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武威消防收集编辑:武威消防
当寓意吉祥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当窗外的鞭炮声连绵不断地响起,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团圆之际,对于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而言,春节不仅意味着能与家人团聚,更是享受假期,为身体、心灵放放假的日子。但是,对消防指战员来说,过年就意味着过关,此时此刻他们仍坚守在灭火救援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为人民保驾护航。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春节在岗 守护万家平安——记康宁消防站副站长陈兴陈兴,男,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10月出生,甘肃武威人,一名优秀的90后大学生来到了康宁消防救援站,现任康宁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四级指挥员。
今年春节是陈兴在消防救援队伍过的第四个春节。作为一名新任职的干部,他积极熟悉消防站情况,在新春来临之际,他仔细谋划,统筹安排春节工作,凡事亲力亲为,积极带头,组织有序,他来到消防站之后,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组织消防站全体指战员认真训练。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随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为辖区人民群众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
有这样一类消防员,有时他们在战斗员身前,有时他们在战斗员身后……,无论在哪个位置,只为记录每一条警情,哪怕眼前火光漫天,哪怕洪水已快漫上腰间,哪怕浓烟已挡住视线;但他们从未退缩,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保持开机!他们的名字叫做消防通讯员,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认识康宁消防救援站通讯员,陈晓权。陈晓权,1997年出生,于2019年入职,成为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员,从刚开始的一名战斗员转变为一名消防通讯员。日常生活中,警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来临,119便成为了一条连接生与死的生命线,而这条生命线就握在通讯员手里,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在陈晓权作为通讯员的时间里,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冷冬夜,警铃响起,他总是第一个接收消息、传达警情的人。对于他来说,警铃响起就代表命令,就代表战场,他也始终担负着这无比重要的职责。
扎根在三尺灶台,也要留下闪光的足迹——记康宁消防站专职队员查中原查中原,男,群众,于2020年入职,现就职于康宁消防救援站任炊事员一职,专职消防员。 他常说:人活着,就要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扎根在三尺灶台,也要留下闪光的足迹,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 为了搞好消防站每日的伙食保障,作为一名炊事员,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服务人员,他常说,饮食的好坏,营养搭配是否到位,都是队友们能否全身心投入到执勤、训练、工作的保证,这也是他始终坚持的工作准则。因此,他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后勤班的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谦虚好学的他深知炊事技能是一门大学问,要想真正的融入到这三尺灶台,必须加强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厨艺,提高消防站的饭菜质量,他自费购买了烹饪书籍,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只要条件允许就进行实践操作,边学习、边实践。每次开饭,他都会细心留意一下,看看哪些饭菜“销量”好。他每天就变着花样做菜,确保每名人员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今年春节,查中原同志更是主动向组织提出留队过年,让其他同志轮休,为大家加班加点的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刘永龙,男,汉族,共青团员,甘肃武威人。2021年04月参加工作,现任康宁消防救援站战斗一班消防员。作为一名专职消防员,我时刻牢记职责,在“火”和“险”面前永远保持消防卫士的光辉形象。虽然不是党员,但时时刻刻以一名党员的思想身份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配合单位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时常向身边业务能力强的队员请教学习,春节期间我在执勤巡逻以及每次的灭火救援战斗中,虚心请教学习老队员和业务强的同志冲锋在前的,不怕苦不怕累,英勇战斗精神,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平时待在消防站里没什么机会,趁现在好好看看我守护的城市——记康宁消防站刘凯嵘刘凯嵘是一名95后,别看他年龄小,来武威消防已经3年了。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晨练,正和队友们像往常一样,将消防车开出车库,进行检修和清洗,之后又将消防器材装备整理归位,清点数量。他说,在没有火警的情况下,检查装备是他们每天必做的课程,可以适当的休息一会;警铃一响,他们就没有时间概念了。“人过年都要好好打扮下自己,车辆也一样,通过精心保养,我们的车辆也算过了个好年吧。”刘凯嵘边检修边说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吃起了团圆饭、看起了春晚。与此同时,康宁消防救援站的一群人正列队外出,刘凯嵘也在其中,开着他最亲密的“战友”,穿梭在辖区街道。车窗上倒映着绽开的烟花,耳边是络绎不绝的鞭炮声,此时的道路无比的空旷,但他的内心却因职责使命而满满当当。听“蓝朋友”说消防之高层建筑防火要重视 谨防“小火亡人”听“蓝朋友”说消防之防疫防火两手抓 消防安全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