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30亿打捞海底盲盒!“南海一号”究竟有多神秘?船上文物值3000亿

日期: 来源:星球上的科学收集编辑:星球上的科学

打开一个800年前的海底盲盒——“南海1号”! 这是一艘满载18万余件珍宝的南宋沉船,价值高达3000亿美金,在1987年广东省阳江海域被发现,一段被埋葬海底的历史,它从何处而来?又到何处去?沉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船员们有没有脱险?为什么一艘木船在800年后还能保持完好?这一切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南海一号

1987年8月,广州救援局和英国救捞公司在上下川岛附近搜寻东印度公司莱茵堡号的沉船时,并未发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而在海底23米处,又发现了一艘古老的沉船,以及一大批珍贵的遗物。因为失事地点在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所以专家们认为它的历史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于是就把这艘失事的船只取名为“南海一号”,它是见证中国水下考古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

打捞经历

1989年冬,中国与日本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这是中国水下考古队组建以来,首次在中国水域进行的水下考古考察。后来因为香港迪士尼公园的建设需要重新填海,所以他们成立了一支考古队,重新潜入水中,准确地确定了这艘游轮的位置。

由于资金问题,再加上船只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打捞技术等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将船只尽快打捞出水面,所以一直到2007年,科考队才开始进行打捞,这也是中国主动开展水下考古工作的第一个项目,经过九个月的努力,终于在同年12月28日下午3南海一号被打捞完毕,被放入广东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因为这些文物都是在海水里浸泡了很久,里面的盐分已经渗透到了物品内部,盲目发掘会破坏里面的文物与船只,便将南海一号休眠了七年,这才在2022年之前完全被清理干净。从1987年发现,到最终的考古发掘,总共用了30多年的时间。中国“南海1号”在水下考古方面堪称前所未有的先河。

2022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肖达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来的发掘整理工作,证明了“南海1号”沉船上的陶罐有很大一部分产自南海窑,并且很多都有印戳或铭文。

沉船价值

通过对海底沉船的细致挖掘和打捞,共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稀世珍宝。其中以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陶瓷精品为主,其中大部分保存完好。

主要文物有瓷器、金器、铁器、铜钱以及铁环。其中有许多具有独特风味的瓷器,包括德化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等宋代的名窑,种类达30余种,其中大部分被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南海一号”上还发现了不少充满“洋味”的陶瓷制品,从尖头的陶罐到带有喇叭形的大瓷碗,无不透着浓厚的阿拉伯气息。中国陶瓷协会会长耿宝昌,看着“南海一号”上冒出的青花瓷,赞叹道:“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陶瓷研究,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瓷器,甚至闻所未闻!”

众多的铜钱与文物,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当时国力强盛,而中国的钱币则是“海上丝路”的硬通货;另一方面,从文物和航行路线来看,这是一条南宋的商船,船东可能也非常富裕。

“南海一号”的沉船,就在海上丝绸之路上,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丝绸,也开始通过海路,向海外输送。它是一条贸易航线,从中国的海港开始,一路向西,横贯南海,到达外界。这不单单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通往文明的道路。这对恢复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等历史具有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还能从文献和陆地考古中得到一些资料。

沉船揭秘

“南海一号”为何沉没?“南海一号”的沉没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条船的沉没。对于当时的境况以下有两方面的推测,一方面, “南海一号”的沉没也许与海上的风浪有一定关系,因为在这片水域周围没有任何暗礁,也没有大量的船只被撞毁,所以它不太可能被搁浅。南海地区经常发生台风和其他天气灾害,船舶的沉没很大的可能性是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潜水人员也确认,这艘古船的船头和船尾都出现了裂痕,桅杆也断了,很有可能是在台风中被破坏,沉入水中。另一方面,船上载满了大量的文物,也不排除船有过度超载的可能,从而导致船只沉没。

至于沉船后,船上人员能否脱离危险,则要看运气以及当时遭遇的海况了,在“南海一号”被发现的这段时间里,打捞人员多次下水探摸打,但都没有找到任何一具残骸。不过,这个谜团还需要从船上的遗骸中找到人骨来解开,就算今后在船上没有找到人类的骸骨,也不能证明船员们已经安全脱险了。

由于南海1号的水下氧气含量很低,所以可以推断出,在沉船后不久,它的四周就会迅速地被淤泥覆盖,这样就能防止它被氧化,所以它才能一直保持着完整的状态,这也导致木船长年不腐。

小结

距今为止,我国已经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很难想象到古人在那样不发达的条件下,还能制造出精美的瓷器、玉器以及金银首饰,“南海1号”发现距今已经三十多年已久,这一发现的意义,不仅仅是发现了成千上万件珍贵的文物,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学术价值。唯有不断地挖掘、熟悉、学习、消化这些先贤以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留给我们的历史资料,才能对得起这艘大船留给后世的讯息。#搜奇访古迎新春#

相关阅读

  • 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即将举行

  • 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将于2023年1月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越南及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国家的20支队伍将展开
  • 中国地名大会,专治不服!

  • 地名作为描述一个地方的最显著标志,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其命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中国地名中,有以山命名的,如唐山、佛山、泰安、内丘;有以水命名的,如河南、辽宁、洛阳、
  • 巴西青年“穿越”古都:用“身体”感知中国

  •   图为化妆师正在为安安化妆。 李一璠 摄 中新网西安1月8日电 题:巴西青年“穿越”古都:用“身体”感知中国 作者 杨英琦 走进汉服店,巴西青年安安拿到自己早已选好的
  • 周公驾鹤去 举国尽哀思

  • 2023年1月3日15时06分,中国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艺术设计大师周令钊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安然离世,享年104岁。1月6日晚县领导李勇、彭方建、凌晓明、彭喜丰来到北京周老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再出发!王海波开启2023武汉第一“献”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8日讯(记者唐婧妮)1月8日上午10点,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血液中心门口如约见到王海波。黑黑瘦瘦的他,背着一个双肩包,当天8点41分,他踏上天门开往武汉的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