰沣
毕业中学:瓦房店市高级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风醺翠柳,雨酿闲愁,干戈浮青,笄簪已旧。当十余年的汗水与泪水浇灌出一份来自燕园的录取通知书,再回首,五味杂陈。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如今,我不由地又从记忆之海中拾得几段波纹,幸能与诸君共享。
1
语文——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我听过两种有趣的说法,一是“全是技巧,没有感情”,一是“全是感情,没有技巧”。其实,这两种说法,若是放在试卷的选择题中,一定会很快引起我的注意,原因无他,只是太绝对了。我认为的高考语文,应该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技巧与感情的结合。
所谓技巧,个人以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间接受教,一是直接总结。间接受教,即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从教辅中获取;直接总结,则是经过了一番所谓“刷题”过后,从不同的答案中归纳获取,化为己用。可以说,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题都是或多或少有一点应试技巧存在的。如同树木有干,再生枝节,做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抓住题目的本质,寻找题干与自己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答案变得血肉丰满。
在客观题中,我认为我们最好事先了解设错点,比如绝对化、因果倒置、偷换主语、曲解文意等,当我们熟悉了这些常见的设错点,并产生了一定的敏感度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正误选项。在主观题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常见的基础题型及其基本答题要点有较好的掌握,然后根据具体文章和提问方式灵活应变。在作文上,我认为也是有一定基本结构和基本思想存在的,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体裁符合要求,内容切合题目,思想向真向善向上向美,合理分配段落结构等等。这些都要在学习中时时注意,处处留心,我便不再赘述了。
再提到感情,这更多是长期阅读积累下来的底蕴,让我们能在答题阅读中产生一种“玄妙”的感觉,从而获得一些灵光乍现的偶得,而这些偶得往往则是试题中区分能力的重点。窃以为,要想实现这种感情上的制胜,我们要尽早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阅读中历练自己。我们还要一定程度上“放纵”自己的奇思遐想,不惧犯错,大胆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入答案,在正确中积累,在错误中修正。当我们尝试过一段时间后,一些灵感便会自然而然地适时闯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答卷了。
此外,关于语文作文,我额外想提到的一点是,“新”。清代赵翼在其《论诗五首》中写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诚哉斯言。以议论文为例,的确,有一些经典论据是“经久不衰”的,论证起来也十分有力可信。但是,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写出来的文章却是满纸之乎者也而无一点新时代的影子,想必是不太合适的。还有一些过于广为流传的句子,我的意见是大胆舍弃或者是更新换代,免得造成一种审美疲劳而错失获得更高分数的机会。总之,经典确实要有,但论据最好囊括古今中外,才能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想要达到这种新,我认为仍然要读书,读各种良书。所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我们会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更新。
2
英语——唯一“精”字最动人
在英语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高中老师最常说的一个字——“精”。无论是精读、精听,还是精写、精练,并不追求“题海”式的练习量,而更要关注练习的效果。英语老师说过一段话:“考试只是检验,它不能帮助你提高,只有平时的练习才会让你提高。考试就像去医院检查,查出了问题后你要去治病,平时的精读练习才是治病。”这段话令我感触良多。
在做完一套题之后,我想,我们不必着急盲目地开始下一套,而要先停下来,重读一下自己做过的内容,耐心寻找圈画自己所不熟知的内容,然后翻开字典,查缺补漏,不断进步。比如,对于阅读题,我们要在抓重点做完题后全篇精读;对于完形填空,我们不仅要知道正确选项的意思,还要知道错误选项的意思;对于语法填空,我们不仅要知道已有的题为什么要这么填,还要知道原本没有设空的地方可不可以设空、可以怎么设空。
在一段时间的精读练习之后,我们大概率会收获一种似乎飘渺却十分有用的东西——语感。老师曾说,对于完型填空,我们最好要做到盲填,即当我们读到问题时,即使不看选项,也要知道答案大致的范围。一眼初步看去,我们可以暂时不知道为什么对,但我们要知道哪一个对。
此外,和语文作文类似,在英语作文上,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字迹与版面的美观整洁。一手好字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3
历史、政治、地理——博闻强识下苦功
对于这三门学科,我想说的只有四个字“下苦功夫”。历史的大事与年代、原因过程影响等,政治的原理与方法论等,地理的位置分布与区域特征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尽己所能地多掌握的。我们要掌握的东西很多、很杂,我一直以为,这几门课的知识,与其说是知识树,不如说是知识网,差别就在于它们似乎没有十分明显的主干与枝叶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它们上面,来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4
数学——适度练习不可少
对于数学,我其实是没有太多发言权的,只能说有一个教训:刷题要趁早!我当初的打法是前期苦打基础,具体的习题是被我安排在后期的。但是真正到了后期,我发现,时间并没有我曾经想象的那样充裕,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刷题,这也就导致了我的数学练习量不够,准确度与冷静应变能力上不来,以至于在真正面对一份难度稍高的试卷时,缺点暴露无遗,这是我不希望再发生的悲剧。
5
我对高中一些现象的看法
对于高中阶段,我的思考不止于各个学科的学习经验与方法,还有一些颇为人津津乐道的热词,比如刷题,比如内卷。以下是个人的部分拙见,希望它们能帮到看到这里的你。
对于刷题。其实我认为,题是一定要刷的,否则我的数学就是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但是刷题不意味着为了刷题而刷题,刷题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有所获得,有所进步。每一个人对不同学科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个时候,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做的是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题型、题量,因人而异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刷题计划,在刷题中巩固提高。
对于内卷。这是一个近几年来迅速火起来的词,在我的高中阶段,常听到我的同学们关于此的各种调侃。“内卷”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使用,现在常被用来指一种非理性的、无意义的内部竞争。与之几乎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躺平”一词,这两个词的迅速火热似乎封闭了我们的第三条路,但我想,这第三条路才是最正确的,即有理性地有意义地竞争。人要在竞争中成长,却又不应该成为竞争的囚徒,所以,我们要进行适当合理的良性竞争。每个个体的情况有其自身特殊性,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看到别人熬夜就必须熬得比他还晚,看到别人早起就起得比他还早,我们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如保尔·柯察金回首一般,不辜负自己,便足矣。
对于家长的激励。我很幸运,我的父母给了我足够的信任。他们常对我说,结果并非不重要,但过程更重要。不是不问收获,而是不囿于收获,将更多的精力着眼于如何更好的耕耘。是他们的这份激励,帮助我渡过了浪大风狂的高中三年。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有民谚曰:“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我认为,对于高考的结果,不必有什么非其不可的执念,却至少应该有一个始终立在我们前行路上的指向标,提醒自己,方向在哪里。怀着这份志向,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刻苦奋斗,勤奋拼搏,相信我们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星光不会辜负赶路的你我。当我们将一切都尽己所能地做到最好,那么剩下的便交给天意,去等待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去等待前路光明,未来可期。
祝大家都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收获一颗颗令自己满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