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汉晋时期的偏僻之地张家界,竟然有南方地区最大铸铁作坊?

日期: 来源:湖南日报收集编辑:湖南日报

 


官田遗址铸铁模拟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杨雨帆

湘潭钢铁集团、涟源钢铁集团、衡阳钢管集团,这是湖南三大钢铁公司。

你知道吗?在武陵山区深处的张家界市桑植县,也有一家规模巨大的“钢铁公司”。在一段长达约600年的历史时期内,它的规模在我国南方地区最大。它就是官田遗址。

在3月27日举行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桑植官田遗址项目负责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莫林恒介绍,官田遗址是目前南方地区已知规模最大、遗迹类型最为丰富、工艺流程最为齐全的汉晋时期铸铁遗址。

5个匈奴兵只能对抗1个汉朝士兵

为何官田遗址能够入围终评,角逐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当然和它的产品有关——铁器。要知道,冶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历史带来的进步,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划时代。

农业上自不用多说。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湖北老河口杨营春秋遗址、湖南长沙识字岭楚墓等,都出土过铁锸和铁铲。铁农具的推广运用使农耕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产量不断提高,这让人口迅速增长,社会随之进步。

军事上,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

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西汉时期,5个匈奴士兵只能抵抗1个汉朝士兵?因为匈奴的冶铁技术较为原始,无法大量生产优质铁兵器,汉朝士兵却持有品质优良的钢铁兵器、身披铠甲。后来,匈奴人学习了汉人的钢铁冶铸技术,战斗力提升到了3对1。

这些记录在《汉书·陈汤传》中。汉武帝时期,汉朝打败匈奴,铁兵器起了重要作用。

生铁冶炼,中国发明

中原地区最早的铁器从何处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铁竟然也是。

开始,人们使用的是陨铁。从天上陨落到地球上的星星们,含石量大的是陨石,含铁量大的叫陨铁。

人们什么时候自己能冶铁?在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块炼铁、块炼渗碳钢,生产于公元前14世纪,出土于甘肃陈旗磨沟遗址。

不过,块炼铁技术冶炼的铁器杂质多,质地软。约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春秋早期,比块炼铁坚硬、耐磨、铸造性更好的生铁出现了。最早的铸铁件出土于中原地区:山西曲沃曲村—天马晋国遗址。虽然中国铁器和冶炼技术的起源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生铁冶炼技术的国家。到了14世纪,欧洲国家才掌握生铁冶炼及铸造技术。

山西临汾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中国生铁冶炼技术是怎么产生的?块炼铁技术加上中国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

但生铁比较脆,不能锻打,主要原因是生铁内的碳含量高,需要脱碳。为了改善这一特性,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中国古人发明了退火技术。

张家界桑植的官田遗址的铁器铸造,便是以生铁为原料,集熔铁、铸造、退火、锻造、精炼等工艺为一体,年代是汉晋。虽然时间上比中原地区晚了几百年,但它处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在偏僻的深山内,实在难得。它究竟是怎样一个性质的作坊,被谁管理呢?

揭开土坑“真面目”

先看遗址,已揭露面积约3500平方米。莫林恒估计,这个铸铁作坊的核心区应该有1至2万平方米,规模不小。

再看遗物和遗存。铁器数量较多,主要是锸、斧、凿等生产工具,刀、釜、带钩等生活用具,大部分为中原铁器形制。铁器的材质有白口铁、灰口铁、铸铁脱碳钢、熟铁以及疑似炒钢等不同的种类。

官田遗址出土的石器及冶铸遗物。

与冶金生产相关的遗物有铸范、坩埚、棒状型材、粗铜块、炉渣、炉砖、铁屑、陶权等。此外还有以岳州窑产品为主的陶器。

令莫林恒和众多专家困惑的是遗址内或深或浅的坑,圆的、U字形的、长方形的,地穴式、半地穴式。

开始,他们无法判断这些是什么。在发掘中,他们摸索出“边发掘、边检测、边探讨、边实验”的“四元一体、同步推进”的工作方法,逐渐揭开了土坑的“真面目”:铸铁加工炉。

长方形地炉熔铁实验。

比如,通过对冶金遗物的检测分析,发现大部分铁器均反映出生铁退火脱碳工艺特点;炉渣多为高温熔铁渣,未发现冶炼炉渣等。通过各种模拟实验,分析判断加工炉的原始形态、砌筑方式、功能特征、使用痕迹等。

为南方地区铁工场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官田遗址是官营还是民营的?不好说。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肖航介绍,直到西汉早期,官府允许冶铁私营,很多豪民大家都是靠经营冶铁业发家的,“以铁冶起,富至巨万”。汉武帝时,实行了盐铁官营政策。东汉中晚期盐铁官营废除之后,民间冶铁技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官田遗址边,有一条东北—西南流向的郁水河,2022年发掘的遗迹大部分都沿河流走向分布。很明确的是,各种加工炉遗迹靠近河流附近,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则发现了瓦当等建筑构件。莫林恒推测可能存在生产管理区域,表明这个作坊有一定的等级。

他认为,将桑植地区的朱家台、官田及蔡家坪等铸铁遗址联系起来看,它们反映出汉晋时期冶铁铸造手工业从政府官营向民间推广的历时性过程,填补了古代铁器生产、加工等研究的多项空白,是南方地区汉晋时期手工业考古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南方地区铁工场的功能布局、炉型特点及生产加工流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而官田遗址的发掘本身,则对研究古代钢铁技术从中原向周边区域的传播、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图片均由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提供)

责编:陆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阅读

  • 中华第一刀,锻造东乡林家遗址的青铜传奇

  • 根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较大战争达2000余起,自中华文明初始战争便如影随形,在无数次能够决定命运的战场上,人们尽其所能将最雄厚的财力用于兵器,将
  • 考古“奥斯卡”迎来终极PK 温州朔门古港凭什么

  • 潮新闻 记者 应忠彭《瓯江观察》是浙报集团温州分社创办的重点栏目,围绕中心,聚焦热点,从全省乃至全国看温州,让读者在浙里读懂温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一场
  • 考古学者看宋画:西湖边的山为何有点光秃秃?

  • 潮新闻 记者 纪驭亚这个周末,位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成为杭城各大展览中的顶流。“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正在这里举办。人们排着队轮番驻足在各个展柜前,与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即将开展

  •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27日展开评选,共有22个项目入围,最终评选结果预计28日揭晓。无论是否最终突围,这些项目取得的成果,都反映着我国考古事业的
  •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3.18-3.24)

  • 北京“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正式启动3月18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暨“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启动。这堂“大思政课”由教育
  • 内蒙古公布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 2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内蒙古2022年重要考古新发现推介会,公布了2022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发现。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红山文化时期彩陶坡遗址,内蒙古中南部已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