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他退休金5600元,却坚持拾荒16年,死后遗物揭开真相,感动全国

日期: 来源:有书收集编辑:有书

2014年11月,一位拾荒老人来到杭州图书馆,他先是进到卫生间反复仔细地清洗双手,随后卷起衣袖,翻出干净的衣服内里包住袖口,然后才开始坐下安静地看书。

老人看书前认真洗手的场景被人拍了下来传到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拾荒老人也一度成了“网红”。

不曾想,2015年的一场车祸,夺走了老人的性命,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老人背后藏着一个惊天大秘密。

01

老人名叫韦思浩,出身贫寒家庭的他从小便酷爱读书,但在那个连基本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年代,读书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可即便如此,韦思浩也没有选择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因为他知道:生活很苦,但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便可以改变命运。

1953年,韦思浩通过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便在杭州市朝阳中学做了一名高中老师。

韦思浩喜欢看书,家里的藏书更是直接堆到了天花板,韦思浩的女儿曾回忆说:“父亲平时酷爱读书,只要拿起书,外界的一切就仿佛跟他没了任何关系。”

如此酷爱读书的韦思浩,文学素养更是不一般,他还曾因此被选到杭大编写组,参与了《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

甚至,韦思浩在58岁快退休时,还考取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教育的毕业证书,而两年后又参加了会计和医疗培训课程。

其实,按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韦思浩应该会和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拿着不菲的退休金,悠闲地过着老年生活,平时在家养养花、逗逗鸟,无聊了到公园下下棋。

但韦思浩却并没有如大家预期的那般,过起舒坦的养老生活。

因为妻子早逝,韦思浩虽然有三个女儿,但均在外地,所以他独自住在单位分的毛坯房里。

房间内的装饰极其简单,除了一张木板床,就剩下一个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大书柜,除此之外一件多余的家具都没有。

吃穿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也是简朴到能解决温饱就行。

姐妹三人曾多次提议让父亲搬过去跟她们住,但都被他给拒绝了。

韦思浩每个月有着5600元的退休金,足够保证他的生活,在经济上,子女们也从来不用担心,可让人们没想到的是,韦思浩竟然非要每天出去捡垃圾。

韦思浩的学生得知他们敬佩的老师竟然跑去拾荒,都觉得十分不解。

有人看不下去,就劝他:“老师,您别再去捡破烂了,好好在家养老。”

奈何,没人能劝得动这个固执的老头。

每次别人劝他,韦思浩都是笑着点头,也不作解释,第二天,他继续雷打不动地继续拿着竹竿,挎着袋子出去翻垃圾桶。

甚至为了省下电话费,韦思浩将女儿买给他的手机束之高阁,以至于每次女儿们来看他,都要在小区苦等几个小时。

对此,女儿们可谓是怨声载道,她们不明白自己通情达理的父亲,为什么在老了之后反而变得如此倔强。

即便年迈的韦思浩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变得冥顽不化,但有一件事情韦思浩一直没有变,那就是他依然热爱读书。

02

家里的书早已被韦思浩看完了,所以他常常到图书馆看书。

杭州图书馆,是一家面向所有市民开放的图书馆,许多热爱阅读的读者都会到这里阅览,甚至还吸引了爱阅读的拾荒者和流浪汉前来。

而韦思浩更是拾荒者中的常客,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此看书。

每一次进入图书馆前,韦思浩都会先把肩上的拾荒袋放在门口,接着再到洗手间开始认真的搓洗双手,甚至他连指甲缝都要一点点的抠干净。在洗净双手后,韦思浩又一寸寸挽起袖口,直到露出干净的衣服内里。

做完这一系列的动作后,韦思浩才会去到图书室,拿一本他喜欢的书籍,坐到最后一排,默默地认认真真看起来。

因为韦思浩常常以拾荒者的身份出现,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曾有读者向馆长投诉:让拾荒者进入阅读,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然而,馆长却霸气地回怼那些有意见的读者:“我无权拒绝任何人入内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这里。”

为此,杭州图书馆还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而与此同时,韦思浩认真洗手后看书的照片也被流传于网络,不知不觉间他就成了杭州的网红人物,引来了媒体争相报导。

当被记者问到:“您为什么要在看书前反复洗手?”

韦思浩回答:“千万不能把书给弄脏了。”每天面对恶臭难闻的垃圾,韦思浩不嫌弃脏,但前面摆放着的是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韦思浩正是用这个简单的仪式,表达着对书籍最高的敬畏。

即便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但韦思浩却始终不骄不躁,仿佛丝毫不受影响,他一如既往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直到一场意外,让韦思浩的生命戛然而止。

也是在韦思浩去世后,女儿们在收拾父亲的遗物时,才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03

那是在2015年11月18日,杭州城上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直到傍晚时分雨依旧没有停歇。

突然,从稀疏的车流中冲出一道黑影,紧接着一道刺耳的刹车声划破夜空,下一秒韦思浩老人已躺在了血泊中。

路过的好心市民当即报警,随后救护车和警车先后赶到,韦思浩老人也被第一时间送往了医院。韦思浩老人在重症监护室躺了25天后,终究还是因病情严重而撒手人寰。

本来,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意外事故,并没有什么可关注的,但当女儿们怀着悲伤的心情整理他的遗物时,却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在韦思浩的遗物中有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一大叠泛黄的汇款单以及一些信件,但上面的署名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魏丁兆。

女儿们很是纳闷,这个魏丁兆到底是何许人,和父亲又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韦思浩的家人开始继续寻找资料和线索,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这二十多年来,父亲竟然对她们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多年来,由于平时没有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接触得少,韦思浩也从没有跟女儿们多做解释。她们从来不知道,父亲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化名魏丁兆。

而父亲这样做的原因,竟是为了默默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寒门学子。

韦思浩二十多年来,一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扶持着那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从刚开始捐赠一笔几十块,到后来的几千块,为了让孩子们如愿进入校园,他从不吝啬。

“因为魏爷爷的资助,我终于可以上学了,是您圆了我的校园梦,衷心的感谢您。”这是一位署名“兰燕燕”的女孩写给韦思浩的感谢信,而这样的信足有一大沓。

直到此时,曾经的同事和学生也终于知道了,那个他们认为抠门的老头,原来一直在用自己绵薄的工资,帮助着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即便是在退休后也依旧靠拾荒支助他们。

人们也终于明白了,那个对自己的生活极尽“苛刻”,吃穿都非常寒酸的老人,只是为了尽可能将更多的钱用于捐助。

除此之外,女儿还在韦思浩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多年前就已经签字的遗体捐赠表。上面写着:捐献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撒江河。

此时,姐妹三人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父亲是怎样一个无私的人呀,生前竭尽所能的帮助别人,甚至连死后还依旧想为医疗事业做贡献。

想到父亲这些年,竟默默地做了这么多事情,平日姐妹们一见到父亲,都不忘唠叨,让他别再去捡垃圾了,但父亲却从没有一句解释,她们的内心就无比难受。

她们后悔自己没能早日发现父亲所做的一切,没能给予父亲支持,但同时她们也为父亲感到无比自豪。

04

韦思浩的事迹慢慢被流传开了,他生前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无数的人们。

后来,为了纪念韦思浩,热心网友们自行发起了"众筹老人雕像"爱心行动,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便完成了众筹,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更是主动为他亲手设计了一尊雕像。

这是一个半身铜像,铜像上,韦思浩专注看书又仿佛低头沉思,并且身上还抱着那根陪着他20多年的竹竿。

中国上下五千年,一直奉行腹有诗书气自华,而真正的读书人对于书籍的爱惜是刻进骨髓的。在韦思浩的身上,这种读书人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韦思浩的雕塑,在他生前常去的杭州图书馆被公开展览。

这尊铜像竖立在那里并不打眼,但雕像展出当天,群众们却络绎不绝,有人对雕像敬礼,有人对身边的孩子说:“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像韦老这样的人。”

不仅如此,曾经受过韦老资助的学子,也纷纷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雕像的落成。

他们一个个眼含热泪、泣不成声,并虔诚地献上自己尊敬的一鞠躬,如果韦思浩在天有灵,应该也会欣慰自己多年来默默的付出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都无法理解世上竟有这样一个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人。但韦思浩的精神就像是点点星光、一直璀璨地照耀人们前行的道路。

韦思浩捡的哪里是破烂呀,他是在竭尽全力为贫苦学子们筹学费。他背着那根竹竿翻翻捡捡几十年,不知捡来了多少孩子的校园,扭转了多少人的命运路线。

韦思浩住着没有装修的毛坯房,家里除了书柜和木板床再无多余的家具,几件老旧不堪的衣服,几双残破变形的布鞋,清贫如此,但他却把满满的爱,都献给了那些贫困的孩子。

当我们对“拾荒老人”去图书馆看书,而品头论足时,却从没有想过去了解他的内在。

韦思浩生前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天都一定得看一看。”

风雨之中,老人捡起并视若珍宝的,除了废品,还有我们不懂的纯净与热爱,他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拾荒者。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韦思浩虽然已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作者:沐颜

编辑:罗小鱼

资料来源:

1.《来这里读一读“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韦思浩老人的故事》,杭州网,2018年1月23日

2.《还记得六年前的韦思浩老人吗?杭州图书馆回顾“温暖阅读”三周年》,钱江晚报,2020年12月16日

3.《“拾荒老人”韦思浩铜像永久落座杭州图书馆》,都市快报,2018年1月24日

相关阅读

  • 刚刚,蚂蚁集团发布重要公告,事关实控人变化!

  • 1月7日,蚂蚁集团官网发布一份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称,为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蚂蚁集团拟在董事会和股东层面采取一系列升级举措,包括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
  • 他见义勇为救助七旬老人后默默离开

  • 近日,一位七旬老人拿着一面写有“军民一家亲、救人不留名”字样的锦旗来到火箭军某部,专程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由此,该部二级上士李鹏飞勇救受伤群众的事迹才被官兵知晓。事情
  • 悲痛,又一位去世

  • 我们悲痛地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郭林大于2023年1月6日离世终年93岁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存48位
    在刺刀下逃生,心中创伤伴随一生
    1937年
  • 【新警察故事】青春“警”色,正当时

  • 新警察故事▲九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 陈晓今天,是我加入江西公安队伍的第110天。有人问我,为什么想当警察,我说,“因为我想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我的父亲叫陈水印,2010年7月2
  • 穿警服的“人肉靠椅” 温暖迷路老人一小时

  • 1月4日,武汉市一名老人迷路后不慎误上高架,被正在巡逻的东湖高新交警发现,交警一边帮助寻找家属,一边照顾老人,期间,交警发现老人因体力不支,站在路边摇晃欲倒,于是席地而坐为老人
  • 回家过年喽!杭州首趟春运加开列车启程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佳妮 摄影 林云龙 通讯员 祝郎泰1月7日清晨6点,杭州东站候车大厅1号检票口前,旅客们提着大包小包行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6时22分,杭州地区首趟春运加开列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深化“纪检+业务监督” 提高物资质量管理

  • “先查看物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再仔细核对货物的规格、型号、品牌、产地以及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不能有遗漏和差错。”为加强电网物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1月5日,国网东阳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