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贵州龙里:浓情“四月八” 妙手巧制花米饭

日期: 来源:黔南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黔南广播电视台

“一年一个四月八,布依家家染米花。米香逗得八方客,民族风情人人夸”。在黔南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四月八”来临之际,龙里县洗马镇哪嗙社区的群众们自发组织起来,用妙手巧制颜色各异的花米饭,欢庆四月八。

在哪嗙社区罗荣秀老人家中,老老少少三五人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正在忙碌着,她们两两配合,将用来染色的树叶进行挑选,然后将新鲜树叶捣碎成渣,过滤清洗、煮沸备用,现场一派和谐景象。


“这种是染黄的,这个要拿来热,舂来煮……”

老人的指导在花米饭制作现场不绝于耳,作为小辈的孙媳王菲也在认真聆听,这次是她第一次制作花米饭。王菲怀着好奇心与好学心一直跟随在老人身边学习,对于如何挑选优质稻米、如何调色染出五彩斑斓的花米饭的工序进行请教询问,老人们也揣着要将制作花米饭技巧传承下去的心思,将制作花米饭的“秘诀”尽数告知。


哪嗙社区居民罗荣秀说:“我们老了,我们要把花米饭制作手艺传给年轻人,要永远传承下去”。

浸泡糯米、将糯米和树叶汁染料水拌匀,待糯米着色均匀后便上笼蒸煮…… 半小时后,香喷喷的花米饭就出笼了,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王菲叫上小伙伴们一起将花米饭巧妙地按色彩分层,并摆放在竹篮中,使花米饭呈现出绚丽的图案。


“用花米饭做的这幅图,分为‘中国梦、劳动美、民族大团结’三个篇章,表达了我们丰收的喜悦,希望我们的民族大团结,国家越来越好。”哪嗙社区居民罗贵秀告诉记者。

花米饭被布依族、苗族同胞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每到四月八,龙里县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都用花米饭绘制出精美的图案,表达他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今天我也是第一次和长辈学做花米饭,了解了它的制作流程和方法,我感觉非常的成功,作为年轻人,我希望我能够把四月八传统的风俗、民俗继续传承下去。”哪嗙社区居民王菲说。 

据悉,“四月八”是布依族和苗族的传统节日,而在这一天不仅有制作花米饭的传统,还有唱山歌、吃长桌宴、祭祀祖先等传统。当人们围坐在一起吃花米饭、画花米粑、聊家常、过佳节时,一张张笑脸,一份份浓情让这个传统节日更显温情。

记者:靳国莉  张登艳
编辑:刘佩佩

相关阅读

  • 锅巴粥飘香

  • 锅巴粥飘香●张德超 口述 赵家莉 整理“三天不吃大米饭——腰杆子疼。”1965年,在五师沙山子农场(现五师八十三团)连队,人们常常这样开我们四川人的玩笑。上世纪60年代,生活物资
  • 农历四月八 捉鱼捉鸭子

  • 黔南“四月八”捉鸭子,塘中激战,谁更胜一筹?来源:黔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 龙里:多彩活动喜迎“四月八” 民族文化进校园

  • 为迎接民族节日“四月八”的到来,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近日,龙里县各学校开展“浓情四月八·打卡多彩美味的花米饭”活动。龙里县摆省民族中学的同
  • 龙里:浓情“四月八” 妙手巧制花米饭

  • “一年一个四月八,布依家家染米花。米香逗得八方客,民族风情人人夸”。在黔南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四月八”来临之际,龙里县洗马镇哪嗙社区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用妙手巧制颜色各
  • 沉浸式体验多彩“四月八”

  • 年年有个四月八,自古流传千万家,布依人家年年过,纪念目莲孝敬妈”。在布依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到来之际,贵定县第二小学联合盘江镇人民政府,相约布依村寨,欢度多彩“四月八”。悠
  • 罗甸:农历三月十三 畅享布依风情

  • 5月2日,2023年贵州·罗甸“红水河文化旅游季”——“三月十三”享布依风情活动在罗甸县龙坪镇新莲村举行。活动现场 张良静 摄祭祖现场 梁超 摄上午8点30分,民俗踩街队伍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贵州龙里:浓情“四月八” 妙手巧制花米饭

  • “一年一个四月八,布依家家染米花。米香逗得八方客,民族风情人人夸”。在黔南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四月八”来临之际,龙里县洗马镇哪嗙社区的群众们自发组织起来,用妙手巧制颜色
  • 35项社会保险服务事项实行省市一体化受理

  •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省本级部分社保服务事项纳入省和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的通知》,将省本级35项社会保险服务事项纳入省和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 走进农博园 畅享采摘乐

  • 眼下,各种瓜果陆续上市,体验采摘乐趣目前已成为临夏人休闲放松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就在近日,位于环湖公路旁的临夏县河西乡李家村农博园开园,为周边群众游玩再添新去处。走进农博
  • 嘉祥街道新梁庄村:快乐六一 童享乐趣

  • “我的书包是粉色的,我的文具盒也是粉色的!”“我的是蓝色的,我的文具盒上还有奥特曼呢!我的也好看!”蒙蒙的细雨一点也挡不住孩子们喜悦的心情。在新梁庄村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