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丰安文理|“江南第一家”:中国儒学治家的“活化石”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 特约作者 郑显理 郑定财

【编者按】一万年前的那个时代,浦阳江畔的人们播下稻作文明的种子,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千多年前,白麟溪畔的郑氏家族,谱写出“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共食的孝义家风,被中外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以儒治家的典范。

数百年来,浦江书画名家辈出,成就了百年书画兴盛地的美名。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山川、溪泉、村落,历史、非遗、习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浦江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基因。

文以载道,成风化人。2023年1月3日起,中共浦江县委宣传部、浦江县社科联每周二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丰安文理》人文社科专栏,努力通过筑牢浦江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讲好丰安故事,探究当下意义,彰显人文魅力。

【核心提示】

中国文化崇尚修齐治平,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根基。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千万个家庭的稳定与和睦。“文章空冀北,孝义冠江南”,在儒学治家深邃的历史长河中,浦江县郑宅镇“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以其熠熠生辉、卓尔不群的气质,用一百六十八条堪称治家史上最完备的《郑氏家规》,在九百余年的实践检验中超越时空给我们21世纪的家庭治理、社会治理带来丰厚的启迪。

郑义门:孝义名冠天下

浦江郑义门坚持儒学治家,用知行合一的执着实践,创造了一个家族治理的奇迹。前后同居可谓二十世:经宋、元、明、清四朝,前同居十五世(1118~1479),历三百六十余年;后同居(又称小同居)又延续五世(1479~1679),历二百余年,前后同居累计二十世,长达五百六十余年之久,鼎盛时期“达食指三千”,这个奇迹的创造,是郑氏先祖与子孙心血与精神的凝练与传承,更离不开五位关键人物的重要贡献。

如果没有郑淮,或许就没有浦江郑氏。浦江郑氏迁始祖郑淮(1068~1142),字巨渊,颖敏绝伦,从浦阳朱恮习《春秋》三年,洞究章旨,深得其奥。朱恮以礼宠遇之,约以外甥女为配。北宋元符二年(1099),郑淮因婚姻迁居浦江承恩里宣家(今郑宅白麟溪附近),为不忘自所出,遂以先祖白麟公名讳,改香岩溪为白麟溪。

郑淮公孝谨,善施与,多义举。靖康年间,民饥馑,卖田千余亩,救济灾民。乡人感恩,号郑淮所居为“仁义里”。“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在郑淮公像赞中曰:“学通经史,谊协埙箎。鬻田千亩,惠赈民饥。仁心为质,义行可师。发祥三子,庆衍麟溪”。

如果没有郑绮,或许就没有郑义门同居的约定和传承。郑绮(1118~1193),字宗文,赐号“冲素处士”,为同居创始祖,通《春秋》,有《谷梁合经论》传世。郑绮公纯孝格天,是个大孝子:其父郑照,被诬陷入死罪,郑绮上书郡守钱端礼,请自代,郡守察之,诬白父释;其母张氏病风挛,四肢不能伸,绮奉母侍汤药,每临厕必抱就若婴,三十年始终如初(《宋史·孝友传》);天值大旱,母嗜饮溪泉,水枯泉竭,郑绮在溪畔浚之数仞,不得涓泉,仰天大恸,泉忽涌出,顷刻溢丈余,人称“孝感泉”。

郑绮临终前,一日召子孙于先祠,剌指血滴酒中,次第饮之,誓曰:“吾子孙有不孝悌,不同釜炊者,天实临殛之”,言讫而逝。郑氏同居子孙恪守郑绮遗训,以其为楷模,孝义为宗,耕读传家,九百余年绵延不绝,相传沿今。

如果没有郑德璋,或许就没有东明精舍,就没有培养郑义门人才的摇篮。郑德璋(1244~1305),字子振,同居五世祖,是郑义门同居史上里程碑式人物。德璋公注重教育,礼法齐家,捍卫乡里,赈济灾民,勤身率下,尽力于生业,使家资过其旧。其一生关键贡献,在于创办东明精舍,延请名师执教,郑氏子孙受读其中。德璋公的卓越创举,用教育改变了家族子孙的人生轨迹,让东明精舍成了郑义门人才培养的摇篮。

如果没有郑文融,或许就没有载入史册的《郑氏家规》。郑文融(1264~1353),名大和,德璋公长子,郑义门同居六世祖,以奇才荐提领处州(今浙江丽水)务,后为建康路、龙湾务提领。忽一日长叹曰:“吾家自南宋建炎初,聚食至今,不思继承恢宏之,一旦死,人谓我何?”遂解职归家。大和公治家正身克己,勤俭不事华采,一双粗袜三十年始坏;年过八十,终日严坐,分任记功,内外雍肃;不媚世俗,不信佛道,独尊儒学,焚毁妖符咒语、邪教迷信书籍,严禁子孙赌博、玩鹦犬等丧志之物。

大和公请名儒太常博士柳贯为宾司,冠、婚、丧、祭诸礼,皆朱文公家仪;扩建东明精舍,延请柳贯、黄溍、吴莱、宋濂等讲授;建郑氏宗祠五楹间,著《家规》凡五十八则,请柳贯参酌审定并实施。后经几代人接力修订、完善,终成一百六十八条完整家规。大和公治家期间,家族再获元朝廷旌表殊荣。

如果没有宋濂先生,或许就没有郑义门的人才荟萃。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宋濂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浦江郑义门度过的。郑义门同居八世、九世先祖多为宋濂弟子,宋濂为郑义门造就了大批德学兼优的人才,由朝廷擢用任职。在其影响下,东明精舍名师云集,文风鼎盛,蔚为壮观。浦江文脉赓续绵延,文人辈出,宋濂其功卓著。



东明精舍:师儒云集,人才辈出

郑义门兴盛的关键,在于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而东明精舍就是解开九百余年治家之谜的钥匙。东明精舍既是培养郑义门人才的摇篮,更是践行儒学治家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基地。

同居二世至四世,时逢金兵南侵,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瘟疫流行,家族人丁式微,多数先祖生卒及葬地无从考查,甚至到了“破碗食饭,茅草拦腰”之窘境。

否极泰来,转机也往往在绝境中出现。同居五世祖郑德珪(1238~1278),为龙游县丞,其弟郑德璋被仇家虚构其死罪,郑德珪赴狱代德璋刑,屈死扬州狱中。郑德璋痛哭负兄柩归葬,结庐守墓二年。

德璋公深谋远虑,教育子侄弃武习文,苦读经书以走正道。据宋濂撰《东明山精舍记》云:“德璋见居家之丛纷,子孙不专志于学。及于东明山之阳,创建东明精舍义塾一区,使年十六以上者受读其中。厥后义门郑氏人才辈出,孝义家声丕振,皆德璋公之功”。

同居六世祖郑文融为德璋公长子,传承父志注重教育,扩建东明精舍为二十余楹间,订约聘吴莱主讲,郑涛致函邀同学宋濂、胡翰就读于东明精舍。历史上,在东明精舍讲学的著名学者有:柳贯、黄溍、吴莱、宋濂、戴良、金华胡邦衡、方孝孺等(戴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三《郑氏家规跋》),东明精舍成了当时浙中名人荟萃之地。

此后几百年,凡本族、邻族优异学子,皆研习于东明精舍,济世人才不断涌现。 郑氏人才辈出,孝义名冠天下,思想源泉、文化根脉几乎全在东明精舍。

郑义门办学由德璋公元代初创东明精舍始,经明、清二代,至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七百余年,经朝代更替、战乱频仍、瘟疫灾荒千磨万砺而不衰,从东明精舍、南溪书院、东明书院,至东明小学、郑宅镇中心小学,始终秉承尊师重教理念,聘任名师任教,英才辈出,实为民间办学之典范。

宋濂与郑义门:亦师亦友一家亲

名师执教,名师育高徒,是郑义门兴办教育成功的根本。柳贯、吴莱、宋濂、方孝孺四位先生,是郑义门任教的名师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明星。宋濂先生在东明精舍执教时间最长,培养的人才最多,对郑义门发展影响也最为深远。

元至顺二年(1331),宋濂闻浦江吴莱阐教于诸暨白门,“裹粮相从”,从吴莱游近一年。东明精舍订约聘吴莱主讲,宋濂赴浦江麟溪郑氏义塾,从吴莱学古文辞。吴莱因足患痹疾,不能越门限,辞教后,荐宋濂主教东明精舍。

宋濂授经郑义门,敦本立教,主教席长达二十四年。四方名儒慕名纷至沓来,宁海方孝孺负笈从学宋濂,假馆东明精舍讲学,历三年而归。

郑濂、郑涛、郑深为其同窗好友。尤其郑濂,与宋濂谓有五同:同名、同庚、同学,同不会饮酒、同为络腮胡子,宋濂称郑濂为“君子”,传为佳话。

郑义门同居八世、九世子孙近70人,多为宋濂弟子,其高足有:礼部尚书资善大夫郑沂、湖广道监察御史誉为“诗伯第一”的郑榦、左春坊左庶子郑济、翰林侍诏郑洽、福建布政司左参议郑湜、蜀王府教授奉议大夫郑楷、诏修《永乐大典》时三试皆第一的郑棠、浦阳月泉书院山长郑渊、宋濂关门弟子郑柏等。

宋濂不仅是郑义门的先生,更是郑氏家族的成员。1350年,宋濂“因久慕郑氏其家孝义,九世同居,为薰渐子孙计,乃卜为邻焉”,举家迁卜青萝山房,浦江文脉,从此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宋濂在郑义门学习、任教、定居、著书立作,近三十年之久,其精气神都凝聚在郑义门、白麟溪、东明精舍、青萝山、玄麓山的时空隧道中,化作了温暖灵性的永恒与余音绕梁的绝响。郑义门既是宋濂讲学布道之所,更是他修身明德、践行儒家理论的实践基地。

宋濂倾注心血修订、完善了郑义门一百六十八条家规,成就了中国家族治理中,堪称最为完备的家规;宋濂撰写了《东明山精舍记》,记载了东明精舍办学盛况;宋濂在东明玄麓山,仿王羲之修禊事,曲水流觞,撰写了《桃花涧修禊诗序》等大量诗文、摩崖题刻;宋濂当年亲手栽种的12棵古柏,至今有9棵仍矍铄屹立。

宋濂受累胡惟庸案,从青萝山械京。临行之际,郑义门父老与先生挥泪话别,难舍难分。宋濂口占诀别诗:“平生无别念,念念在麟溪。生则长相思,死当复来归。”呜呼哀哉,先生对麟溪义门情深若此,拂泪泣问:何人能出其右?

吴拥军摄

至高荣耀:三朝旌表,御赐“江南第一家”

郑义门儒学治家数百年,成效卓著,屡获殊荣,概括起来是:宋元明三朝旌表,明太祖御赐“江南第一家”。方孝孺有诗云:“史臣何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只今四海推师表,不止江南第一家”。

早在南宋乾道孝宗皇帝,已旌表郑绮孝义治家,赐号“冲素居士”。(《宋史·孝友列传》)

1311年,元朝廷首次旌表郑氏为“孝义门”,元朝廷旌表郑氏,意在嘉奖持家典型,为全国大姓巨户立表树范。1335年,太常博士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人(今属兰溪)与乡贤群士上状,赞郑大和同居家“一钱尺帛无敢私,虽家庭凛如官府”。1338年,再次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其后,名臣巨儒题赠如雪纷至。

肃政廉访使余厥莅临郑义门,赞“海内七郡未能见”,特题篆文“东浙第一家”以褒扬。翰林承旨月禄帖木尔,书赠“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郑深授元顺帝太子经,皇太子题“麟凤”二字,后又题“眉寿”二字。

郑深弟郑涛为翰林院国史编修,国子助教,延入东阁为脱脱丞相子师,脱脱丞相题“白麟溪”三大字,原碑仍存郑氏宗祠内。明太祖朱元璋御赐“江南第一家”,家族荣耀达到了高峰。

洪武十八年(1385),郑濂推为粮赋长,常诣京师,明太祖朱元璋召郑濂问“治家长久之道”,郑濂对曰:“谨守祖宗成法”,以《郑氏家规》进呈。明太祖览后,顾左右曰:“人家有法守之,尚能长久,况国乎!”“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可谓‘江南第一家’矣!”“命你今后每岁与颜、曾、思、孟子孙来朝同班行礼。”帝赐香梨两只,濂捧归,剖分家人均食之。

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延迟秋粮事,提正副粮长问罪,御前奏明原委,得赦,郑濂诣帝前谢恩,明太祖御书“孝义家”三大字以赐。当御书“孝”字上首“土”字时,墨尚淡,继写下边“子”字,口占吟道:“江南风土薄,惟愿子孙贤。”郑濂捧出,谢恩而归。

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御笔亲除郑沂为礼部尚书,沂以布衣,不敢当宗伯之重任,固辞,帝曰:“你家大孝大义,累世同居,前朝虽尝仕宦,未有显达,我今使汝大贵。”郑沂谢恩、辞俸,曰:“臣蒙皇上与臣,田地山塘勾(够)臣支持,朝廷俸禄,未敢开支。”帝曰:“俸禄乃朝廷养贤者,不要开支也随你。”(《圣恩录》)郑沂日夜虔恭职守,明代礼乐典章,多经沂参定。郑沂担任礼部尚书期间,未领一分俸银,或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不领俸银的礼部尚书。建文帝继位后,复书“孝义家”三字赐郑义门。

一个家族的治理,得到历朝执政者如此多的肯定与嘉奖,实属难能可贵。

治家奥秘:一百六十八条《郑氏家规》

一百六十八条《郑氏家规》,是“江南第一家”家族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精神火炬,是郑义门顺利航行于历史长河的指路灯塔。

《郑氏家规》是郑义门几代人知行合一、赓续充实、增补完善的集体智慧。

郑义门同居创始祖郑绮、郑德璋治家,成效卓著,必有规矩,憾未有文字遗存。至郑大和治家,首创《家规》五十八则,请名儒柳贯参酌审定,郑大和嗣子郑钦,又著《续家规》七十则,补前规之未备。治家惠及邻里:对邻族有续食之粟,有御冻之衣被、推仁之财、免利之谷,无屋者有义居处之,贫而无力葬祭者有义棺、义坟、义祠之设,病者有义医、免费之药,失学者有义塾教之。治家规范,日趋具体丰富。郑铉主家政,为同居鼎盛时期,著《后家规》九十二则,治家规范更臻完善。宋濂撰《郑铉墓志铭》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省志·文苑传》)

洪武十一年(1378),郑涛偕郑濂等兄弟五人,将三部家规五十八则、七十则、九十二则同加益损,三规合一,请宋濂审定为一百六十八条,刊入《郑氏旌义编》,宋濂撰序,刻板模印,付诸实施。《郑氏家规》被誉为“明代法典制作的蓝本”,清代辑入《四库全书》。

《郑氏家规》是郑义门治家的精神支柱,是家族治理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廉俭”理念,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家规涉及家族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礼仪、为人处世、廉洁为人、廉政为官、家族生产经营、亲睦乡里、公益事业等十余个方面,将一个庞大家族的管理秩序条分缕析、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即便用今天管理学的方法论去看,都是极有水准的。

柳贯、宋濂等在协助制定《郑氏家规》时,预见郑氏子弟必将有人步入仕途,所以家规里有近二十条是教育子孙廉洁廉政的。尤以第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条规定”最为突出:告诫家族子弟,只有清廉自持、忠诚为国、公正办事的人,才能给自己和家族带来荣耀。

第八十六条规定: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违者以不孝论。

第八十七条规定: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怃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违者天实临之。

第八十八条规定最为著名: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

凡有子孙出仕为官,如果贪污了,生则削谱,死则牌位不得入祠堂,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是最为严厉的处罚:贪污的人,被家族永弃不认,在文化上就变成了孤魂野鬼。但是,家规也很有科学性,有了不起的自我纠错和平反机制:如果万一被冤枉了,怎么办?纠错和平反机制就会启动,可以恢复他应有的名誉和家族地位。这充分体现了《郑氏家规》严格治理精神下的人文关怀,一种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治家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位贪官,也绝不冤枉任何一位好人。

“国运迭迁,家风不改,古今所罕觏也。”(戴殿泗语)凝眸回望郑义门九百余年治家的历史氤氲,和着徜徉在悠长青石板上游人老少偕行的脚步,我们不禁会想:在一个万物皆联网的数字时代,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郑义门,到今天仍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因为在这里,我们能真切感受先辈们鲜活的人间烟火、能触摸那些先驱人物的思想与脉搏;因为在这里,有每个人内心深处潜伏着的家国情怀的同频共振;因为在这里,有我们个人、家庭、民族和国家穿云破雾、砥砺前行的所需的强大精神原力。

(郑显理:浙江理工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主任,硕士生导师;郑定财:浦江“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顾问、《世界郑氏族系大典》副主编。)


相关阅读

  • 礼乐山东|菏泽:东明县迎新春楹联书法线上展

  • 前 言 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形式,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从金殿丹墀到竹篱茅舍,都可见到它的身影。对
  • 孝义:匠心传承“偶”塑灵魂

  •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孝义木偶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其木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
  • 孝义市举办首届网络春晚

  • 萌虎迎玉兔,辞旧贺新春。1月13日晚,孝义市2023年首届网络春晚开演,此次演出由孝义市委宣传部主办,孝义市网络媒体协会承办,共有18个节目,包含歌舞、曲艺、说唱、器乐、小品、短剧
  • 东明吹响新年奋勇争先号角

  • 日前,东明县“两会”亮成绩、立目标,吹响新一年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号角。2022年,东明县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
  • 吕梁:严查酒驾不放松 助力春运保平安

  • 春节即将来临聚会、酒局频繁有些人一高兴就喝多一喝多就开始忘乎所以把酒后不开车的原则抛到脑后吕梁公安交警将持续开展酒醉驾整治行动切实维护辖区交通秩序保障群众出行安
  • 赶大集 觅年味 —— 东明县高村“黄河大集”见闻

  • 1月9日,东明县菜园集镇高村的集市上人头攒动,在商贩叫卖声中,锣鼓敲了起来,欢快的歌声唱了起来,一盏盏灯笼挂了起来,浓浓的年味伴随人们在购置年货后的笑脸中扑面而来……当日,东明
  • 李春英督导调研信访维稳和疫情防控

  • 1月11日,市委副书记李春英到鲁西新区、东明县督导调研信访维稳及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鲁西新区党工委书记聂元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鲁西新区筹委会主

热门文章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冲刺“年货节” 家电消费迎来“小阳春”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实习生杨璇 广州报道近日,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以及年货节的带动下,家电消费迎来了小阳春。1月10日,快手电商发布《2023快手电商年货消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