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 | ⑪海淀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学院路地区的更新实践项目

导 读

7月18日起,北京发布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陆续推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从这些最佳实践和优秀案例中寻找探索的方向。第十一站带您了解海淀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学院路地区的更新实践项目。

基本情况

学院路街道辖区内大院林立,聚集了6所高等院校、11个科研院,是北京市科技、文化、教育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大院不再像过去包办一切,其与城市的割裂和管理的缺位导致了公共设施不足、缺乏交流空间等问题,群众幸福指数低。街道通过多年的不断总结和实践,强化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地区一刻钟生活圈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石油共生大院、逸成体育公园等代表项目更是成为了学院路的网红打卡地标。

区位图

实施成效

该项目成功探索了以街道为主体实施城市更新、补齐民生短板的有效路径,也是大院型低效空间更新的有益尝试。

石油大院生活圈的代表项目石油共生大院的新生,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和时尚感十足的休闲文化场所,提供咖啡店、餐厅、日间照料、托幼服务、文化展览、洗衣、理发、保健等功能,促进大院由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重塑邻里关系,探索大院单位治理新模式。

石油共生大院改造后功能分区图

双清路街区生活圈的代表项目逸成体育公园是在低效存量用地上进行的更新再利用,街道在体育公园南侧增设了双清路街区工作站,包含平安建设工作站、警务工作站、应急响应综合基地、公共安全教育基地、街区规划馆、老旧小区改造展示中心、社区议事厅等功能模块,满足了周边居民公共服务、休闲、健身的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双清路街区生活圈的建设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石油共生大院改造后

创新经验

学院路一刻钟生活圈更新实践项目强化街道统筹、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和多元主体参与,有效利用辖区资源,补充民生短板,切实提升了街区活力和居住品质。

探索以街道为主体、街区为单元进行城市更新

根据城市特征和肌理,学院路街道将辖区划分为若干街区,对每个街区开展系统的空间摸底与城市体检,查找“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如石油共生大院即是针对大院壁垒、协作失灵的治理困境,在梳理地区需求与短板后,在街区层面上系统性的统筹空间资源,实现街区内资源互补、组团联动,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补充民生短板。

石油共生大院亲子空间改造前

石油共生大院亲子空间改造后

石油共生大院文化空间内部改造前

石油共生大院文化空间内部改造后

倡导多元参与规划,搭建共建共管平台

学院路街道倡导多元参与规划,实现了街区、校区、园区和社区互相融合的良性互动。由130位高校院所专家组成的学院路发展智库,已成为地区规划发展的智囊团;“学院路城事设计节”“学院路城事科创节”已经成为调动地区高校院所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城市更新和治理的知名品牌。与此同时,为推动在地各单位深度合作,维系长效运行机制,街道积极倡导共建共管的新模式,如石油大院生活圈采取了“政府+单位+社会+居民”四方共建、“院委会+督导组+顾问团+社会组织+志愿者”五方共管的模式,二里庄生活圈引进社会组织成立“社区营造工作坊”,完善社区单位、物业、专家、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治理结构。

居民共商共议石油共生大院设计方案

石油共生大院部分便民服务功能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统筹谋划有序实施

学院路街道和责任规划师、设计团队共同总结了街区更新4+1工作法,形成《街区更新战略规划》系列手册,整合1-3-5年行动计划形成项目库,纳入街道“为民办实事清单”中,统筹考虑推动实施。目前,学院路的一刻钟生活圈更新实践在成功打造了石油共生大院、逸成体育公园等项目后,正在成功孵化以BOM嘻番里为代表的新兴项目。后者是在原五道口服装市场腾退后,通过楼宇更新植入了以服务高校年轻人及潮流人士等新生代群体为导向的新兴业态,将成为集吃喝玩乐娱一体化的沉浸体验式商业新地标。

BOM嘻番里沉浸式互动商场入口

本内容由市委城市工作办、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