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前“兔”似锦时,让我们一起守望健康,喜迎新春。
一、养好“肝”,假期不疲劳
春节守岁、出行拜年、外出旅行,往往令人有劳累之感。这与中医肝脏象功能相关,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与耐力有关,所以有人说“熬夜伤肝”。因此春节期间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可用枸杞子、菊花代茶饮养肝。如果旅途劳累可以用生脉饮、红景天口服液,如果口渴还可用西洋参、麦冬适量,一起代茶饮。
二、健好“脾”,心意更满满
春节期间选年货,可以结合亲人朋友的体质,送健康令人更惊喜:
茶叶:如果送容易上火、脾气较为急躁的人,可以用绿茶、白茶为礼;如果送脾胃不好、喜欢温暖环境的人,可以用红茶、黑茶、普洱茶为礼。还有很多花草茶,比如玫瑰花茶有活血之效,菊花茶可明目,桂花茶可温胃,荷叶茶可升清阳,决明子茶可通便,金银花茶可清透热邪,绞股蓝茶可益气补虚。
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对于气虚、气短、乏力的人,可以选择山参;对于精血不足、唇舌眼睑淡白、贫血的人,可以选择阿胶;对于阳气不足、经常怕冷的人,可以选择鹿茸片、鹿角胶;对于阴虚、口干渴、高血糖的人,可以选送西洋参、石斛;对于精气不足的人,可以选送冬虫夏草;心神不足、失眠的人可选灵芝片。
海鲜:黄花鱼可益气填精;虾可补肾温阳、通乳托毒;螃蟹可散瘀血散诸热;鳗鱼可补虚壮阳、除风湿、强筋骨;海参有补肾益精、滋阴养血的功效;鲍鱼可明目补虚。民间有“女吃参,男吃鲍”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海鲜一般性味咸寒入下焦,可丽奇经八脉,但要注意挑选新鲜没有变质的,过敏体质者应当慎用。
如因饮食丰美有胃口不振之感,可用紫苏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自制药食同源的食品,有行气积滞、清解胃肠积热之效。如果是食用肉类过多,可自制炒红果、或服用大山楂丸以化解油腻。
三、调好“肺”,守住免疫防线
天气寒冷,旅途劳乏,免疫力下降时可能有发烧、咳嗽、咳痰等外感症状。寒、热、虚、实皆可令人咳,因此一定要找准自己是由于哪种问题而生病,不然南辕北辙地用药会加重病情,应当寻求执业中医师的专业辨证论治。要注意避免摄入生冷、油腻、荤腥、辛辣的食品,饮食宜清淡,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病情反复。
花花草草、常用食材也对治疗有辅助作用。比如风热初起,可用竹叶、枇杷叶、苏叶、金银花代茶饮;发热口燥咽干便秘,可用梨、藕汁、甘蔗、荸荠榨汁;咳嗽腹胀,可食用白萝卜、炒紫苏子下气除痰;肺热咳嗽者可用鱼腥草、穿心莲拌凉菜;如果咳嗽黄痰,可以用川贝蒸雪梨。对于老年咳嗽便秘的,还可自制蜂蜜柚子茶,既化痰又润下。
四、温好“肾”,注意防寒保暖
春节正值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肾咸水寒”,做好防寒也是养肾的方式。中医学认为足部涌泉穴为肾经原穴,而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后背为督脉循行的部位,也是阳气通行的部位,因此,要防止“寒从足生”“寒从背生”。可以将暖足贴隔袜贴在涌泉穴、将暖贴隔衣贴在大椎、肺俞、双侧次髎等足部和后背的穴位,保养人体的阳气。出行时可以自带保温杯,方便随时取用热水。
晚上回家用热水泡脚,刺激足部相应穴位,缓解疲劳。还可以饮用葱姜熬制的热水,取其温通阳气的功效。
对于“阳康”人群,更要注意出行、通风、汗出时的保暖,以免造成中医伏气温病的“两感”,造成病情反复。
五、调好“心”,和悦身心迎新年
上班族的朋友,把重心放在享受春节团圆的家庭氛围和朋友相聚的快乐上,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攀比一年的盘点,不被别人“带节奏”,规律作息,预防由于内分泌紊乱带来的心理波动。放平心态,放松身心,围绕着团圆的主旋律,带着爱回家,纾解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老年朋友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逐渐增加。过节期间也应保持规律的生活,避免熬夜,避免由于见到亲人的情绪波动。在天气良好的时候,多晒太阳,多运动。还应调整好自己的生活重心,既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一切围着孩子转,适当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儿女们返回工作岗位后也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以减轻父母的挂念,帮助他们逐渐适应节后生活。
假期结束前两天,上班族要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循序渐进,通过身心各方面的调节,做到“开工大吉”,精神饱满地迎接新年工作!
作者:李涵
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