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红笔快评】共植“青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日期: 来源:十堰发布收集编辑:十堰发布

春风拂枝吐新绿,正是植树好时节。3月12日是第46个植树节,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从岭南大地到塞北边关,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植树活动,这是人们与大自然相融相亲的一种方式,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生态文明的共同行动。

生态建设,造林为先。古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国土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过去40多年来,我国造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一历史性、世界性的成就,同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密不可分。与森林资源增长同样宝贵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扎根实践。人们改善生态的愿望、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性越来越强,城乡居民居家植绿、种养花草已成习惯,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成为风尚。

植一棵树、造一片林、增一抹绿,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上述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回首2023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众人植树树成林。义务植树不仅是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且是一项法定义务。近年来,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形式不断创新,不仅是种下了一株株树苗,更是激发了义务植树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许多地方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向当年完成植树义务的人颁发尽责电子证书,这不仅是激励人们参与义务植树的一种手段,也是新形势下义务植树工作的一项创新,让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摒弃“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急功近利,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用足植树造林、增绿护绿的功夫,才能不断创造更可持续的发展条件和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红笔:乐兵)

相关阅读

  • 湖南武冈:全民植树正当时 全市种植苗木140万余株

  • 本报讯(通讯员 刘洁 周旭芳 张航)岭南春来早,植树正当时。连日来,湖南省武冈市以第46个全民义务植树节为契机,在各地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组织义务植树活
  • 馆聘艺术家丨李恩成·追月亮的人

  • 为推动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与参与,借助“外力”练“内功”,山东美术馆广聘全省英才,已陆续与91位著名书画家签约为山东美术馆馆聘艺术家。美术馆与艺术家之间广泛交流、碰撞理念、
  • 林毅夫、徐高、罗志恒、卢锋最新发声!

  • 3月13日,北大国发院举办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8期,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林毅夫、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卢锋在
  • 隆回义务植树忙

  • 邵阳城市报讯(通讯员 杨贵新)春光无限好,不栽小树给大地好“颜色”看枉度春,植树节里义务植树忙。连日来,隆回县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纷纷投入义务植树活动中来,遍地都是银锄挥舞、
  • 隆回县花门街道: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花门

  • 邵阳城市报讯(通讯员 罗典荣 刘彩云)春意盎然万物苏,又到一年植树时。为了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携手共建美丽乡村和建设绿色新花门,3月12日上午
  • 十堰郧西:春山添新绿,植树造林忙

  •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邹景根 徐光意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12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300余名干部群众趁着晴好天气,集中在华盖山山体公园举行义务植树活动。大家三五成组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红笔快评】共植“青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春风拂枝吐新绿,正是植树好时节。3月12日是第46个植树节,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从岭南大地到塞北边关,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植树活动,这是人们与大自然相融相亲的一种方式,也是践行绿
  • “抱团”发展!肇庆这些地方有“钱”景→

  • 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近两年,我市各地乡村通过集聚资源齐发展、联合打造产业基地、共同出资建设厂房等方式,推动村集体产业从“各自为战”向联合发展转变,走出了一条条行之有效