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仪式过度的人类学解读

日期: 来源:中国学派收集编辑:中国学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P143—P144

作者:嘉日姆几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原题《仪式过度及其理论——以一位彝族患者的仪式治疗史为例》,摘自《开放时代》2022年6期,王宁摘

仪式医疗是否有过度治疗的问题,至今很少有人研究。在现代医学中,过度医疗一般被理解为“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超过疾病实际诊断和治疗需求的医疗行为或过程”,主要包括医疗行为的无效性和医疗消费的过度性。问题是,医疗行为的无效性和医疗消费的过度性在仪式医疗中同样存在,它们是否会形成与过度医疗类似的仪式过度?本文将揭示凉山彝族不仅有仪式过度的观念,还设置有处理仪式过度的特定仪式。人们如何解释仪式过度,其生成机制是什么?对仪式过度进行讨论有何理论意义?本文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回答以上问题。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仪式治疗在彝区广泛交替使用,“巫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形成了别具凉山特色的医疗情景与实践。凉山彝族治疗精神障碍的仪式十分丰富,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仪式治疗的需求与体验。从2017年开始,笔者在云南、四川大小凉山彝区展开关于精神障碍仪式治疗的多次田野调查,内容涉及经文收集整理、经文识读翻译、仪式描述和个案研究等项目。木呷是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沙力坪村村民,自1987年患病(医学诊断为精神分裂)以来,先后有十几位治疗师为其举行过治疗仪式,他们少则主持一年,多则主持四年。患者与这些治疗师建立了长期和稳定的关系,这些关系深深嵌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其生活经验的重要内容。为了弄清治疗师们治疗木呷时的病理解释,笔者开始寻访他们。2020年8月我们拜访了据信是治愈了木呷的毕摩勒武务支。

就笔者所知,目前还没有学者完整地提出仪式医疗中过度治疗的相关概念及其解释框架,我们暂且将仪式医疗中过度治疗的观念与实践称为“仪式过度”。实际上,人类学关于仪式错误和仪式失败的研究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仪式过度的话题有关,因为它们均涉及仪式动力学问题。本文使用的是仪式过度的广义概念,因为木呷的仪式过度是其25年仪式治疗的累积,它们既有仪式错误的特征又有仪式失败的属性,既有过度消费的形式更有话语伤害的内涵,且还不能用前述学者关注单场仪式的思维和方法来解释。仪式过度因此成为本文探讨的全新话题。

仪式治疗作为医学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由于方法上的原因,仪式治疗的研究往往以总体性描述为主,鲜有针对特定疾病仪式治疗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精神障碍仪式治疗的研究尤其稀少。仪式治疗的价值尚未被认真对待与审视,以至于我们对仪式治疗的研究还处于零乱状态,研究方法以对单场仪式的描述和分析为主。内容要么描述某种乡土医疗观念,要么补充某些西方学者的解释,而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和观念有待发掘。木呷的仪式治疗史构成一类需要解释的个案:仪式治疗不具备立竿见影的医学效果,但作为慢病的精神障碍为什么需要长期的仪式治疗?而长期的仪式治疗又会导致仪式过度,与其相随的无效医疗又威胁着人们的治疗信心,因此仪式过度的处置既是问题也是方法。

作为个案,木呷的仪式治疗史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我们发现作为治疗方法的仪式过度已超出关于仪式错误、仪式失败的讨论;另一方面,仪式过度提供了理解仪式医疗的新视角与方法,以单项仪式为研究单元的仪式理论似乎不能解释慢病的仪式治疗。在木呷的仪式治疗史中,仪式过度是作为致病原因出现的,勒武务支将其与宗亲凶死鬼、外来女鬼和山神共同视为导致木呷久治不愈的综合因素,仪式过度的解除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与格尔兹、赵省华和布里吉特·默兹等学者的观察有所差别,他们都没有将仪式错误和仪式失败当作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来看待。然而,在木呷的仪式治疗史中,仪式过度既是一系列仪式错误和失败的后果,也是这些后果的解除方式。笔者曾经问过木呷的家人如何理解乃呢克仪式,他们说,不同的毕摩和苏尼都有不同的说法和要求,这经常会令人烦恼与困惑,但勒武务支的做法最独特,因为他用一整天的时间询问之前所有的仪式,而一般的毕摩不会这么做。

勒武务支显然具有仪式批评的意识,他虽未对之前的仪式错误、失败和成效进行逐一评估,但将所有的仪式后果总结为仪式过度,并将其危害机制解释为话语混乱。勒武务支的仪式自觉是一种语言导向的仪式批评,至少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一,仪式过度将不同治疗师的能力无差别化。此做法弱化了他们之间的职业竞争,从伦理上维护了仪式治疗师的同等地位与合法性。案例中仪式过度与话语“臃肿”的关联实际上赦免了治疗师在仪式失败和错误中的责任,这是言语混乱在职业伦理中的运用。其二,仪式过度消除了不同治疗师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解释混乱。每位治疗师的病理分析与仪式选择都会塑造特定的意义偏见,但乃呢的解释将它们统一为话语“臃肿”,消除了其间的竞争与抵牾,将之前的解释混乱归零并为接下来的治疗理顺仪式空间,即让混乱过渡到有序。在此意义上,过度也是一种过渡,消除话语混乱因此成为重建治疗信心的新起点。其三,解除话语“臃肿”的“吐槽”仪式实际上是一种宣泄设置。长期仪式错误和失败导致的医治无效经过解释混乱的放大,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治疗信心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吐槽”仪式为他们提供了疏导途径与象征出口,这是语言导向的仪式批评暗含的心理方案。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话语治疗的心理重启,即在过度中过渡。

仪式医疗的史学视角似乎是发现仪式过度的关键所在。木呷的仪式治疗史将全部的仪式错误、仪式失败和仪式成功相互串联,被认为导致其疯癫的山神祭祀及其错误一直在木呷的仪式治疗中产生持久影响。跨度更大的因果视角并没有被相关学者所关注,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将仪式医疗从一般的仪式研究中分离出来,这同样也是布里吉特·默兹和豪只注意到仪式错误而没有讨论仪式过度的原因。换句话说,仪式医疗的研究应该以患者的持续性治疗为架构,分析仪式治疗的社会文化过程以及不同仪式之间的可能关系,它们的分析单元应该是仪式以外的生活史而不仅仅是仪式本身。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木呷的陈述在本文中很少出现,相反其家人特别是母亲的叙述却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与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有关。举行仪式期间恰好就是木呷的失忆期,他对仪式的记忆是零碎和片段化的,记下来的往往都是诸如掉牙齿、被狗咬等与仪式有关但在其外的生活细节与事件,而母亲作为仪式的组织者对木呷的仪式治疗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生活史的视角对于木呷的个案研究更具方法论意义——仪式治疗的对象是家庭而不仅仅是个体患者。现今多数的仪式批评理论都以单场仪式为分析单元,其风险就在于将仪式从生活史中割裂而走向其对立面,造成无历史的功能主义偏见,仪式是否会过度的生活史问题自然被忽略。在木呷的故事中,仪式其实就是生活本身,治疗师、患者及其家人共同塑造了一连串“相互关注的情感机制”。它们既是共时层面的社会交往,也是历时层面的意义关联,更是具有生活气息的情景构造。

本文用拓展个案法描述了仪式过度的观念及其发生机制,仪式过度既意味着混乱也意味着希望,其理论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仪式过度的观念显示了话语与程序之间的内在关联,话语混乱的解除既是一种实质正义也是一种程序正义,充分体现了仪式批评在仪式治疗中的革新性与必要性;其次,仪式过度描绘了一条以家庭为主线的医学人类学叙事——家庭既是仪式治疗的组织单位,也是仪式治疗的目的,更是仪式治疗的话语环境;最后,仪式过度的观念内在地含有生活史视角,它警示我们仪式治疗的研究与批评不能只局限在功能主义式的分析与解释上,用来分析单项仪式的理论与方法未必切合仪式医疗的研究。我们至少还需要从生活史的视角来透视仪式链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纠缠,深入揭示更多既是问题也是方法的话题与质料,从过度中探寻过渡的建设性意义。


相关阅读

  • 两部门联合发文 改善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于2023年至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
  • 抬头,夏伊始 | 作家的初夏是怎么度过的

  • 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一不留神,心心念念的可以吃冰棍儿、穿短裤、沙滩躺和吹风扇的夏天就要来了。| 《风平浪静的闲暇》剧照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立
  • 以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

  •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本期大家谈,我们邀请3位专家学者,聊一聊
  • 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并存

  • 编者按:风险投资家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大有可为,然而在这一领域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投资人和医疗从业人员对此有着很深刻的见解。我们咨询了几十个风险投资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仪式过度的人类学解读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P143—P144作者:嘉日姆几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原题《仪式过度及其理论——以一位彝族患者的仪式治疗史为例》,摘自《开放时
  • C919首航成功具有多重意义

  •   【新闻随笔】  作者:陈 城  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飞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成功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C919国产大型客机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