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文图
9月4日-5日,2023年南阳市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淅川县召开,明确要努力实现“两个提高、两个加快”(提高来宛游客人数、提高文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快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力争到202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年均增长 1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在大会上要求,南阳文旅文创要真正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推动南阳文旅加速出圈、真正出彩!
要打造标识 IP。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聚焦“两汉文化看南阳”,切实发挥好南阳府衙、卧龙岗文化园、医圣文化园、老界岭、世界月季大观园等特色文旅IP作用,对标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洛邑古城等,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等方式,加快打造建设大型实景演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着汉服免费游景区”“非遗里的南阳”等娱乐性强、参与度高、吸引力大的文旅项目,积极开发“国医仲景”“三国天下”“汉画动漫”“考古盲盒”等系列产品,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让南阳汉文化成为全国知名的城市 IP。
要创新文化表达。加快推进南阳古城、黄山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探索千年古城的年轻化表达,打造一批可亲近、可品读、可观赏的文物活化利用样板,让更多文化遗产“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要加快发展壮大全市文博场馆,建强博物馆群,借鉴洛阳博物馆奇妙夜等新模式,突出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推动南阳博物院、汉画馆、武侯祠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数字化陈展提升,真正让优秀文物动起来、活起来。
要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八快两提”要求,加强跟踪服务,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年底前,卧龙区中华恐龙园、宛城区高铁新城文旅示范项目要开工建设,今后每年都要谋划实施、重抓重推十大文旅文创项目。同时,要持续招大引强,依托山水、人文、中医药等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旅游经营企业和投资企业,用好以商招商、资源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加快引进一批标志性、引爆性重大文旅项目,以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营销引流。把准全民全域全媒体的时代特征,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深化与抖音、微信、微博、头条、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合作,设置与南阳有关的热点话题,鼓励引导网红达人、本地大V讲好南阳故事,用青春语言体系推介优质文旅资源。要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整合景区、博物馆、星级酒店、旅游线路、文旅特产等资源,完善“一部手机游南阳”数字文旅云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策划包装张衡文化节、张仲景文化节和诸葛亮文化节,办好南阳迷笛音乐节、芒果音乐节等演艺活动,打造一批旅游演艺集聚区,营造互动沉浸式参与、主客共享的活动氛围,引爆文旅消费。各县市区也要加强谋划策划,争取做到月月有活动、县县有亮点,形成具有南阳特色的节会集群。
朱是西说,出圈出彩只是第一步,文旅产业不仅要火得了,更要火得久。让“爆红”成为“长红”、变“流量”为“留量”,决不能让到南阳旅游成为“一阵风”“一锤子买卖”!
要发展舒心经济,叫响南阳美食,深入挖掘民间饮食文化,坚持“一地一味”,绘制美食地图,把建业大食堂、府衙小吃街等打造成网红美食打卡地,传播南阳好味道。共同叫响“方城烩面”“新野板面”“镇平烧鸡”“唐河凉粉”等地标美食,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南阳菜”品牌。提升住宿品质,打造便捷交通,发展文创产业,深入挖掘玉雕、烙画、出师表南阳“老三宝”和中医、月季、艾草等“新三宝”文化内涵,加强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认定,推动特色工艺美术与文化、商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要丰富业态体验,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和体育旅游,树立“城市就是景区”的理念,打造一批“夜南阳”消费地标,打响“夜游白河”品牌。统筹布局游园、绿地、湿地、水面等,推动立面美化、景观亮化、水体净化、生态绿化,营造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即是景、城景交融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