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退伍文艺兵回村记

日期: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收集编辑: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

不得不承认,种地这个事对不少农民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2020年底,35岁的陈冬经过很短暂的考虑,就作出决定,回村。而彼时,他阔别农村已有七八年之久,文艺兵出身的他,退伍后没过两年就在宿迁市区安了家。在城里,他的主业是做婚礼主持,副业做餐饮,在朋友眼里,他经常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站在漂亮的舞台上谈笑风生,他还被宿迁学院聘为管乐团课外辅导老师。

而如今,在几十公里外的宿豫区仰化镇建新村,《民生周刊》记者见到的陈冬,皮肤已晒得黝黑,脚踩着沾满泥的运动鞋,穿着被洗得有些松垮褪色的黑色T恤,骑着一辆嘎嘎作响的电动三轮车往来于农田、蔬菜大棚和村部之间。

他已然从一个文艺人,变成了庄稼汉。

他还是村“两委”委员,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意义重大,能够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参与农村发展,见证自己出生的村子走向振兴,“这远比自己在外面赚钱重要得多”。

他说,离开光鲜的小舞台,来到农村这片大天地,不后悔。

“就是热爱我的家乡”

谈起回村,陈冬说,他是被村民“请”回来的。

原来,在2020年的冬天,建新村村“两委”选举,村里的一些老人就去宿迁找到陈冬,意思是让他回来帮村里干点事。

在这些村民看来,年轻的陈冬有能耐,人品又好,这样的能人回来,对村里是好事。

可对于陈冬来说,却是个麻烦事,他知道家人不会同意。首先是村“两委”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对这个家庭实在是微不足道,“我平时主持一场婚礼,都要千儿八百,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四五场活。”

“收入还不算啥,主要是家人的观念,他们觉得,好不容易从村里出来了,再回去,让人想不通。”

结果,就是陈冬和婚庆行业彻底脱了钩,一头扎到田地里。

“我不是多么崇高的人,就是想着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就是热爱我的家乡。”他向记者直言,选择回村发展,家乡情怀和赚钱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回村了,自己不赚钱不行,但是说去其他村赚钱,我不去。”

▲到了茭白收获季,陈冬忙碌地称重、打包。

种茭白

如今,陈冬在村里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能跑外、有眼界、善沟通是村里对他公认的本事。

为了增加村集体的收入,2021年的春天,他建议将村集体名下农业合作社的种植品种从传统农作物改为收益更高的被称作“水八仙”之一的茭白,但是其他村“两委”委员觉得风险太大,而且没有这方面的种植经验,最终他的建议没被采纳。

但是通过对市场的考察,陈冬坚持认为种茭白可行。于是,为了打消其他人的顾虑,他打算自己承包土地种植试试,“种成了最好,种不成,亏的是我一个”。

他陆续流转土地73亩,成立了宿豫区陈冬家庭农场,只种茭白。因为茭白采收需大量人工,且错开了稻麦农忙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村里闲散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工作赚钱。

种茭白的第一年,陈冬的家庭农场共计用工1000多人次,累计发放工资10万余元,农场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功的背后,自然是加倍的努力。“一开始,资金、人工、销路等都遇到过困难。”陈冬说,凭借着不怕困难的劲头,问题都迎刃而解。比如,为了拓宽茭白的销售渠道,他先后前往浙江、安徽等地的市场,以一名老兵的真诚,慢慢打开了销路。

为了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他向有意愿种茭白的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同时提供回收和储存服务,彻底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去年,我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给12户农户进行试种,并帮助他们销售,都取得了成功。”陈冬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要起到带头作用,今后他将继续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高效农业发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今年72岁的村民王贵彬,也是一个老兵和老党员,一直在村里种地。去年,他将自己家的小面积土地种上了茭白,收入增加了近3倍。王贵彬始终把陈冬看成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有想法、有能耐、有爱心”。

坚持

如今,陈冬的女儿已经12岁了,正需要父亲陪伴在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但陈冬却毅然选择第二次回归农村。

2009年,23岁的陈冬从部队退伍,他就拿着退伍津贴回到了村里。此前在部队的5年,他从一名普通士兵转为文艺兵,并积极从事文艺表演及创作,学会了圆号、快板,曾经参加全军文艺汇演,获得过集体三等功。

而脱下军装回到村里,凭着一个村民对家乡的热爱。但是他也坦言,那时在年轻少年的内心里,尚未产生回报桑梓的热情,只是觉得根在这里,不舍得远离。

当年,他投入五六万元承包水塘养泥鳅,还种着两个蔬菜大棚,但是全赔了。于是,他选择离开,去到了城市。

七八年后,他选择脱下西装领带,再次回到村里,心态变了,理想也变了,他就是要用军人的品质和信念,带领家乡父老走上致富之路。去年,他又流转土地新建了10个高效大棚,里面种的有葡萄、草莓、丝瓜等,他就是要创新种植理念,改变村民的固有想法。

眼下,陈冬每周末才能抽出些时间,回市里看看老婆孩子,“村里的事情太多,但是能干活的人太少。”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但是对于建新村这个普通的小村庄来说,很难吸引到人才。

那你为什么会回来?

“情怀,家乡的情怀。”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实习生 张弛威怡

责任编辑:罗芳菲

相关阅读

  • 贵州贵定:乡村“农家院” 致富“后花园”

  • 今年,“庭院经济”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亮相,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贵定县云雾镇营上村也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出了特色产业,既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 丰收节·乡村农匠丨下潘津村村民为啥都认彭昌金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巴莎·铁格斯“种的蔬菜都上市了,又到了一年丰收季。”9月15日,在伊宁市潘津镇昌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菜地里,彭昌金分拣着成熟的豆角笑眯眯地说:“豇豆
  • 让文明村镇创建浸润民心

  • ■华峰我市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中,坚持“塑形”与“铸魂”相结合,精准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实现由表及
  • 惠州惠城汝湖南新村:好婆媳好邻居传递正能量

  • 为扎实做好全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展示文明村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成果,惠城区委宣传部、区委农办、区文明办于日前组织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退伍文艺兵回村记

  • 不得不承认,种地这个事对不少农民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2020年底,35岁的陈冬经过很短暂的考虑,就作出决定,回村。而彼时,他阔别农村已有七八年之久,文艺兵出身的他,退伍后没过两年
  • 护航校园食品安全,乐山各地市场监管局在行动

  • 为保障全市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未成年人保护及“铁拳”行动部署,近期,乐山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学校
  • 会宁县实现劳务收入18.85亿元

  • 今年以来,会宁县扎实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实施返乡复岗、稳岗就业、暖心服务等措施,紧盯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两大方向,不断深化区域劳务协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服务、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