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这一届进入职场的00后最爱什么城市?有没有出现人才流动新趋势?
7月17日,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00后最爱投递新一线城市。同时,近三年来曾“逃离”北上广深的职场人中,39.2%选择重新投递一线城市,成为“回笼漂”,其重新投递一线城市的平均间隔时间在20个月左右。
无独有偶。不久前,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也曾透露,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难道年轻人真的在重新“杀回”北上广深吗?面对“回笼漂”,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该慌吗?
逃离的80后、90后为何选择成为“回笼漂”?
“回笼漂”,指的是一个人离开北上广深后,过段时间又返回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所以很多人也说“回笼北漂”“回笼深漂”。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两年,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回笼漂”经历,小红书用户“阿三”就是其中之一。
她告诉记者,曾在北京一家在线教育大厂工作,多年的高压工作,让她陷入了一个极度内耗、精神敏感的状态。在西藏旅游一圈后,她最大的感受是受够了上下班拥挤的地铁、受够了看夕阳都觉得奢侈、受够了独居小单间和公用的卫生间、受够了通勤打底一小时……
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打包行李回了辽宁老家,打车不超过20块钱,可以吃父母做的家常菜,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可是,当她自己治愈了自己后,发现还是需要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被治愈后,变得更成熟、更热烈,有了更稳定的情绪,也不甘于只拿两三千元的月薪。
回到北京,当发现晚上9点去夜跑还能碰到同路人,发现凌晨一点半还有夜骑人在路灯下聊天,发现随时打车都会被接单时,她只想说一句“久违了,北京”。
这些经历被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7天时间已经有500多个点赞、400条评论,其中大部是有着同样经历的人。
26岁的绍兴人杨女士,最近就刚从杭州“回笼沪漂”。“对我来说原因其实很简单,从上虞到上海,也就比到杭州多了一小时的车程,而且上海收入更高,这是‘回笼漂’的主要原因。”杨静介绍,她在拿到招商银行浦东新区某支行的Offer后,月薪18000元,除去6000元房租,还能剩下一万多元,要比杭州高出不少。
收入和自我价值,这些被认为是年轻人选择“回笼漂”的重要原因。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报告,近三年来曾“逃离”北上广深的职场人中,39.2%选择重新投递一线城市,他们年龄段主要在25-40岁,是典型的80后90后,占比超过70%,主要分布在互联网、半导体、整车制造等领域,都是高薪行业。
“一线城市的机会更多,是让许多年轻人选择‘回笼漂’的主要原因。”猎聘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把冉告诉潮新闻记者,在他们针对职场人开展关于选择城市定居最大因素的调研显示,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就业机会列位居前三。
事实上,“回笼漂”趋势越来越明显,与北上广深人口增速回暖的判断是一致的。
去年,北上广深人口首次出现集体负增长,但业内对这一并没有感到十分悲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说,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有着超强空间承载力和产业承载力,人口下降不会是一个常态。今年,四大一线城市人口或许就会回到正增长的轨道。而“回笼漂”,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趋势。
00后为什么更爱新一线?
部分人重回北上广深,而更多人在跑入新一线。这些年来,杭州、长沙、成都等新一线城市,轮番成为新晋的人口“流入之王”。
“新一线的人才吸引力的确在逐年增强。”把冉介绍,猎聘数据显示,近年来,人才投递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占比的差距在缩小,呈现一降一升。
一线城市在“降”,从2017年的42.0%下降到了2022年的36.1%。
新一线在“升”,从2017年的29.8%上升到了2022年的35.3%。
尤其是分代际看,越年轻的人,越喜欢新一线。因为进入职场不久的95后,以及刚刚进入职场的00后,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则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
为什么越年轻的人,越喜欢新一线?
有人调侃说,这届年轻人,“卷”不动了。
00后张伊阳,今年从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果断选择入职位于杭州的浙江兆丰机电。“我更多还是考虑经济上的因素,包括消费水平、房价等。”张伊阳说,如果留在北京,那么绝大部分的薪资,将用于生活支出,工资肯定是所剩无几的。而选择杭州,不仅有应届毕业生补贴,公司还提供了住宿,房价水平也更低。
张伊阳的担忧,在猎聘发布的一份份数据中都有印证——00后的职场安全感最低;00后愿意从事蓝领工作的占比最高;00后最愿意摆摊或开店做小生意……
正是00后择业心态发生了变化,那些人文地理和产业发展都比较强,且竞争压力没那么大的新一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就有更强的吸引力。
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持续强劲。猎聘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人才投递热门城市TOP20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位居前四,杭州以4.95%的占比位居第五,在非一线城市中位居人才投递榜首。此外,从70后、80后、95前、95后、00后等5个代际看,热门投递城市中,杭州都位居第五。
人跟着产业走,哪些非省会城市还在异军突起?
强省会战略加持下,郑州、成都、武汉、长沙等省会发展势头强劲。其他非省会城市怎么办?
今年以来,一些非省会城市也在异军突起。最新的《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苏州、宁波、东莞、佛山等城市,在不同榜单中出现数据爬升。
比如,2023年上半年,人才投递热门城市中,苏州、佛山占总投递量的比重,超过了郑州、天津等城市。平均月薪中,苏州、宁波和佛山进入了全国前十,超过了合肥、武汉、西安、重庆等城市。而在不同代际求职者热门城市中,苏州都位居前七名,东莞、佛山甚至还挤入了70后最喜欢投递城市的前十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与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布局的加速优化有关。
“随着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对人才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把冉介绍,从疫情前后各行业人才投递新一线城市最多的五大行业的变化来看,计算机软件、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已经取代了机械/设备、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职场人最希望进入的行业中,通信和半导体已跻身第二。
这些趋势都表明了抢占布局智能制造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要性。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照中国工业大市前10名榜单,出现了泉州、无锡等三四线或弱二线城市。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所在城市,则出现了更多三四线城市,如南通、淄博、潍坊等等。这些城市虽然并不是处在城市金字塔的头部,却依靠在某个细分领域的长期深耕和钻研精进,代表了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最高水准,对细分领域的人才形成了吸引力。
“不过,这些异军突起的非省会城市,可能暂时还难以对一线和新一线造成太大冲击。”把冉认为,非省会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在细分领域的弯道超车,很难撼动一线和新一线的综合吸引力。
反过来说,城市的竞争一直在进行。除了一线城市自带流量,那些新一线城市,如果不能在未来产业上加快布局,那么总有一天终究会被人才排出备选项,被其他城市所替代。
潮新闻 记者 张留 实习生 郑宸 制图 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