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恩施市三岔镇三元坝村:小土豆迸发产业发展活力

日期: 来源:恩施日报收集编辑:恩施日报


马铃薯花海。

马铃薯采收大赛。

“土豆花儿开”活动现场。

当清风跃过重叠山峦,连片的万亩土豆花海悄然绽放。青山、炊烟、劳作的农民彼此呼应,构成一幅自然写意画。

一颗土豆蕴藏着多少力量?近年来,恩施市三岔镇三元坝村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抓种质源头,扩品种繁育,延产业链条,创美食美景,塑文旅名片,形成了“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宴”多产融合的特色全产业链模式,成为唯一一个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湖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从饱腹到致富,农业有奔头

“以前种土豆是为吃饱,现在种土豆是想挣钱。”69岁的三元坝村村民黄武轩是个种土豆的“老把式”,他说,“现在的土豆个头大,圆溜溜的,亩均产量有2000公斤。”收成上涨的背后,用黄武轩的话说,那是因为有了“金种子”。

所谓“金种子”,指的是马铃薯种薯。

三元坝村大堡山组地处高山,过去农户采取马铃薯、玉米混种的种植方式,且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手段,每年收成全是“靠天吃饭”,一家能收500公斤就算是大丰收了,种植户们对马铃薯的品相、口感等更是没有概念。如遇到上门收购,价格就更低,每公斤0.6元就是“高价”了。

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增收,三岔镇抢抓马铃薯主粮化机遇,由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我是2014年第一批跟着农业服务中心种马铃薯的。”提起自己当初的决定,黄武轩很是骄傲。

统一发放种薯、科学配方施肥、统一防虫治病、专家指导种植技术,马铃薯收获后,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统一收购。第一年,黄武轩10亩地就收获了近2万公斤马铃薯,年收入相较前一年增长3倍。2018年,黄武轩家成功脱贫。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三岔镇落实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建设3000亩,其中,三元坝村1300亩;建立原原种、原种、良种硒土豆三级良繁体系,完成300亩种薯基地建设,实施“米拉”(马尔科)、“鄂薯10号”良种推广,在严把种薯关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速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

如今的三元坝村,马铃薯销路广、产量多,经营越来越顺利。从以前的产量低、品种差到如今的年产量7000吨、总产值3376万元,实现了华丽转身。

从“土豆饭”到“旅游饭”,乡村有看头

每年夏天,青山环抱的山坡上,土豆花成簇盛开,连成一片花海。

三岔镇的土豆卖得火热,与土豆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也日渐成型。2019年,恰逢第21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恩施州召开,“土豆花儿开”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与中国马铃薯大会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乡村旅游的春风吹进三元坝千家万户。

“听说2020年的‘土豆花儿开’要在我们村举行,家里乱七八糟的话,到时候游客看见了就会对村里的印象不好,会给村里抹黑。”村民胡贵吉趁农闲时,将家里的小院修整一新,准备打造成农家乐迎接游客的到来。“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土豆,还能吃上‘旅游饭’。”胡贵吉说。

赏花海、品美食、展产品、览非遗……20多项精彩活动在土豆花海中轮番上演。

“每年都有新变化。”第二次带着女儿前来游玩的游客张丽说,“今年新增加了游乐设施和科普内容,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更多与土豆相关的知识。”

“每年四五月土豆花开的时候。不少游客都会来打卡。现在每年游客量近万人,平均每月能给村里的农家乐增收2000多元。”三元坝村党支部书记唐晓州说。

2023年,三岔镇结合三元坝“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投入300余万元完成恩鹤公路沿线“彩色森林”打造,让广大游客近距离感受山间美景、享受漫山花海、体验浪漫生活。

从田头到货架“高端”,收入有盼头

“洋芋蛋宝中宝,顿顿饭离不了。”这句话在当地流传已久,足以显现土豆是三岔人餐桌上的常菜。

马铃薯的商品化有多少种可能性?

热爱马铃薯的三岔人在挖掘马铃薯美食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尝试中寻求转化的灵感——“土豆粉”“土豆面”“富硒蛋白肽固体饮料”“富硒马铃薯益生菌蛋白粉”等数十种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构成了独特的三岔土豆宴。

2017年,以三岔马铃薯为检测原薯的“恩施土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市场品牌价值逐步提升,但是商品化率和附加值一直不高,农民收入难增加。

为加快推动马铃薯商品化步伐,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三岔镇于2018年成功引进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房落户三元坝村。

“我们是一家以富硒马铃薯及药食同源资源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公司,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富硒蛋白肽粉是公司的当家产品。”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谭林海介绍。

富硒蛋白肽粉自2018年上市以来,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产品直销重庆、杭州、北京等城市,受到消费者青睐。与传统炕、煎、炒、焖等吃法不同,这些产品以马铃薯精深加工为主,以新产品研发为发展方向。

“2023年,总投资450万元的马铃薯初加工项目已建设完成,新增土豆粉丝生产线2条、全自动真空包装机2台,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谭林海说。

“今年我在厂里上班的工资加上售卖的马铃薯和得到的分红,年底收入5万多元。”村民胡桂才乐呵呵地说。

一颗颗马铃薯,见证了三岔镇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10年的接续奋斗,三岔镇三元坝村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为基、主体带动、村民参与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产业路子,谱写了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恩施日报通讯员 向友铸 佘高慧)

相关阅读

  • 新春走基层|南北合力 攻关种业

  • “30天左右,幼苗就会长成一株翠绿的脱毒种苗。”1月27日,在农垦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组培室里,副研究员张洪亮正在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筛选与保存。只见他一丝不苟地在进行剪
  • 玉门:“党建+”模式 助推产业发展

  • 今年以来,玉门市花海镇深入实施“党建+”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党建与产业互融共进、双向发展。“党建+人才”添动力。实施“党员带头,能人带富”工程,强化“头
  • 小土豆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豆子”

  • 驻报全媒体记者 弓华静1月26日,机器轰鸣,大型土地平整机和播种机穿梭在广袤的土地上,位于河南遂平县褚堂街道办事处的土豆小镇800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迎来了播种旺季。为贯彻落实
  • 邹城市看庄镇:冬播土豆忙 增收添“薯”光

  • 农时不可误,冬播正当时。时下正值大棚土豆种植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在邹城市看庄镇李楼村,勤劳的村民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着耕地、播种、施肥、打沟、起垄、覆膜……变冬闲为冬忙,呈
  • 外来“头雁”带领杰岙村一起“飞”

  •   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赵媛   冬日暖阳映照在西周镇杰岙村的山垄梯田上。收获完第二茬精品土豆,村民们又搭起了大棚,忙着种下第三茬豆种。放眼望去,山坳里、河谷间、竹林边
  • 30亿播放量的“尔滨神曲”,宁波大叔原创

  • 《小土豆》演唱者、宁波民谣歌手凌丰。“嗨嗨,小土豆,跟着下雪的节奏……亲爱的小土豆,巴洛克去没有,中央大街再走一走……”最近伴随着哈尔滨旅游的爆火,一首欢快的歌曲《小土
  • 军营来了一群萌娃“小土豆”

  • “萌娃进军营,军辉耀童心”快看!军营里来了一群“小土豆”37名小学生带着憧憬与崇拜走进了某部营区零距离“沉浸式”体验军营生活感受军人风采“小土豆们”来到训练场最先感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安全生产部署会

  • 为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视频会议精神,1月30日,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安全生产部署会,深入学习近期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批示精神和
  • 一杯杯姜茶,在寒冬中传递着工会无声的暖意

  • 时间:2024年1月26日地点:广州市从化区环卫行业工会职工服务站(河东片区)一大早,记者冒着刺骨寒风,赶到广州市从化区环卫行业工会职工服务站(河东片区)时,比约定时间晚了10分钟。就是
  • 服务新春不打烊,一线职工作业忙!

  • 随着龙年春节日渐临近,龙形彩灯陆续亮相街头,彩灯扎作传承人赶单忙;年夜饭预定一桌难求,酒家后厨“磨刀霍霍”备餐忙;年宵花“爆款”多多,主播直播带货忙;回家路顺畅平安,春运“摆
  • 王鹏的“逐鹿”人生

  • □ 实习记者 温宇晗清晨,一阵阵清脆的铃铛声唤醒了鹿舍,王鹏边开门边吹着口哨,每个“套房”里的梅花鹿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悠闲地吃着草料。王鹏挨个走过鹿舍,仔细查看每只鹿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