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文明海淀|一步一景,看这条老街里的巧心思

今年是新一轮

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截至目前

海淀区现有的454条背街小巷

已有366条完成“深度美颜”

让文明城区创建的成果

更好地体现在海淀的“街头文明”中

“这条步行街方便又漂亮,我们附近的居民都非常喜欢过来转悠。”

“我天天带孩子来遛弯,这条路既有锻炼的地方,又有休息的地方,对于我们带小孩的家长特别友好。”

在中关村街道,有一条被附近居民多次“点赞”的街区,它就是双榆树西里二条。该路段全长 158 米,是一条南北走向、连接双榆树二街和三街的拆违后的步行街。在本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中,西里二条也实现了华丽变身,成为中关村众享荟科学人文体验街区。

细节感满满 处处都有小巧思

记者走在双榆树西里二条的道路上,发现在这条短短一百多米的道路上,遍布着精美的设计细节。

在街区的两头,装有充满设计感的艺术栅栏。“因为这条街区是步行街,所以街区两头需要设计挡车的闸口。在闸口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就想,如何在实现闸口功能的前提下,让闸口发挥更多价值?经过反复沟通讨论,最终决定打造成艺术栅栏的形式。” 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主任董智杭告诉记者,“它既是挡车的闸口,也是城市家具,更是一个艺术雕塑。”

记者在现场看到,艺术栅栏设计成了两只相对的手掌,可以伸缩变形,整体雕塑采用密肋阵列的构成方式,增强了空间感和视觉体验。“两只手掌代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体现了‘接触’的设计主题,也能满足日常限流和应急开启的需要。” 董智杭告诉记者。

步行街的地面上,一条弧形的跑道引起了记者注意。董智杭告诉记者:“这条地面弧形跑道是夜光跑道,晚上会有星星点点的夜光效果,既能指引方向又有趣味艺术感。”记者顺着弧形跑道一路前行,发现跑道串起了步行街上多个不同功能的休闲交流区。既有赏心悦目的生态花园区,也有设立健身器材的健身娱乐区。

走着走着,记者突然发现脚下的石板刻着字,低头仔细一看,发现脚下的石板上赫然刻着:2001年,中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方舟-1”面世。董智杭告诉记者,这是街区在设计的时候特意安排的刻字石板:“整条街区一共镶嵌了40块刻字石板,介绍的内容都是和中关村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或者是重大科研成果,按照时间线从北向南排列。”

突出科技力量 提升街区休闲体验

在一片栅栏墙前,董智杭告诉记者,这面栅栏墙其实是中关村众享荟有声图书馆,只要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收听对应的图书内容。“纸质书相对较重,大家不一定会随身携带。我们采取了数字化的手段,设计了有声图书馆,居民们只需要掏出手机,就能在休闲遛弯的同时,聆听有声读物。”董智杭说道。

记者看到,中关村众享荟有声图书馆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关村村史馆自有的栏目,包括特楼科学家的故事和电子一条街科技产品的故事;另一部分是知乎提供的内容,包括科普、人文、社科三个类别。“我们请知乎定期更新有声读物的内容,提升居民的听书体验。”董智杭说道。

“我经常带孩子来这边听书。” 路过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楼下运动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而且听书也不费眼睛,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成长特别好。”

在道路的西侧,一面科学人文互动展示墙贯穿了整个街区。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展示墙从南向北分为生长、生命、生态、生活四个主题,展示的内容既有科普知识、互动体验,也有街道的特色亮点工作和重点企业产品。

最有特色的是生活部分的展示墙,该墙面的主题是万物互联,智慧生活。“中关村街道辖区内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企业众多,我们用十个场景描绘了智能生活24小时。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应用产品,大部分都出自中关村。” 董智杭告诉记者。

“确实给我增加了很多知识。” 双榆树中心小学的学生告诉记者,“我之前从来没思考过,为什么生活可以这么方便,看了展板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和智能产品有关,等我长大了,我也想研究智能产品,让大家的生活比现在还方便。”

背街小巷的特点在于“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和环境里,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体验?对于这个问题,双榆树西里二条给出了优质的答案:无论是集闸口、城市家具、艺术雕塑功能于一体的艺术栅栏,还是既节约空间、又有文化特色、还能提升居民体验的中关村众享荟有声图书馆,这条小小街区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巧思,将文明城区建设的成果展示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主街干道是一座城市的“大动脉”

那么背街小巷则是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

连接着千家万户

于细微处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

记者|郭思岐

编辑|刘盈

审核|孙瑞霞 魏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