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问计代表委员·文化圆桌 | 做好“文化+百业”大文章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嘉宾:

谢卫东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吕建中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

吴国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主持人:

韩洁 

创意提升和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文化正在与科技、体育、健康、教育、金融等

各领域融合发展。

“文化+”孵化新产品新业态

主持人:近年来,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作用,对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文化+”实践有哪些成功经验?“文化+”未来还有哪些新的发展空间,催生新的消费增长点?

吕建中:“文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文化与其他产业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融合,是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植入、融合、渗透,核心是赋予其他产业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和文化形态。对照这些要求和特征来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百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文化创意与设计不仅为装备业、轻工业、信息业服务,还可以为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服务。充分利用“文化+”效应,可以将文化与影视产业、商业贸易、旅游业等有效结合起来,开发出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新业态和新产品。

目前还存在对“文化+”理解不够深入、融合范围较为有限、融合模式略显单一、跨界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这些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文化+”进一步深入融合、快速成长的过程。

谢卫东:辽宁省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交会处,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拥有牛河梁红山文化、三燕文化、白垩纪化石文化和红色文化。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朝阳市举办了化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在“文化+百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85%;接待游客23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朝阳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实践中,也暴露出规划设计不足、文旅产品单一、文旅融合度不够深入等问题。朝阳市将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过程中,深入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深度推进“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积极推进“文化+科技”“文化+乡村”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新业态。坚持“以文塑城”,建设“博物馆之城”,将博物馆研学游作为朝阳市文旅产业发展新方向,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吴国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还能有效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进产业链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江苏无锡宜兴周铁镇,我们正在打造“文旅+大健康”项目,该项目也是“锡宜一体化”的先导工程,是太湖治理、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该项目的落地、建设为当地区域绿色发展带来了了生态红利,为产业创新和升级奠定了基础。

作为文旅行业从业者,要继续深化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着力构建“文旅+大健康”“文旅+大教育”“文旅+大娱乐”等产业业态,拓宽文旅赛道、做强文旅经济,提升整个文化行业的竞争力。

魏鹏举:目前看来,“文化+”主要的成功经验是各地利用特色文化对各类消费业态赋能及赋值,推进旅游、餐饮、服饰、产品包装乃至商业地产等行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品质化繁荣。很多地方通过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打造了具有品牌效应的地标性文旅综合业态,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唐山“非遗美食博物馆——唐山宴”等。

“新国潮”是当前乃至未来推进整体消费繁荣、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从中不仅会涌现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等,还能助力带有中国元素的新质生产力代表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发挥“文化+”在城乡发展中的更大作用

主持人:目前,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这当中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又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吕建中:要让“文化+”在城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产业、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为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有序融合和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不同的行业主体跨界融合提供信息、技术、贸易和投融资服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要建设“文化+”大格局,健全以文化力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工作体系,从整体上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升级。

目前,“文化+”发展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是融资难。这是文化产业轻资产、长周期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关部门应当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以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文化领域创新创造活力,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获得新动能、打开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魏鹏举:文化产业赋能城乡发展已成为很多地方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的文旅“牛市”更是增强了各地的信心和决心。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产业总体上是一种投资大、回报长、受益广的产业类型,地方政府一定要在做好文化生态保护、社会需求分析、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稳扎稳打推进,切不可急功近利高负债投资。

吴国平:在文化产业赋能城乡发展的实践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成为推动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缺乏对当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度了解与挖掘,文化旅游产品趋同,文化内涵不足;有的地方景点单一,存在“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缺乏足够的文化辨识度;有的热门乡村旅游经营户多,存在盲目发展和过度投资的问题;有的地方运营管理还较粗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鼓励年轻人返乡投身乡村旅游事业是收效较好、见效较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好方式。这需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府在乡村旅游中的统筹主导作用,让年轻人看到机遇、找到机会,心动然后行动,同时要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优化就医、就学、商业、运动、文娱等相应配套设施,为其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主持人:在“文化+百业”实践中,科技、商业、金融等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数字文旅等新业态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相关主管部门应如何引导其良性健康发展?

吕建中:创意提升和技术进步历来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两个驱动力。数字创意产业的规模效应和低边际传播成本优势,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的产业特征,以数字化助推“文化+”,可以有效扩大文化产业的覆盖面,拓展其内涵,增加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从大唐西市集团近几年的发展看,新的增长点大多集中在科技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比如,我们携手专家团队和研发机构成立了“数字科技创新实验室”,在数字文化、艺术品交易流通领域研发了系列软硬件设备,创建了“大唐链”“大唐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吴国平: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靠科技手段转换动能,用新技术、新场景、新思路赋能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要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升级,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创新旅游消费场景,让游客享受到全新的文旅体验。我们正在以“吴越春秋”为核心文化IP打造鸿山奇境项目,通过搭建“创意文旅、IP孵化、数字文娱”产业联动平台,把整个景区打造成为可观赏、可娱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实现文旅与数字无限融合,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持续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创新型企业转变。

魏鹏举: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潮流趋势。文本、图片、影像等内容生产日益智能化,文化共创日益数字化,我们须拥抱智能文旅的新技术、新业态,积极应对挑战。

谢卫东:相关部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文化+百业”深度融合。

一是注重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成果转化,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产品开发、目的地形象塑造、精准营销和客群回馈等,打造大众化、场景化、功能化、体验化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

二是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创新性很强,各级政府要进行前瞻性预判与布局,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和监管。

三是借力当地其他特色产业,打造跨界融合的文旅产业集群,增强文化产业的差异性与竞争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化跨界融合 实现双向赋能

主持人:如何把握“文化+百业”融合实践过程中的“最大公约数”?

吕建中:我国正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的时代大潮中,其特征是更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更讲究体验和需求更加多元。应当牢固树立“文化+”思维,以“全链接”“零距离”理念看待“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中充分融入“文化+”,提升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分量。另一方面,“文化+”催生的产业和产品除经济属性外还有文化属性,这要求发展“文化+”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点也必须牢牢把握,并在顶层设计中予以强调和体现。

同时,深化文化与科技、制造业、服务业、体育、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全面跨界融合,需要大量跨界融合型人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根据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提前布局。此外,“文化+”打造的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的输出、市场的占领,也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较量,所以还应当积极向海外拓展,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渠道。

吴国平:“文化+百业”融合协同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新,即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创意文化内涵、创造文旅经典,打造高质量文旅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产业更新,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需要政府牵头,做好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构筑上下游互动的产业链体系;要高度重视产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文化行业。

谢卫东:“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百业”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要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产品,拓展文旅融合空间,丰富文旅融合载体,构建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创新文旅融合业态,还要完善文旅融合的保障体系,从规划、市场、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为有效推动“文化+百业”融合、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提供核心支撑和可靠保障。

魏鹏举:要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底线,那就是不可以将文化工具化,要时刻守文化之正、创业态之新。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扬光大、以文化人,文化价值才能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才能长效带动百业繁荣,真正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竞争力及其品牌效应。

(统筹:韩洁;参与采写:秦毅 王炜 韩洁 葛鑫;卢旭 摄)

责编:勾晓庆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渭南开展“清浊行动”净化文旅环境

  • 渭南日报 记者 姚琼3月6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从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我市持续开展“清浊行动”,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行动开
  • 慕了慕了!鄂尔多斯又一个村分红了!

  • 春日阳光明媚万事欣欣向荣走进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达楞图如村一起来感受村民们分红的喜悦吧 “李叔,你也来了!我妈这腿脚不好,也非嚷嚷着要来!”“大喜事儿,能不来吗?热热闹闹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